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學者説——多元化定義成功的意義和價值

  【專家論道】

  為什麼會存在“雞娃”現象,與其相伴的教育焦慮正常嗎、有解嗎?且看教育學者和社會學者怎麼説。

華東師範大學社會發展學院社會學系教授 文軍

教育焦慮實際上不是一個新問題,最近十多年來一直備受關注。一般來説,中產階級家庭培養孩子成才的概率比條件一般的家庭培養孩子成才的概率要大,因為教育分層與家庭條件之間的確存在較大的關聯性,這一特徵在中國表現得更加突出且具有獨特性。

除了中國人普遍存在着望子成龍的社會文化心理以外,中國的家庭結構也影響着“雞娃”現象和教育焦慮的產生。因為二孩政策剛剛放開,從獨生子女政策實施以來,一個小孩兩個父母再加上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124”的家庭結構使得不止一代人,而是兩到三代人把關注力都放在一個孩子身上。另外,隨着社會競爭壓力的日趨上升,家長的人際關係網絡和所持有的社會資本也會產生差距,家長之間相互交流和攀比的磁體效應會進一步加劇焦慮。

在整個社會結構沒有大的變化之下,要改變這種狀況不在一朝一夕。要緩解社會上的教育焦慮,我們首先要改變家長的教育觀念,放平心態,在重視社會資本的同時避免相互比較,家長不要簡單地追求分數、成績、考級這樣量化的、單一的標準;同時,在制度上也要積極拓展人才未來的成長空間,拓寬人才未來的發展渠道,改變人才的單一化評價導向,多元化定義成功的意義和價值;大學也需要注重學生培養方式的多元化,為年輕人提供更多的機會和施展才華的領域。

  (光明日報記者楊颯採訪整理)

《光明日報》( 2021年01月12日 07版)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657 字。

轉載請註明: 社會學者説——多元化定義成功的意義和價值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