張雪霞在科研創新的跑道上不斷闖關,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優異成績,各項獎勵證書摞起來有一米多高,這是她向記者展示獲獎證書。
□本報記者 李莉雅
通訊員 田曉陽文/圖
人的一生充滿了選擇。去留之間,取捨之中,考驗着智慧,更關乎情懷。
對於張雪霞來説,大學,被調劑到化學專業,是一次被動的去留與取捨選擇;就業,選擇進入藥廠,從事化學制藥,則是主動的情感與責任選擇。
自稱為“科研奔跑者”的她,帶領團隊扛起了華北製藥微生物藥物研發的責任,開發了多個微生物藥物新產品,並實現產業化,打破了國際製藥巨頭長期的產品和技術壟斷。她也在“奔跑”路上收穫了一串串的榮譽:石家莊市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河北省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河北省科技進步獎、國家科技進步獎、全國創新爭先獎……2020年8月,她再次收穫榮譽,被評為“時代新人·河北好人”。
一腳踏進製藥領域
4時30分,到體育公園跑步;6時,結束鍛鍊回家;7時30分,在辦公室閲讀學術期刊;8時30分,正式開始工作……這是張雪霞每天的生活和工作流程。一年365天,除去公休日和臨時工作安排,她都會雷打不動地堅持。
在張雪霞心中,時間是最公平的,它不偏不倚地分發給每個人二十四小時,是虛度還是把握住一分一秒,全由自己。“把握好時間,做好選擇,才能成就事業。”她笑着説。
大學被調劑到化學專業,是她的一次被動選擇。沒有抱怨,她選擇欣然接受,並抓住時間,像海綿一樣汲取着專業知識。從河北大學本科畢業後,她通過應聘,成為華北製藥抗生素研究所的一名實驗人員。已經喜歡上化學的她主動選擇,考取了河北醫科大學醫藥化學專業,獲得碩士學位。
22歲,正值青春年華,她不捨得浪費時間,將大部分時間用在了實驗室裏,邁開了在藥物研究跑道上的步伐。
而她的第一次衝刺,是跟着老師完成的阿維菌素色級不合格難題。幾次實驗精粉顏色依然達不到要求,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她大膽提出了,阿維菌素結晶液分別處理,先把上清液過濾去掉色素等雜質,更換濾布後再過濾精粉的辦法,沒想到老師採用了,在第二次處理結晶過液就得到了合格的精粉,張雪霞當時激動得無以言表,她沒想到自己一個小小的改進就能帶來這麼大的突破。
有了第一次衝刺,她成為了實驗室裏能獨當一面的研究人員,開始了在科研跑道上的一次又一次衝刺,並在短短几年時間,取得了好成績。
一心投入研發新藥
“在科研上的每一個新發現就像是加速器,鼓勵我越跑越快。”張雪霞説,在之後20多年的科研工作中,項目重擔紛至沓來,雖然每一次的科研攻關都像在極限挑戰,可每一次她都能迎難而上,攻克難關。就這樣,她從獨當一面的專業技術研發人員,成長為一名帶領科研團隊的管理者。
去甲萬古黴素主要對革蘭陽性菌有顯著的抗菌作用,是當時國內唯一的一個自主研製併成功上市的新藥,是華藥抗感染藥物領域的王牌抗生素。由於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更換標準品,導致當時華藥的去甲萬古黴素產品合格率顯著降低。事發突然,難關待克,必須有人站出來迎接這個挑戰。
提升去甲萬古黴素質量的任務,交給了張雪霞所在的科研小組,這是她在科研工作中承擔的第一個主導任務,當時,她剛被提拔為小組負責人。她迅速進入角色,查文獻、作分析、探新路,經歷過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她終於將新分離介質和新解析系統引入去甲萬古黴素製備過程,產品外觀首次從褐色變為了類白色,產品質量也高於了藥典標準,僅鹽酸去甲萬古黴素生產工藝改進一項課題,就使其成本降低50%,獲得中國專利優秀獎。
那他黴素滴眼液是治療眼部真菌感染性疾病的特效藥,也是美國FDA批准的唯一抗真菌滴眼劑,華北製藥是目前國內唯一在產的生產廠家。這種進口藥用於治療眼睛受傷後引發的真菌感染,患者多為從事體力勞動的農民,但當時一支1000多元的藥價,讓他們常常望藥興嘆。
“農民得這種病,大多是割麥子受傷導致,捨不得買藥治療就容易失明。”2006年,張雪霞決定嘗試仿製這種藥,她想把藥價降下來。
張雪霞帶領她的團隊針對那他黴素生產過程中高性能菌種獲得難、製劑穩定性差等技術難題逐一進行攻關。最終的製劑成品和原研藥保持了高度一致,藥價卻從1000多元降到300多元,讓很多患眼疾的農民大為受益。同時,華北製藥在國內首家獲得那他黴素新藥證書,並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打破了國際製藥巨頭對技術和市場的壟斷。
原來國內外均沒有角膜移植專用環孢素滴眼液,張雪霞和她的團隊依託與北京大學合作研發的“藥物新制劑中乳化關鍵技術體系的建立與應用”項目,研發出角膜移植用環孢素滴眼液,這是國內外首創,並建立了國內唯一的國家藥品質量標準。
在科研的跑道上,每一項攻關都是一次艱難的衝刺,短則幾個月,長則十幾年、幾十年,甘苦自知,寂寞也都融入了每一天的每一個實驗操作中,是喜是累都唯有堅持。
“我不覺得累,也不覺得枯燥,即使有時候我們會在實驗室連軸轉幾個晝夜也不覺得辛苦,因為是真心喜歡這個工作。”張雪霞説。
一直在努力衝刺
2015年,張雪霞開始練習跑步,並堅持了五年,成為了馬拉松愛好者。她説,喜歡馬拉松是因為它和科研工作的共通性:堅持不放棄、踏穩每一步就能到達目的地。
張雪霞分管華藥中央研究院微生物藥物研究領域的相關工作,作為微生物藥物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她主持完善了國內最大的藥用微生物菌種資源庫,解決了微生物製藥領域源頭菌種難以獲取和藥物先導物匱乏的瓶頸問題,微生物來源抗耐藥藥物研發和產業化綜合體係獲得了7位院士的高度評價,認為“該項目整體技術水平進入國際前沿和先進行列”,“成果具有重大社會意義”。
她喜歡微生物製藥這個研究領域,因為每一個步驟都能溯源,就像解數學題一樣,一步步接近最後的答案。而每一次的攻關又像是一次馬拉松,短則幾個月,長則十幾年,她用堅持不停歇的奔跑踏平了一個個坎坷。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河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38件,其中第一發明人11件;全國創新爭先獎……26年,她一次又一次起跑、衝刺,收穫科研創新的喜悦:她和團隊構建了國內最完善的抗耐藥菌藥物和免疫抑制劑藥物生產線,13個新品種的工藝開發和產業化推廣,填補了6項國內空白,獲得新藥證書1件,生產批件5件,為華北製藥新增產值14.28億元,利税5.84億元。
“研發新藥只靠一個人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不僅需要越來越多的研究人員,也需要大家團結合作,當然,不斷補充新的研發血液也是很重要的。”張雪霞説,科研越來越細化,一個人不可能完成所有步驟,任何一項研究成果,幾乎都是團隊的力量。
張雪霞説, 石家莊市委、市政府對人才工作高度重視,不斷優化人才發展政策環境,出台並實施大量吸引人才的優惠政策,比如“人才綠卡”等,她就拿到了人才綠卡A卡,享受到了行政審批、證件辦理、子女入學、醫療保障等方面政策及綠色通道。
張雪霞説,有了這麼多支持,她一定會堅持科研工作。這條跑道是沒有盡頭的,她要一直奔跑着,去衝擊一道道關卡。
來源:石家莊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