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亂時間具體是在什麼時候 安史之亂是誰發動的

安史之亂時間具體是在什麼時候,安史之亂是誰發動的?安史之亂,是唐代於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發生的一場政治叛亂。

安史之亂場景模擬圖

安史之亂的發生的時間是在唐朝的中期。要説具體的時間的話,安史之亂是從公元後755年的12月16日這一天開始的。結束時間是在公元后的763年的2月17日。這是一場持續了很長時間的一次叛亂。

關於安史之亂的時間是沒有什麼太大的爭議的,一般都是認為是在755年這一年發生的,這一年還是被稱之為唐玄宗天寶十四年。結束的時間也沒有什麼爭論,普遍認為是在763年,那一年是被成為唐代宗寶應元年。結束的那一年,不僅是結束了叛亂,也結束了唐玄宗對於唐朝的統治。由唐玄宗的兒子繼位,唐玄宗被封為皇太祖。

這前前後後長達八年之久,直到763年才得到了平息。中途甚至唐玄宗逃出皇宮去避難,這可見當時叛亂一方的勢力是多麼的強大。不過最後還是被平定了。這次安史之亂給唐玄宗的傷害不僅有那麼多年受的磨難,還有失去他最愛的女人的感情上的傷害。

那麼長時間的叛亂,這帶給國家的傷害是十分巨大的。如果這次的叛亂能夠早一點結束的話,那麼在結束之後的唐朝説不定就不會那麼的衰敗。

安史之亂的是在唐朝的中期,在唐玄宗的統治末期,甚至可以説安史之亂結束了唐玄宗的統治。那755年到763年的叛亂可以説是拖垮了一個唐朝。

安史之亂是誰發動的

安史之亂,這次戰爭的命名並不是用年號或者是地點,而是用叛亂者的姓氏。安史之亂髮起的叛亂者是安祿山和史思明。就是用了安祿山的“安”和史思明的“史”來組成了“安史之亂”。

“安史之亂”路線示意圖

從“安史之亂”的名稱就可以知道,這次的戰爭的發起者是安祿山與史思明。不過“安史之亂”還是有一個使用年號作為名稱的戰爭稱呼,那就是“天寶之亂”,因為這次的戰爭發生在唐玄宗統治的天寶年間。不過比起“天寶之亂”還是“安史之亂”這一個稱呼更加讓人印象深刻。

這次安史之亂的發起者安祿山和史思明,在後來,安祿山將他佔據的地盤變成了一個獨立於大唐的國家。這就是“大燕”。安祿山自稱“大燕”的皇帝,不會再聽從李隆基的命令了。不過“大燕”在大唐的眼裏也不過就是一個在玩過家家的小孩吧。

雖然這個小孩給了大唐不少的打擊,不過最後還是大唐勝利地平定的這次的叛亂。安祿山和史思明,這兩個這次叛亂的發起者,大唐是不會留下他們的。所以他們為這次的叛亂付出了應該付出的代價。

安祿山和史思明會發起叛亂,就是看到大唐當時的皇帝——李隆基的昏庸。專寵楊貴妃,使得李隆基不理朝政,國家混亂。最後安祿山和史思明雖然沒有的到這個江山,也是逼得李隆基殺了自己心愛的女人——楊貴妃。

安史之亂的原因

説起安史之亂的原因就不能不提到楊貴妃這個女人。會爆發安史之亂,這個“軍功章”有楊貴妃的一半,另一半,當然就是離不開一個“貪”字。

安史之亂場景模擬圖

安史之亂會發生,有一個原因是唐玄宗十分寵愛楊貴妃,把自己的全身心都投到了楊貴妃的身上。這就使得唐玄宗沒有多餘的時間和精力去處理朝政和關心民間的疾苦。這引起了許多人的不滿。這些人有受到生活迫害的普通老百姓,也有在地方上勤勤懇懇的官員,還有在中央幫忙處理朝政的大官等等。一個統治者要得人心才能在統治地位上呆的長久。唐玄宗因為楊貴妃而不去處理朝政,這就是犯了大忌。所以安祿山就打算起兵,自己取代唐玄宗那個“昏君”。這就是安史之亂的其中一個原因。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離不開一個“貪”。安祿山也是因為“貪”這個江山,才會打算起兵,主要是為了自己,為了自己成為統治整個唐朝的皇帝。如果沒有這個心,是不會看到一個時機就馬上起兵作亂。如果説是為了那些民間的老百姓,他怎麼不會想到,打仗這件事對於老百姓的傷害是最大的。所以這就是離不開一個“貪”。貪圖權力,使得安祿山不顧民間的人們,就是要起兵造反。

所以安史之亂這就是一個巴掌拍不響的事情,不僅是有唐朝方面的問題,也有大燕方面的問題。這兩個都是造成安史之亂的原因。


 

安史之亂地圖

安史之亂是怎麼打的,要有一個地圖才能讓人有一個直觀的感受,不然再怎麼講也是沒有畫面感的。

安史之亂地圖

從上面的“安史之亂”的地圖中,我們不難看出,安史之亂這場戰爭,不僅從時間方面説是一場很破壞性很強的戰爭,從空間上來看也是如此。唐朝的面積不像今天的中國那麼遼闊,可是就算是把這次戰爭套在現在中國的地圖上也是包含了大半個中國,主要是在中國的北部地區和中部地區。

那時的長安是唐朝的中心,可是我們不難看出,長安被攻打了好幾次,甚至還被打了下來,連皇帝都只能選擇逃命。可憐的終究還是那些逃不走的老百姓,沒有什麼戰鬥力,還需要去面對那戰火紛飛的局面。

“安史之亂”不僅只有一隊叛軍,而是有兩隊,從不同的方向打來,踏過了唐朝大部分的領土來到長安,又追到了馬嵬坡,馬嵬坡死這次戰爭終結的地方,就是在這個地方,唐玄宗被逼的走投無路,放棄了他可以放棄的所有的一切。

從地圖上還可以看到,兩方有過三次直接的相遇,一次是在太原,一次是在洛陽,最後一次就是在唐朝的首都——長安。所以這三個地點的戰況應該是最激烈的。也不難看出,安祿山和史思明曾經有過兵分兩路的情況,在太原和唐軍作戰的是史思明,再集合了,通過潼關進入了長安城。

安史之亂的影響

安史之亂是在唐朝玄宗年間所爆發的一場統治權爭奪戰。史學家們都認為,安史之亂是唐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通過了解安史之亂的爆發背景和經過,便可瞭解安史之亂對唐朝社會的影響。安史之亂的影響有很多點,首先安史之亂引發了社會混亂。安史之亂之前,唐朝一直以和平繁盛的面貌示人,安史之亂爆發後,整個社會如同遭遇了一場浩劫。

安史之亂

《舊唐書》中有提及,整個黃河中下游,幾乎沒有人煙。戰亂後的百姓流離失所,很多民眾處於無家可歸的狀態。人們的生產生活一被打亂,那麼國家的經濟、政治、軍事、文化等方方面面都會受到影響。唐朝詩人杜甫有詩云:“寂寞天寶後,園廬但蒿藜,我裏百餘家,世亂各東西”。從這首詩歌作品中,便可看出安史之亂的影響。其次,邊疆不穩定也是安史之亂的影響。唐王朝經歷安史之亂後,根本無暇顧及邊疆事務。

唐玄宗為了鎮壓安祿山叛亂,召回了鎮守在邊疆的士兵。這樣一來,就造成了邊防空虛的狀態。西邊吐蕃人見唐朝正在內亂,根本無無暇顧及邊疆事務,於是他們和安祿山亂兵一起,奪去了河西走廊、隴右。公元790左右,唐朝陸續失去安西北庭,這讓岌岌可危的唐朝政權逐漸危在旦夕。除此之外,唐末藩鎮割據額局面,也是由安史之亂引發的。以及經濟中心南移,百姓賦税加重都是安史之亂的影響。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081 字。

轉載請註明: 安史之亂時間具體是在什麼時候 安史之亂是誰發動的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