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琨
近日,一則“體育培訓老師年薪可達60萬”的話題衝上了微博熱搜榜單,引發廣泛爭論。
據央視財經報道,一名首都體育學院畢業的學生,在俱樂部做羽毛球教練,一天工作六小時,月薪可拿2-3萬,其同專業其他畢業生甚至可能拿到高達60萬的年薪,這在教育行業足以讓絕大部分人“望其項背”。不少網友也對此紛紛調侃道:“體育老師再也不用生病了”。
近年來,尤其是“雙減”政策實施以來,體育教育越發受到重視。此前,教育部在新聞發佈會上提出“‘雙減’實施的同時也是在推動着‘雙增’”。
“雙增”政策一指增加學生體育、藝術、户外運動和勞動的機會,二指增加學生音體美課外培訓的時間和機會。歸根結底,便是“要把文化課的作業減下來,音體美的作業加上去”,以政策指引來保障孩子真正能夠得到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作為“雙減”政策的有效配合和補充,“雙增”觀點提出以來,北京、江蘇、河南等地先後出台相應意見和辦法,將體育併入“四大學科”並提升相應分值,雲南更將體育分值從50分提升至100分,與語數英齊平。
有人説,體育老師的春天終於來了。顯而易見,體育學科的熱度在不斷升温,但體育專業人才卻存在着較大缺口,這讓很多地方即便拋出高薪的橄欖枝依舊“撈”不着人。據教育部統計數據顯示,有學校甚至面臨着2600個學生只能配備2名體育老師的現實。
面對眼下亟需解決的體育專業人才缺失問題,要有破舊立新的決心和勇氣。
針對部分人對“藝體學生是後進生”的遺留錯誤觀念,國家相關部門要加大宣傳力度,為體育生“正名”。此外還需出台相應激勵措施,鼓勵學生報考相應專業,為國家儲備藝體相關專業人才,以彌補體育專業人才的缺口。
有所學更要有地方用,無論公立亦或民辦學校,要積極轉變教學思路,擴充體育教師編制、增加相關非事業編制或兼職崗位,切實從薪資待遇、晉升職稱等方面入手,讓體育老師不再“生病”更不流失在外。只有教育舞台足夠大、足夠穩,才能“引得鳳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