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武當山究竟有多少“牛”記者帶你開啓一段“尋牛之旅”

由 終廷花 發佈於 經典

武當山逍遙谷屹立着一尊老子駕青牛出關雕像。

牛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在世界文化遺產武當山,不僅流傳着一些關於牛的故事,還有不少地名帶“牛”字。來吧,隨記者開啓一段“尋牛之旅”,一起去感悟和領略武當山“牛”的傳奇。

牛漕澗,赫赫有名的二十四澗之一

在神秘的武當山,牛年説牛,牛年探牛,期盼的是武當山發展一天比一天牛。

“尹喜巖,一名仙岩,展旗峯在北,翠巒聳筆,玉澗調琴,昔文始先生隱此。下有一澗,名曰‘牛漕’。太上隱化訪喜,青牛卧此。因以名焉。”“牛漕澗,自尹喜巖飛湍西入青羊澗。”在元朝道士劉道明所著的《武當福地總真集》裏面,記載了武當山赫赫有名的二十四澗之牛漕澗。

以牛字給山澗命名,是因為相傳太上老君駕青牛在武當山訪問尹喜時,青牛卧在水邊而得名。

同樣,在武當山還有牛槽關之説。明朝任自垣撰寫的《敕建大嶽太和山志》卷四記載:“金鎖峯在展旗峯之北,地形類閣,上倚蒼穹,下臨青澗,石如刀劍,藤若綱羅。凜凜有不可近之勢。牛槽關即其西也。”

這是大多數遊客聞所未聞的地名,也是人跡罕至的地方。除了愛好武當文化的探險者,普通的遊客是不可能有機會親身接近的。因為,隱居於武當山的古代隱士們發自內心的表達是“多隱其名字,藏其時日,恨山不深,恨林不密”。這也難怪,行蹤飄忽不定的太上老君駕青牛能常遊於此。

武當博物館陳列的老子駕青牛出關雕像(2018年11月11日攝)。

沉入水庫的鑄鐵青牛

鮮為人知的是,在武當山的凝虛觀有一座牛王殿。

據2012年長江出版社出版的《武當之最》記載:“殿內供奉一尊明代錫鑄牛像,高3尺,長6尺,兩角朝前,尾微翹,四足用力,造型與真牛一樣。”據介紹,這是全山最大的錫鑄青牛,也是全國罕見的珍品。不幸的是,1954年失火燒燬牛王殿,這尊青牛也被燒成錫塊,後賣給草店收購站,重千餘斤。

這是一段曲折的“尋牛之旅”。時光倒流,揭開武當山下那段關於“鐵牛”的塵封歷史。

在均州城南5公里的古神道上,有座黃沙橋,亦為一座石築漫水橋。水出八里川,橋東邊即曾河,此地年年被山洪淹沒或沖毀。因此,這條道是從中原通向川陝地區的古官道,又是均州城通往武當山的唯一古神道,卻常常因洪水氾濫使大量行人通行不便。宋元時期,人們在橋南頭東側鑄造了一頭高6尺的鑄鐵青牛,仰首搖尾,雄壯威武,以鎮此橋。

據老人們介紹,自從這頭鐵牛鎮橋以來,水患就很少發生了。由於曾河水的長期沖刷,加之1935年武當山地區發生一場特大山洪,突如其來的泥石流沖垮了石橋東側。於是,鐵牛掉進河裏。有人分析,這座重約4噸的鑄鐵青牛已沒入丹江口水庫,若想打撈起來難度極大。

武當山太常觀詮釋了老子駕青牛紫氣東來的傳説(2017年2月12日攝)。

老子駕青牛巡遊武當山

關於老子,歷史上應該説是實有其人的。老子傳世作品《道德經》遺傳下來,就是因為有尹喜真人才有的《道德經》。中國有一個故事叫紫氣東來,説的就是尹喜真人在函谷關當官的時候,觀星望氣,看見東方有紫氣飄來。

今天,武當山的太常觀詮釋了那一段傳説。那是一個秋天的清晨,紫氣從函谷關山谷升起,尹喜在等候一個騎着青牛、鬚髮皆白的老者。他因為這次等候而位列真人、名垂青史。他等候的這個人叫李耳,人們更習慣叫他另一個名字——老子。

老子騎着青牛從東方過來,在武當山的牛漕澗、牛槽關等地會晤尹喜,並留下了《道》《德》二篇五千言。

因為青牛的幫助,才有了尹喜與老子的結緣。聞名中外的《道德經》,是由尹喜承傳推廣於世的。兩千多年來,在中國乃至世界哲學、政治、軍事、史學等學術界影響極為深遠,意義非凡。

駕青牛,遊武當。這裏留傳的老子會訪尹喜的神話故事,隨着《道德經》的傳播,影響和感染着世世代代……(十堰晚報秦楚網全媒體 記者 朱江 編髮:幻影)

【來源:十堰晚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