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大明風華,朱棣看着自己的三個兒子,長嘆一聲沒一個讓朕省心的

由 諸葛寒香 發佈於 經典

老子英雄兒狗熊。自古以來這個繼承人的問題讓多少一代明君頭疼不已,千古一帝康熙,晚年也是被兒子奪嫡之爭搞得是七葷八素,宋太祖的繼承權問題到現在也是歷史疑案。朱棣老皇帝也是為繼承人的問題頭疼不已。
三個兒子,沒一個稱心
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發動靖難之變,奪得帝位。當年六月十七日朱棣登基。過了四個月,也就是十月十三日,才冊封髮妻徐儀華為皇后。至於皇太子,他更是遲遲不立,這讓朝中大臣沒有理由不相信
皇上對老大朱高熾很不滿意啊!
當時,朱棣在南京稱帝之後,老實人朱高熾還繼續留在北京,父皇不讓他來南京,他當然也不敢來。
雖然説長子繼承是歷史傳統,但朱棣自己本身就是通過武力奪得的皇位,自然喜歡不按常理出牌。
他天生是一個 戰士,骨子裏流的是軍人的血,戰場上的拼殺,對很多人來説也許是一種負擔,而 對朱棣則是一種享受。詩人的才華在筆尖上展示,戰士的激情在刀光中揮灑。就算進了南京,當了皇帝,他內心那種戰爭的衝動,也依然無法完全抵制。
因為得位不正,對於朱棣來講,他需要做得事情非常多。他需要像世人證明,自己是一個有着雄才偉略的皇帝,他需要一個展示的空間,讓大明王朝在自己的治理之下有着空前的強大和發展。
他更需要向那些朱允炆的擁護者,那些嘴上不説,卻冷眼旁觀的那幫人來證明,由他代替朱允炆,是能夠讓大明王朝的統治鞏固下去,他的統治是對大明王朝的子民來説是一件好事。
當然,他也希望自己幹出的這一番天地,需要繼承者能夠把自己的基本國策更好的執行下去,讓後世歷代朱明王朝的繼任者的作為,都以自己為榜樣。
但是,自己的長子朱高熾,似乎並不是這樣的人。
那朱高熾是啥樣的人呢?
用現在的話來説,朱高熾就是一個體格肥胖、飽讀詩書的書呆子形象。和朱棣那種策馬奔騰,叱吒沙場的形象相去甚遠。説白了,在朱棣的眼中,自己的這個兒子倒是和他的侄子朱允炆在性格上有些相似。
還有一點,朱高熾為人比較保守,腦子比較直愣愣的。缺乏那種進去精神,朱棣實在不想自己死了之後這樣的兒子把自己辛苦開創的天下給葬送了。
雖然朱棣不喜歡這個兒子,但是在朱元璋卻比較喜歡。可能朱元璋和朱棣不同,自己沒文化卻比較喜歡有文化的子孫。
話説有一次。
朱元璋命諸皇子分閲奏章,朱高熾專門挑出關於對軍民生計密切相關的那些文件,並上告皇爺爺。但是對文中的錯別字卻根本不在意。於是朱元璋就好奇地問:“孩子,你看不出來嗎?”(我一個半文盲都看出來了呀!)
朱高熾的回答又令老皇帝相當滿意。他説:“我不敢忽視,但這種小過失不足以瀆天聽。”於是老朱又問:“堯湯之時發生水旱災害,老百姓是靠什麼活過來 的?”這孫子略作思考答道:“靠的是聖人有恤民的政策。”這回答把朱元璋説得大喜,認為這孩子有當皇帝的潛質。
説來也怪,朱高熾身上這種文人氣質,朱棣是非常反感的,但朱元璋卻比較欣賞,所以而比朱高熾更加迂腐的朱允炆,更是成了朱元璋的接班人。
朱高熾朱棣不喜歡,那老二呢?
朱高煦和自己那個傻胖哥哥簡直是判若兩人,朱高煦很有朱棣年輕時候的樣子,在靖難的多場戰爭中表現的非常勇敢,而且性格比較果斷,也有野心,朱棣比較看重這一點。
但是朱高煦畢竟不是朱棣,這哥們説白了就是一個愣頭青,真強好勝不懂得收斂,而且頭腦還簡單。在治理國家、用人等方面,讓人感覺就是個傻大個。朱棣自然也不放心這樣的兒子繼承皇位。而且朱高煦很多大臣都不喜歡。
兩個孩子,都不能令自己滿意,但發自內心地説,如果朱高煦是老大,朱棣就根本不用猶豫和費神了。可惜他不是。
至於老三朱高燧,一方面年齡比較小,朱棣登基的時候只有十三歲,而且生的瘦瘦小小的一點沒有帝王之氣,所以朱棣不予考慮。
有個好兒子,也是本事。
由於朱棣在老大和老二兩個皇子之間猶豫不定,下面的大臣也就分成了兩派。想着法的讓皇帝選擇自己支持的皇子。
朱棣知道,長期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派系之爭,擾亂朝綱不説,萬一下面的大臣慫恿自己的兒子乾點什麼傻事,自己是辦還是不辦?所以朱棣,決定要立一個太子,但是立誰呢?依然是個問題,所以找個明白人問問吧。
解縉是幫助朱棣解決這個問題的不二人選,首先解縉這人確實是一位大儒,深得朱棣的信任,同時他也不屬於任何派系,意見或許比較中肯。
解縉知道,朱棣喜歡的是老二,但朱棣擔心廢長立幼,不僅不符合禮法,萬一因為此事帶來禍患,那真的是後患無窮。但是,選擇老大吧,朱棣實在不開心,也不放心。
朱棣如果是一個尊重傳統、循規蹈矩的人,他根本就不可能當上皇帝,也沒有勇氣開拓永樂盛世。廢長立幼的事情,別人輕易做不出來,對於他來説,其實還真沒有特別大的心理障礙。但朱高煦在治國能力上的欠缺與不成熟,確實也讓朱棣很不放心。
朱棣向解縉訴説心中的苦惱,解縉明白了這位父親的良苦用心。他知道自己應該怎麼做了。
“皇上,您只能選擇皇長子!”
“這是為何呢?”朱棣見他如此堅定,不覺得有些意外。
“陛下,兩位皇子各有所長,難説孰優孰劣。不過陛下您要選的是大明未來的天 子,而不是出征漠北的統帥。治理天下,當然要讓天下人信服。大皇子性格柔弱, 領軍打仗也許會成為其弱點,但治理天下,愛民如子,天下人自然會擁戴他。況 且,大皇子也非一味軟弱,當年鎮守北平,也是相當果敢。”
“二皇子作戰勇猛,在軍中威信頗高,但於治國安邦卻一無所長,況且脾氣暴 躁……”解縉一邊説,一邊警惕地觀察老大的眼神,見他並沒有發火,底氣也就更足 了,“王府之內責打后妃,朝堂之上羞辱大臣,這樣的事情他可沒少幹。而且二皇子為人過於自負,遠不及大皇子從善如流。
“愛卿,高熾自幼體弱多病,我擔心他的身體,能不能擔此大任?”當皇帝才一年 多,朱棣對於這份工作的辛苦已經深有體會。
“皇上多慮了,您忘了一個人嗎?”
“誰?” 解縉一説出口,朱棣那緊繃的臉上,居然露出了笑容。 到底什麼話有這麼大魅力呢?
其實,解縉只説了三個字。
“好聖孫!”
朱棣的長孫朱瞻基這時候還不滿六歲,卻已經表現得格外聰慧,異於常人。與大胖 子父親小時候一樣,他讀書很努力;與書生氣過重的朱高熾不同的是,他小小年紀 就喜歡打拳習武,舞刀練劍,讓朱棣依稀看到了當年自己的影子。
事情到此,朱棣心頭上的糾結也就到此了。解縉的意思再明顯不過了,即便朱高熾是個平庸的皇帝,哪怕身體虛弱,死的早點。只要皇位給了自己的孫子,自己的盛世也會繼承和延續。
看來,爺爺愛孫子,皇帝也不例外。朱棣此時估計和朱元璋一樣,疼孫子比愛兒子要多一些。
永樂二年(1404)四月四日,原本普通的一天,卻成了大胖子朱高熾生命中最難忘的日子。就在這天,朱棣親自在奉天殿主持了隆重的冊封儀式,正式冊封皇長子朱高熾為太子。
同時封二皇子朱高煦為漢王,封地雲南,三皇子朱高燧為趙王,封地河北。 至此,空缺達二十二個月的太子之位就有了主人,但這絕不等於説,圍繞大明繼承 權的鬥爭,就從此煙消雲散了。恰恰相反,未來的鬥爭更加殘酷,更加充滿了變數。
兩兄弟的鬥爭
雖説朱棣正式立了太子,但絕對不等於説,圍繞着皇位繼承人的爭端可以告一段 落,事實上,鬥爭才剛剛開始。
剛才説了,朱棣把老二的封地封在了雲南,朱高煦呢仗着自己在靖難的戰功,賴在南京不走,朱棣估計也是心疼兒子,也就讓朱高煦留在了南京,而且還給他送了套房子(漢王府)
老二在南京住了下來,朱棣也覺得把老二放在身邊也沒什麼壞事。可朱高煦一天到晚都忙些什麼?他四處糾結黨羽,拉攏大臣,在朝廷中形成了一股與東宮唱對台戲的勢力。這還不算完,朱高煦居然毫無底線、也毫無心機地自比秦王李世民,不把已經當上太子的大哥放在眼裏。
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之前,也是隱忍不發。而朱高煦嗚嗚喳喳的,到處惹是生非,凡事都和自己的哥哥對着幹,隨便一個人都知道他臉上寫着不服氣三個字。
那個在他眼裏又胖又蠢的老大,面對弟弟的挑釁,從來不發怒。最多不過是微微一笑,這微笑固然傾不了 城,但總讓人捉摸不透。
朱高熾的胡鬧,讓朱棣進一步堅定了自己的選擇。老二確實是匹夫之勇啊,讓他治理國家鬧大笑話倒是其次,捅出大婁子無法收拾可是災難性的。
但是不管如何,這只是永樂二年的時間,在朱棣看來,繼承人的問題無論如何已經解決了。太子朱高熾在面對自己的弟弟挑釁從來不在自己的父親耳邊説一個字,更多的像一個寬仁的大哥哥一樣,讓自己的弟弟繼續他的表演。
至於老二的結局,那真的得等到才六歲的朱瞻基繼位才畫上句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