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老高考語文作文解讀:重視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相融相通
6月7日星期一(農曆辛丑年四月廿七),2021年全國高考拉開了帷幕,約有1078萬考生參加考試,上午9點整語文準時開考,11點半該科考試結束,試題難度適中,同學們輕鬆愉悦地走出了考場。經歷過兩次網課的莘莘學子,期望你們:經年寒窗苦讀,今朝瑰夢可望。
從老高考的兩套試卷來看,整體難度適中,作文符合新形勢下選擇人才的標準,讓學生有話可説,有事例可寫。
全國甲卷試題內容:
中國共產黨走過百年曆程。在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的偉大斗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已經深深融入我們的血脈和靈魂。我們過的節日如“五四”“七一”“八一”“十一”,我們唱的歌曲如《義勇軍進行曲》《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我們讀的作品如《為人民服務》《沁園春·雪》《荷花澱》《紅巖》,我們景仰的革命烈士如李大釗、夏明翰、方誌敏、楊靖宇,我們學習的榜樣如雷鋒、焦裕祿、錢學森、黃大年,等等,都給予我們精神的滋養和激勵。我們心中有陽光,我們腳下有力量。我們的未來將融匯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徵程,我們處在一個大有可為的時代……
請結合材料,以“可為與有為”為主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從材料中我們可以看到,今年是建黨一百年,讓考生融入其中,傳承紅色文化,使其能夠有切身體驗,有感可發、有感而發,從而實現“立德樹人”在寫作能力中考察出來。
閲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古人常以比喻説明對理想的追求,涉及基礎、方法、路徑、目標及其關係等。如漢代揚雄就曾以射箭為喻,他説:“修身以為弓,矯思以為矢,立義以為的,奠而後發,發必中矣。”大意是,只要不斷加強修養,端正思想,並將“義”作為確定的目標,再付諸行動,就能實現理想。
上述材料能給追求理想的當代青年以啓示,請結合你對自身發展的思考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從材料中我們可以看到,揚雄以“弓矢的”設喻,形象生動,且頗具普遍意義和啓示作用。其中“弓”是基礎,“的”是目標,“矢”具有方向性,要射中目標則又需要其他要素共同起作用,而各要素所起的作用在不同人看來重要性是不同的,所以人們常以射箭設喻,説明抽象的道理。説的是才、學、識及其關係,強調了“識”的重要性。任務中的“當代青年”,要求文章的思考和立意必須站在特定的時代節點,從青年的角度昇華自己的思想認識;任務中的“自身發展”,引導考生將自己的理想追求與自身實際、時代精神結合起來,對實現理想過程中的基礎、目標、實踐等進行有目的、有層次的思考。命題取材與設計既體現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相融相通,也體現出國家和社會對新時代人才發展的要求。
從試題上看,2021高考語文命題繼續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緊緊圍繞高考的核心功能,上好“立德樹人一堂課”、做精“服務選才一把尺”、樹好“引導教學一面旗”,做到科學設計考試內容,優化高考選拔功能,強化能力立意與素養導向。
命題體現十九大及各屆全會的新精神、新論述,體現高考的“加強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和“增強學生社會感”的育人功能和政治使命,並堅持把創新思維和學習能力考查滲透到命題全過程,落實“重思維、重應用、重創新”的命題要求,使高考由“解答試題”轉向“解決問題”。
寄語辛丑年高三學子:時維六月,歲在辛丑,華夏大氣,山河大為,校芳幽香,風荷綻放。莘莘學子,攜夢赴考。經年寒窗苦讀,今朝瑰夢可望。持九磨青鋒劍,蛟龍睥睨池物;懷百鍊不克鋼,鳴鳳凌越凡羣。祝華夏學子,心懷志遠,凝神考場,無問西東,追夢起航,折桂蟾宮,提名金榜。願我中華,寶殿騰龍,玉閣起風,為國輸才,為民育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