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户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林潔)7月31日,2023大灣區科學論壇名師講堂在廣州、香港兩地同步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共和國勳章”獲得者鍾南山,香港科學院院長盧煜明,中國科學院院士張旭,中國科學院院士樊春海圍繞各自的創新成果與科研體會作主題分享,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與粵港澳青年展開交流。
鍾南山認為,發現+效益才叫真正的創新。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林潔/攝
鍾南山向廣大青年闡述他的“創新觀”。他認為,創新不僅僅停留在寫出高端的論文上,“發現+效益才叫真正的創新”。在當前國際形勢下,提高科學素質的動力不僅是興趣,科研人應當具有使命感,將其發展為熱愛,最後形成自我的追求,完成從“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轉變。鍾南山鼓勵青年,打破部分國家對中國的科技封鎖,將國家需要作為創新發展的使命感來源。“中國青年要以興趣為導向,具有崇高的使命感來發展創新能力。”鍾南山説,年輕人要敢想敢做,將創新的想法落到實地。
盧煜明談大灣區應形成自主創新的內生動力。主辦方供圖
被稱為“無創產前基因檢測”之父的盧煜明,分享了他如何發現孕婦外周血中存在胎兒DNA,並發展出一套技術來進行DNA檢測,篩查唐氏綜合徵的科研探索歷程。目前,這一技術已應用於全球90多個國家,每年有超過1000萬名孕婦受惠。預計到2027年,無創產前檢測全球市場規模可達131億美元。盧煜明鼓勵青年,要從讓千萬人受惠的問題中尋找科研目標,從不同的事物中找共通性,重視知識產權、注重學術與產業協同,謀求灣區內部合作,促進科研產業化落地。
張旭展示了人工神經網絡如何受到人腦的啓發。主辦方供圖
腦科學研究成為當前全球科技競爭的重要焦點之一,人工智能的發展與腦科學的研究發展密切相關。張旭強調了基礎研究在產業發展中的關鍵作用,他鼓勵青年,利用粵港澳大灣區豐富的資源,看見融合學科碰撞出的無限可能性,激發學習興趣,積極參與科研和工程項目,推動腦科學和人工智能產業發展。
樊春海分享DNA信息存儲,讓生物與信息技術碰撞出無限潛力。主辦方供圖
樊春海介紹,DNA數據存儲其中不僅包含有信息、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也包括合成生物學、基因測序等生物學技術。“只有技術的交融,才有可能產生這樣一個偉大的事情。”他鼓勵青年,大膽探索學科融合的可能性,在前沿領域運用學科交融突破技術侷限,尋找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的新機會。
據悉,大灣區科學論壇名師講堂由大灣區科學論壇秘書處、香港中文大學、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共同主辦,旨在深入促進粵港澳大灣區青年科學人才交流學習,激發創新活力。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