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蘇德戰爭,很多人最大的錯覺可能就是以為德國是在以一己之力對抗整個蘇聯,然而事實上,蘇德戰爭是德國及其僕從國一起對蘇聯發起的一場入侵行動。
在參戰各國中,德國是絕對的主力軍,而其他各個僕從國也為德軍在東線的作戰行動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從援助戰略物資一直到親自派遣部隊到前線參戰,為德國在東線一系列重大的戰略行動貢獻了一份自己的力量。
那麼,這些僕從國軍隊在戰場上的表現到底如何呢?
對此,出現了兩種態度差距十分巨大的回答。
一部分人認為僕從國軍隊不堪一擊,只有在有德國軍事骨幹支撐的情況下,才能勉強勝任防禦作戰,這一方的代表人物就是德國曼施坦因元帥。
在曼施坦因的回憶錄《失去的勝利》當中,曼施坦因花了足足兩頁來描述配合自己作戰的羅馬尼亞軍隊有多弱,“一旦受到任何實質的損失時,羅馬尼亞人就會喪失進攻能力,只有用德軍骨幹來增強之後,才能適用於防禦作戰。”
而另一部分人則認為僕從國軍隊的戰鬥力是極其可觀的,在擁有合適裝備的情況下,他們在戰場上的表現十分良好。
那麼,德國僕從國的戰鬥力到底如何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就不得不分國家來討論,不同的國家之間軍隊戰鬥力會有明顯不同。
芬蘭:
毫無疑問,芬蘭軍隊是德國所有僕從國軍隊最強的,無論是1940年的蘇芬戰爭,還是1941年6月德國向蘇聯宣戰以後的進攻行動,芬蘭軍隊的表現都是十分頑強的,堪稱是在志願軍之前的世界輕步兵巔峯。
1941年8月下旬,在德國國防軍的幫助下,芬蘭軍隊向蘇軍發起了全面進攻,僅用三週時間就收復了自己在1940年失去的全部領土,同時由於德國的大力援助,芬蘭軍隊的武器裝備中不僅有德國當時主流坦克裝備,如四號坦克,還有Bf109和斯圖卡這兩種先進的武器準備,防空火力之強更是讓蘇軍都感到驚訝。
可以説,芬蘭軍隊是德國所有僕從國軍隊中戰鬥力最強的。
但是呢,芬蘭軍隊高昂的戰鬥力僅僅侷限於收復失地,而等到自己在1940年的失地全部收復以後,芬蘭軍隊便不想繼續進攻蘇聯了。
芬蘭軍隊統帥曼納海姆更是直接拒絕了希特勒試圖讓芬蘭軍隊參與圍困列寧格勒和攻擊通往蘇聯摩爾曼斯克的鐵路的建議,改為和蘇軍長期對峙,直到退出戰爭。
羅馬尼亞:
和芬蘭軍隊相比,羅馬尼亞是直接派遣軍隊去東線協同德軍作戰,同時還給德國源源不斷地提供了大量石油之類的戰爭資源,可以説,沒有羅馬尼亞的石油德國根本打不了世界大戰。
雖然羅馬尼亞的石油給了德軍很大的幫助,但羅馬尼亞軍隊戰鬥力卻不是那麼強悍,遠遠不能和同級的德軍單位對比。
舉例來説,在蘇軍決定發起“天王星行動”合圍保盧斯的第6集團軍時,最先選擇的突破地段就是羅馬尼亞第三集團軍的防線,因為這一防線的軸心國部隊防禦最薄弱,也最容易突破。
不過雖然戰鬥力比不上德軍,但是羅馬尼亞人的士氣卻相當高昂,作戰意志也不差,甚至敢和蘇軍面對面的拼刺刀。
在天王星行動中,面對來勢洶洶的蘇軍,羅馬尼亞人硬是靠着德軍臨時加強的幾十米反坦克炮遲滯了蘇軍兩天的進攻,讓蘇軍原本計劃3天完成的突破行動花了5天時間才完成,羅馬尼亞第6、9步兵師甚至還挫敗了蘇軍近衞第14步兵師和第96步兵師的攻勢,總得來説表現還是十分不錯的。
匈牙利:
匈牙利之所以在二戰中選擇站在德國的一邊,其實也有點身不由己,畢竟自吞併奧地利以後德國就成了自己的鄰居,如果自己不合作,那麼希特勒只需要三週時間就能徹底滅亡匈牙利,所以匈牙利只好和德國站在一起。
在蘇德戰爭中,匈牙利和羅馬尼亞一樣,也是向德國輸送了大量的戰略資源,還派了25萬軍隊前往蘇聯戰場幫助德軍作戰。
不過和羅馬尼亞軍隊一樣,匈牙利人的戰鬥力也無法和德軍同級單位進行對比。
除了缺少軍事訓練和合格的戰場指揮官以外,匈牙利軍隊還嚴重缺乏武器裝備,輕武器雖然不缺,但是像反坦克炮、坦克這樣的重型武器裝備卻少的可憐。
以羅馬尼亞軍隊的武器裝備舉例,在斯大林格勒戰役期間,負責守衞側翼的羅馬尼亞第3集團軍根本就沒有多少反坦克炮,基本上每個步兵師只有一個75mm的反坦克炮連,下轄6門75mm反坦克炮,剩下的都是37/47mm這種小水管反坦克炮,根本對付不了蘇軍的T-34坦克,而匈牙利軍隊的情況和羅馬尼亞軍隊差不多,所以匈牙利軍隊戰鬥力具體是什麼水平相信大家也都明白了。
不過有趣的是,匈牙利和羅馬尼亞在二戰中表現最好的時候,還是1944年羅馬尼亞退出軸心國後爆發的。
1944年8月,蘇聯烏克蘭第2方面軍在反水的羅馬尼亞軍隊幫助下所向披靡,攻佔了特蘭西瓦尼亞,把此處的德匈聯軍打的落花流水。匈牙利軍隊正打算撤退跑路時,卻突然發現蘇聯烏克蘭第2方面後面還跟着羅馬尼亞第4集團軍,匈牙利軍隊當即把道路給蘇軍讓開,隨後集中火力猛打跟在蘇軍之後的羅馬尼亞軍隊。
這場戰鬥進行得異常慘烈,匈牙利第25步兵師雖然被羅馬尼亞軍隊分割成數段,但仍然堅守陣地,死戰不退。
而為了擊敗匈牙利部隊,羅馬尼亞士兵甚至直接抱着炸藥包衝進戰壕,與匈牙利人同歸於盡。
由於戰鬥太過殘酷,把蘇德兩軍都驚呆了,蘇軍指揮官甚至命令炮兵禁止開炮,以免誤傷正在混戰當中的羅馬尼亞軍隊。
保加利亞:
和匈牙利、羅馬尼亞這兩個僕從國相比,保加利亞對於戰爭就不那麼熱心了,雖然在1944年9月時保加利亞國內還有50萬大軍,但是保加利亞已經不想再和德國一起作戰了,於是果斷的拋棄了德國加入了蘇聯一方。
至於戰鬥力,也就那樣了,德軍也沒指望他們能有多高的戰鬥力,在整個蘇德戰爭中也就擔負一個“打醬油”的角色。
以上就是德國幾個主要僕從國軍隊的戰鬥力,但是除了這幾個僕從國以外,還有另外兩個國家的軍隊也值得一説。
首先就是意大利。
從兩國關係來看,意大利並不是德國的僕從國,而是德國的盟友。在蘇德戰爭中,意大利直接向東線派出了一支20餘萬人的大軍,最初是叫“意大利遠征軍”,後來改名“意大利第8集團軍”,是當時墨索里尼手裏最能拿得出手的部隊。
在實戰中,意大利軍隊在東線的表現也十分頑強。
斯大林格勒一戰,在兩翼匈牙利部隊和羅馬尼亞部隊都崩潰的情況下,三萬餘人的意大利軍隊硬是在蘇軍四倍兵力的重重包圍下殺出了一條生路,最終只有四千餘人成功回到己方戰線,不可謂不頑強。
而除了意大利以外,西班牙也值得一提。
由於忌憚英美盟軍和蘇軍的實力,西班牙在二戰中並沒有和德國結成盟友關係,但還是向東線派出了一支志願軍部隊來幫助德軍在東線作戰,也就是大名鼎鼎的西班牙第250“藍色”步兵師。
這支部隊的人員主要是由西班牙志願者構成,但是武器準備和軍事訓練卻完全由德軍提供,第250“藍色”步兵師的編制也和普通的德國步兵師差距不大,再加上這些西班牙人自身的英勇無畏,讓他們成為了東線戰鬥力最強的步兵師之一,完全可以和德國第一波動員師相提並論。
不過隨着德國敗局顯現,西班牙統治者弗朗哥下令在1943年底讓所有西班牙志願者撤出蘇德戰爭,第250“藍色”步兵師自此離開了東線德軍的作戰序列。
以上,便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各個僕從國軍隊的戰鬥力總結,希望能幫助大家更好地瞭解70多年前那場慘烈的蘇德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