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妙筆申論開啓成公之門
歸納概括題,是申論最基礎的題型。實際上,申論的綜合分析題、對策建議題、公文寫作題,乃至論證作文題,都是穿着“馬甲”的歸納概括題。
可以説,申論通篇都是歸納概括題。
對許多考生而言,作答歸納概括題,應該是最費時費力的,有時感覺自己歸納概括挺好的,但成績卻總是上不去,原因就是自覺不自覺地形成了“孤僻動作”,而自己卻不知道錯在什麼地方。
更重要的是,作答歸納概括題形成的“孤僻動作”,對作答其他題型的影響也是最大的。
下面,分析十個錯情案例,避免了這些問題,答案自然會上一個檔次。
一、有的成心讓閲卷老師找不到答案要點
字跡潦草自然不行,但一些字體不算潦草的,卻“故意”把答案“埋”起來了,就是不想讓閲卷老師看到。
像這樣的答案,你能看出一共作答了幾條嗎?我瞅了半天,才發現作答了9條。在緊張的閲卷中,閲卷老師可沒這個耐心。
這還不算“過分”的,有的考生還“故意”把答案“埋”起來。
這個答案乍一看,還以為作答了3條,在仔細看一看才發現第4條,原來把第4條“埋”在第3條裏了。
如何從根本上避免這個問題,《我的答卷,閲卷者掃一眼,就能找到要點》一文有專門介紹。
二、有的對給定材料關鍵詞視而不見,或者別出心裁
有的容易陷入重意不重詞的誤區。也就是説,僅理解了給定材料的意思還不夠,還要把給定材料的關鍵詞體現在答案中,以此證明自己讀懂用好了材料,否則閲卷老師可能會認為考生沒有讀懂材料。
請謹記,關鍵詞是考生向閲卷老師證明自己讀懂用好給定材料的證據,答案中沒有出現關鍵詞這一證據,得不得分、能不能“打贏官司”是不確定的、不可控的。
比如,2011年北京市公務員錄用考試《申論》試卷,要求考生“概括當前我國城市規劃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而給定材料中有一句話“一些城市規劃設計抄襲趨同,追求大體積的建築物、大規模的建築羣,導致千城一面”,這裏“千城一面”就是關鍵詞之一,而有的考生非要將其寫成“千篇一律”。
應該説,“千篇一律”與“千城一面”,在反映城市規劃問題上是意思相同、相近的,但寫“千城一面”就是確定的、可控的,而寫“千篇一律”就是不確定的、不可控的,能不能得分,全憑閲卷老師的心情。
三、有的答案特別喜歡“穿靴戴帽”
作答歸納概括題,需要開門見山、直奔主題,“穿靴戴帽”容易浪費限制嚴格的答題空間。
所謂“穿靴”,就是完成作答任務後,在答案的結尾點綴一句話。所謂“戴帽”,就是開始作答任務前,在答案的開頭交代一句。作答歸納概括題到底要不要“穿靴戴帽”?這也是困擾不少考生的問題。
作答歸納概括題,除非引領句、結束語有實質性內容,或者有實質性的關鍵詞要體現,就不要“穿靴戴帽”。
像這個答案,開頭“戴帽”就毫無必要,純粹是浪費限制嚴格的答題空間。
四、有的小標題(或首句)“猶抱琵琶半遮面”
這是很多答案的通病。
作答歸納概括題,每個小標題或首句,一定要直截了當地把觀點表達清楚,讓閲卷老師掃一眼,就能知道你到底表達什麼,不能讓他們去猜,不要説半句留半句。
類似這樣的答案,社會方面到底怎麼了,政策方面到底是什麼,統統沒有直接説清楚。
如何避免這個問題,《高分答案到底“高”在哪裏?這三張對比圖告訴你》一文,專門進行了介紹。
五、有的缺乏邏輯性,東一斧頭西一榔頭
從“直接意義—經濟意義—精神意義—生態意義—社會意義”的角度組織答案,這種邏輯劃分方法就顯得亂七八糟了。
其中,“直接意義”對應的是“間接意義”,與其他意義都不在一個層面上;“精神意義”對應的是“物質意義”,與其他意義也都不在一個層面上;“經濟意義”、“生態意義”、“社會意義”在一個層面上,但與“直接意義”、“精神意義”均不在一個層面上。
六、有的答案“套路”痕跡比較嚴重
這樣的答案,不僅缺乏邏輯性,讓人感覺東一斧頭西一榔頭,還讓人感覺“套路”痕跡嚴重,小標題好像是提前準備的。
七、有的歸納概括原因,特別喜歡從主觀原因、客觀原因兩個大方面劃分
例1:【2011年國考(省級以上卷)】“給定材料5”介紹了漢代王景治理黃河的思路和做法。請概括王景治河後黃河安瀾800年的主要原因。
僅從答案的形式看,許多考生可能認為“答案二”的條理更清晰。
實際上,“答案一”貫徹了大關鍵詞前置原則,每條答案的首句或小標題開門見山,讓閲卷者一眼就能看出每條答案首句或小標題的意思。
而“答案二”沒有貫徹大關鍵詞前置原則,不僅“主觀因素”、“客觀因素”本身不是大關鍵詞,而且沒有絕對的主觀或客觀原因,主客觀因素有時會互相轉化的,生硬地區分主客觀因素是不準確的。
八、歸納概括問題,往往忽略同時歸納概括原因
問題的原因,是深層次的問題。
如果題目只要求概括問題的表現,一定要把問題的原因寫進答案,一般是問題的表現和原因寫在一起,比如“因××,××”、“××導致××”、“××引發××”等。
如果題目要求概括問題的表現和原因,表現和原因可以放在一塊寫,也可以分開寫:①若是原因與問題是一對一的,應該把表現和原因一塊寫;②若是一個原因導致若干問題,特別是若干原因導致一個問題,一般要把表現和原因分開寫。
而一些考生往往把問題的表現、影響、原因、對策4個要素割裂開了,答案很容易“漏點”。
九、歸納概括影響,往往忽略同時歸納概括原因
事物都是普遍聯繫的,很少有涇渭分明、非此即彼的零和關係。歸納概括問題的影響,有時也要歸納概括問題的原因。
在歸納概括問題的影響時,如果給定材料中有問題的原因,也要注意歸納概括進答案。
比如:為什麼要出台《森林法》?與之相關的給定材料,既是出台《森林法》的原因,也是出台《森林法》的意義。
前面提到“原因是深層次的問題”,反過來説也成立:原因是深層次的成效(成績,積極影響),是成效的成效。操作起來就一句話:歸納概括問題影響時,如果給定材料中有問題原因的內容,要儘可能以影響的語境寫進答案。
十、歸納概括對策,往往忽略首先歸納概括問題或原因
有一些對策歸納概括題,是需要首先歸納概括問題或原因的。可以分為三種情況:
1.題幹題目明確要求歸納概括問題或原因的。
例:【2016年國考(省級以上卷)】閲讀“給定資料2”,概括全國“兩會”代表委員們所關注的若干問題,及其所給出的具體建議。
2.題幹題目雖然沒有明確要求歸納概括問題或原因,但點出的問題或原因不明確、不清晰或者晦澀模糊需要解釋的。
例:【2012年京考】給定資料中反映了社會上人們出現的各種焦慮情緒,請就政府如何緩解民眾的焦慮情緒提出對策建議。
該題雖然沒有明確歸納概括問題或原因,但“各種焦慮情緒”是什麼並不明確,並且題乾的前後分句均提到“焦慮情緒”,説明歸納概括的對策必須要有針對性,把針對什麼問題或原因首先點出來。
3.作答要求有類似“問題(原因)明確”、“對存在的問題(原因)概括準確”、“具有針對性”等表述的。
例:【2011年4·24多省聯考】“給定資料5”提到了某市在人口普查工作中遇到的主要問題,假設你是一名普查員,請你提出解決這些問題的具體措施。要求:問題明確、措施得當、具有針對性。分條作答。#公務員考試##申論技巧##師者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