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本團隊伍民
近日,電影《姜子牙》上映,迅速掀起了一股觀影熱潮,同時也引發了人們對姜子牙的探討,由於大多數人對姜子牙的印象主要來自於明代章回體小説《封神演義》,作者以歷史觀念、政治觀念作為支撐全書的思想框架,摻雜了很多宏大的想象,表現了作者對於仁君賢主的擁護和讚頌以及對於無道昏君的不滿和反抗。總之,姜太公留給大家的印象就是一個全知全能的賢士,輔助武王姬發推翻商紂的統治,建立起周朝(原來的周只是商朝下面的一個邊陲邦國)。
民間傳説(主要是融合了《封神演義》)中,他是元始天尊的小徒弟,奉師命輔佐周文王、武王討伐商紂王。伐紂成功後,姜子牙奉命分封眾神,最後發現自己反而沒有地方可封。於是就坐到於是就坐到門楣上,當了一個“監察神”,職責是防止個別神仙失職瀆職,更不能讓一些凶神煞神和厲鬼恣意妄為。作為宗教的神仙,他是武神、智神,被奉為“太公在此,百無禁忌”的護佑神靈。
本文將引用大段《史記·齊太公世家》中的歷史記載,再進行分析,向讀者展現一個歷史上真實記載的姜子牙(姜尚又本名呂尚)。
(《史記·齊太公世家》記載)太公望呂尚是東海邊之人,其先祖曾做四嶽之官,輔佐夏禹治理水土有大功,舜、禹時被封在呂,有的被封在申,姓姜。夏商兩代,旁支子孫得到申、呂的封地,也有的後代淪為平民,呂尚就是其遠代後裔。呂尚本姓姜,因為以其封地之名為姓,所以叫作呂尚。
呂尚曾經窮困,年老時借釣魚的機會求見周西伯。西伯在出外獵之前占卜一卦,卦辭説“所得獵物非龍非螭,非虎非熊,所得乃是成就霸王之業的輔臣。”周西伯於是出獵,果然在渭河北岸遇到太公。與太公談論後,周西伯大喜,説:“自從我國先君太公就説“定有聖人來周,週會因此興旺。説的就是您吧?我們太公盼望您已經很久了。”因此稱呂尚為“太公望”,二人一同乘車而歸,尊為太師。
有人説,太公博學多聞,曾為商做事。後來商紂無道,太公就離開了商四處遊説列國諸侯未得知遇之君,最終西行歸依周西伯。也有人説,呂尚乃一處士,隱居海濱。周西伯被囚禁在羑里時,散宜生、天久聞呂尚之名而招請他。呂尚也説:“我聽説西伯賢德,又一貫尊重關心老年人,何不前往?”此三人為了營救周文王,找美女奇寶,獻給紂王,以贖取西伯。西伯因此得以被釋,返回周國。
關於姜尚的身世,可參考“覆水難收”成語的由來。東晉人王嘉編寫的古代中國神話志怪小説集《拾遺記》中記載,姜太公隱居時,家境窘困。妻子馬氏不願與他共同生活,任憑姜太公如何挽留卻兀自離去。後來,姜太后在周文王和武王的重用下,聯合各路諸侯攻滅商朝,建起了西周王朝,馬氏見其登臨高位執掌重權,請求重新恢復夫妻關係。姜太公令人將壺中水全部倒在地下,而後讓馬氏收起,馬氏急忙趴地取水卻只能收到星點泥漿,姜太公此時冷冷説道:“你已離我而去就不能複合,好比這倒在地上的水再難收回。”這段記載儘管存疑,但側面證明了姜太公早年家境不太富裕
直到在渭水邊垂釣時受到了西伯侯姬昌(當時還沒有自稱天子)的賞識和重用。武王繼位後繼承了父親的遺願,等到紂王失去人心討伐時機成熟之時,姜子牙向姬發提議討伐無道的商紂。公元前1046年正月,雙方在牧野之戰中交戰,紂王眾叛親離,手下軍隊反戈一擊,周最終奪取了殷商的統治權。姜子牙引姬發入殷都朝歌,詔告天下商朝滅亡,周王朝誕生。
第二天,武王立於社壇之上,羣臣手捧明水,衞康叔封鋪好彩席,師尚父牽來祭祀之牲,史佚按照策書祈禱,向神祇稟告討伐罪惡商紂之事。隨後武王命令散發商紂積聚在鹿台的錢幣,發放商紂屯積在鉅橋的糧食,用以賑濟貧民。培築加高比之墓,釋放被囚禁的箕子。把象徵天下最高權力的九鼎遷往周國修治周朝政務,與天下之人共同開始創造新時代。上述諸事多半是採用師尚父的謀議。
此時武王已平定商紂,成為天下之王,就把齊國營丘封賞給師尚父。師尚父東去自己的封國,邊行邊住,速度很慢。客舍中的人説他:“我聽説時機難得而易失。這位客人睡得這樣安逸,恐怕不是去封國就任的吧。”太公聽了此言,連夜穿衣上路,黎明就到達齊國。正遇萊侯帶兵來攻,想與太公爭奪營丘,營丘毗鄰萊國。萊人是夷族,趁商紂之亂而周朝剛剛安定,無力平定遠方,因此和太公爭奪國土。
齊國在政治上推行尊賢尚功的政策,吸收大批當地東夷土著中的人才加入到齊國統治階層。這一用人原則打破了西周以血緣關係為基礎的“尊尊親親”的正統思想束縛,也為後來齊國稱霸列國奠定了基礎。文化上齊國推行“因其俗,簡其禮”的開明政策。“俗”指“夷俗”,即當時當地東夷人的生活方式;“禮”指“夷禮”,即當時當地東夷人的禮儀制度。太公認為,如果在齊地強力推行周禮,容易產生民族矛盾,不利於治國安邦。經過斟酌決定從齊地實際出發,從俗簡禮,不強制干涉,創造了既讓齊民樂於接受,又不太悖周禮的新制。
面對極其惡劣的自然條件,因地制宜,在注重發展黍、稻農業生產的同時,利用境內礦藏豐富、魚鹽資源豐富的特點,大力發展冶煉業、絲麻紡織業、漁鹽業等手工業;還利用齊國交通便利、人民有重商傳統的優勢,大力發展商業,推行與列國通貨的外貿政策。在這種“農、工、商”三寶並舉的宏觀戰略指導下,齊國製造的冠帶衣履暢銷天下,魚鹽流通列國,諸侯紛紛前來朝拜,齊國逐步由偏僻荒涼的小國窮國發展為雄居東方的強國。
《史記·齊太公世家》中記載:及周成王少時,管蔡作亂,淮夷畔(叛)周,乃使召康公命太公曰:“東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無棣,五侯九伯,實得徵之。”齊由此得征伐,為大國。都營丘。
從中可看出,由於姜太公的不朽貢獻,周天子賜予了歷代齊王討伐叛亂諸侯的權力,齊國也就因而在異性諸侯國中享有特殊地位。後來齊桓公(春秋五霸之首)正是憑藉着先祖留下來的特權,打着“尊王攘夷”的旗號會盟諸侯,稱霸中原,成就齊國霸業。而姜太公的美名而流傳千古。
姜太公已去世3000多年了,人民仍然崇拜他的高尚人格,悼念他的豐功偉績,以樸實的感情編造出的很多神話故事歌頌他。
參考資料:
《史記·齊太公世家》【西漢】司馬遷著
《拾遺記》【東晉】王嘉
《姜太公家世揭秘》辛怡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