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黃金還稀有的中國特產,受到世界各國喜愛,羅馬皇帝都為它傾倒

中國有着數千年悠久的歷史,在此期間誕生了燦爛的文化,不但發展着自己的文明,也影響着全世界的進程,早在數千年前的公元一世紀,漢朝就多次派使節出使西域,和中亞各個國家建立了比較良好的關係。

當時南亞的印度將中國使用梵語叫做“cina”,這是什麼意思呢?翻譯過來叫做“震旦”,印度佛經裏面對此有這樣的記載:“東方屬震,是日出之方,故云震旦。”這也就是他們將其稱作“cina”的理由。

比黃金還稀有的中國特產,受到世界各國喜愛,羅馬皇帝都為它傾倒

後來這個叫法傳到了世界,也就成為了歐洲大陸拉丁語系國家的主流叫法,在絲綢之路開通設立之後,中國和西方國家實現了貿易來往,中國有一樣物品尤其受到西方貴族的喜愛,征服了大半個世界的人羣,這就是絲綢。從我們貿易通道以它命名就可以看出絲綢對於西方的重要性和需求量。

比黃金還稀有的中國特產,受到世界各國喜愛,羅馬皇帝都為它傾倒

相傳,這是由黃帝的妻子嫘祖所發明的,根據《通鑑外紀》記載:“西陵氏勸蠶稼,親蠶始於此。”用蠶繭的絲來進行織布,在歷史變遷當中,絲綢又按照製作工藝不同,發展成為了絹、綺、錦等三類絲織品,編織一匹絹,往往需要兩個人配合,歷經五天完成,這也決定了它高昂的人工費用。

古人向來有“寸錦寸金”的説法,《釋名》也提到説:“錦,金也,作之用功重,其價如金,故其制字從帛與金也。”即便是在中國,老百姓們也只能夠穿麻布做的衣服,大户人家和達官貴人才能消費得起昂貴的絲織品。

比黃金還稀有的中國特產,受到世界各國喜愛,羅馬皇帝都為它傾倒

那麼對於世界各國來説,絲綢就是一件有價無市的寶物。是比黃金還稀有的特產,受到了他們狂熱的喜愛。漢朝以後,絲綢最先來到了印度的國界,在印度的佛法《大事記》和《妙法蓮華經》就明確的規定,虔誠的佛教徒應當使用絲綢來裝飾佛塔和佛像。《大事記》更是如此記載:“只要講一段細絲裝扮在佛陀的塔廟上,那麼一切就會順心如意……他將享有世間的榮華富貴。”就連清心寡慾的僧人和尚都對其如此喜愛,自然西方也就更加的狂熱。

比黃金還稀有的中國特產,受到世界各國喜愛,羅馬皇帝都為它傾倒

在西羅馬的首都羅馬城還有後來東羅馬的中心君士坦丁堡,羅馬的凱撒大帝就為它傾倒,他在劇場看戲的時候,率先穿上了絢麗奪目的絲袍,讓各個貴族羨慕讚歎不已,後來這也成為凱撒大帝最喜歡穿的服飾,曾經多次從商人購買,或者是讓使節上貢。

比黃金還稀有的中國特產,受到世界各國喜愛,羅馬皇帝都為它傾倒

各個皇帝、元老院們的元老都以穿上絲綢為榮,基督教會的法衣,祭服還有祭壇裝飾都能看到絲綢的影子。公元3世紀的羅馬作家曾經這麼讚歎:“絲國人所製造寶貴的花綢,色彩就像野花一樣美里,質地如同蛛絲一般纖細。”到了中世紀,西方的騎士們在作戰的時候要穿上輕便的鎖子甲,它是由鐵環相扣而成,對於冷兵器有着非常好的防衞效果,也十分的透氣。

比黃金還稀有的中國特產,受到世界各國喜愛,羅馬皇帝都為它傾倒

但是唯一的缺點就是穿在身上實在是太不舒服了,大大小小的鐵片經常和身體發生磕磕碰碰,因此騎士們就在裏面穿上一層絲綢所製作的服裝,騎士一般來説都是貴族,因此自然消費的起昂貴的絲綢,但是那些平民們,卻無福享用了。

到了英國法國等更遠的地區,絲綢難以傳送到,在盎格魯撒克遜時期,只有少數的英國貴族婦女頭飾上面,才會裝扮一點絲織品。

古代的中亞各國,一直為了壟斷絲綢以及其他貨物的通道,進而爭奪最大利益而打的不可開交,這也足足可以説明絲綢在整個世界所引發的熱潮。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35 字。

轉載請註明: 比黃金還稀有的中國特產,受到世界各國喜愛,羅馬皇帝都為它傾倒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