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如何學好小學數學?30年教齡老教師總結5條經驗,乾貨!

由 嶽洪秀 發佈於 經典

一直教小學數學,遇到過形形色色的學生。有些學生,在數學學習方面,非常輕鬆,老師一點就通,即使再難的數學題,也能根據自己的獨特方法,找到解決路徑。而有些學生呢,在數學學習方面,卻一竅不通,非常吃力,基本的運算都成問題。

區別為何這樣大呢?

這是因為孩子們本身天賦是不同的,有些孩子對數字敏感,有些孩子反應慢理解能力弱,需要慢慢來,還有一個因素,就是孩子們本身專注力是不同的,這也會影響到數學學習的效果。

有沒有比較好的方法,幫助到孩子們,讓他們從小學好數學呢?

有!

以下是30年教齡老教師總結的5條經驗,純乾貨,需要的家長可以收藏哦!

第一條:培養數感。

數感這個詞,其實並不抽象。但是呢,許多家長卻忽視了這一點,導致錯過了培養孩子數感的黃金時期。

其實,培養孩子的數感,要放在小學一年級以前。

小學一年級前,從孩子過了三歲,初步具備了認識事物的能力後,就要開始有意識去培養孩子的數感了。三歲到四歲,先讓孩子認識、接觸三個數字:1、2、3.

不要着急,數字的感知,得結合生活實際慢慢來。三個數字,一定要結合生活讓孩子從心底裏接納,比如,家裏有三口人,都有誰?讓孩子説出來。比如,這頓飯有三個菜,讓孩子一一指認。具象的數字環境,印象會特別深。

進入四、五歲以後,就讓孩子慢慢接觸5以內、10以內的數,千萬不要求快,更不能太急,數感得逐步培養,循序漸進。6歲以後,就可以接觸20以內的數字了。

第二條:建立空間思維 。

小學一至六年級,與空間思維有關的內容,主要是上圖中的平面圖形、立體圖形、圖形與變換、圖形與變換,後面還會接觸到統計圖。

其實這些東西,在小學一年級前,家長也可以通過自己的方式,幫助孩子去接觸,去認識,去感知。比如積木,比如一些拼圖,這些遊戲類的玩具,特別能啓發孩子的直觀思維,讓他們從小就建立空間概念。

因此,動手是最好的學習方式,孩子們通過益智類玩具的擺放、構建,或者拼圖類玩具的擺與拼,都能刺激到大腦,進而有了初步的空間思維。

第三條:具備基本的運算能力。

小學數學要學6年,最基本的運算能力,是要有的!

在小學階段,無非就是加減乘除,一年級是20以內,二年級是100以內,三年級是萬以內,四年級以上是億以內,數字越來越大。

老師在教學中,經常發現一些小同學,都上了四年級了,不會背乘法口訣,加減乘除一算就錯,這是因為,這些孩子,從一年級開始,就沒有打好基礎。

加減乘除,一定要明白算理,懂得運算的規則,這些都需要在天長日久的學習當中,及時總結提高。之所以出現了上述問題,就是因為家長沒有過多關注孩子學習,沒有及時發現錯誤,結果導致孩子數學成績一直提不高。

運算能力,比較重要,因此,家長有必要從一年級起,關注孩子是否能快速心算、口算,如果孩子明白了加減法的含義,能夠快速説出答案,就沒有問題。如果孩子總是要想半天,或者拿手指掰半天,這就出現了問題,需要對症下藥尋找解決辦法。

總之,運算能力的培養,需要家長更多的觀察,不能偷懶。

第四條:學會解決問題。

解決問題,是小學數學的終極目標。

各類應用題,是驗證孩子是否能快速解決問題的一個測試項。

應用題,其實無非也是加減乘除,複雜一點,會出現分數、百分數,但歸根結底,就那麼一點類型,一通則百通。

這個訓練,也要從一年級抓起。一年級的孩子,識字少,更多是通過老師和家長讀題,在自己腦海中思考,需要用加法來解決問題,還是需要用減法解決問題。

越是理解力強的孩子,應用題基本沒問題。

越是理解力弱的孩子,應用題容易丟分。

這充分説明,理解能力,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因此,多幫助孩子去讀,去理解,去思考,反覆找出同類型的題目讓他列出算式,進行強化訓練,是一個不錯的方法。

第五條:鍛鍊思維。

最後一點,就是鍛鍊數學思維了,想要強化這一點,可以配合一些奧數方面的訓練。

小學數學學好了,進入初中,會非常順暢。學不好,就會特別費勁。

因此,如果孩子對數學有興趣,家長可以趁熱打鐵,再進行一些奧數方面的培養,因為奧數題相對來説難一點,十分挑戰思維能力,這對於鍛鍊孩子舉一反三,是十分有效的。

以上5點,家長應引起重視,從孩子入學前就開始觀察、培養,家長的陪伴,對於孩子學好數學,起着關鍵性的作用,切莫把一切交給老師,那等同於放棄了孩子。

(圖片來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