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醫學熱"!醫學院為何成頂尖大學標配?

高校"醫學熱"!醫學院為何成頂尖大學標配?

醫學院,現已加入“一流大學”豪華套餐,成為標配。

2018年11月7日,哈爾濱工業大學醫學與健康學院掛牌成立,填補了C9聯盟高校醫學院版圖上的最後一片空白;作為人文社科領域內頂尖高校的中國人民大學也在積極籌建醫學院,擬在雄安建設國醫學院。

據不完全統計,截止2020年7月,42所一流大學建設高校中,在醫學學科建設方面有所動作的高校就有35所。

高校"醫學熱"!醫學院為何成頂尖大學標配?
“消失”的醫學院與中國的“超級大學

在本世紀初的院校合併浪潮中,老牌醫科大學紛紛牽手一流名校。“北協和、南湘雅、東齊魯、西華西、中同濟”,象徵我國醫學最高水平的“五朵金花”,有4所都在這次合併浪潮中併入其他高校。

湖南醫科大學併入中南大學,成為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山東醫科大學併入山東大學,成為山東大學齊魯醫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與清華大學有過一段短暫的“聯姻”,後兩人分手;而西遷的同濟醫科大學,雖然與同濟大學同根同源,最終與同在武漢的華中科技大學合併,成為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

至今,原衞生部直屬的11所高校中,已有9所醫科大學完成了合併,僅北京協和醫學院和中國醫科大學堅持保持“單身”。

這些醫學院雖然歷經合併,但並未辱沒其口碑和辦學聲譽,生源質量、資金投入、學科建設等方面也依託高校大幅提升。而另一方面,綜合性大學也藉此機會得以補全了自己在醫學學科上的劣勢。

高校"醫學熱"!醫學院為何成頂尖大學標配?

未參與到這次院校合併浪潮中的高校,在這一輪的“醫學院熱”中,也大多通過自建或共建的方式重新佈局醫科建設。

例如,2013年,電子科技大學與四川省人民醫院合作共建電子科技大學醫學院;曾與帝國理工大學傳出“緋聞”的華東師範大學,於2020年自己建立了醫學與健康研究院。

高校“醫科熱”:醫學院成頂尖大學標配

從國家層面來説,高校興建醫學院當然是好事,這次疫情,給我國的醫療教育事業敲響了警鐘。我國正面臨着嚴峻的醫學人才缺口,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執業醫師數僅321.1萬人,每千常住人口僅擁有醫師2.29人。

在“健康中國”的建設背景下,發展醫學院成為當下高校建設的重中之重。

不僅是立足國家戰略,服從大局需要,那些合併了醫科大學的高校用實力證明,擁有醫學院對高校建設大有裨益。

如果説教學是一所大學的立校之本,那科研則是一所大學的強校之本,醫學院的建設無疑能為學校科研資金與項目總量的提升提供極大助益——擁有醫學院的高校能申請到更多科研項目。

從備受國內科研人員關注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來看,從2000年到2019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醫學部分,資助總額從1.12億元增長到46.51億元,增長了約40倍。

2019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批准資助金額111.27億元,其中醫學科學部批准資助金額25.21億元,佔比22.66%,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八大學部中位居第一名。

高校"醫學熱"!醫學院為何成頂尖大學標配?

上海交通大學自2005年與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合併以來,發展勢頭驚人,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立項數上連續多年保持國內高校第一。2019年,上海交通大學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醫學科學類項目數佔總項目數的52.7%。

醫學科研經費的獲得又助推着大學排名的上升,學科分類中,醫科是一個單獨門類,對於一所沒有醫學院的大學來説,從零到有,是引爆一切的奇點:一所實力強勁的綜合性大學,應該理工農醫各學科齊全。

老牌醫科大學在前,高校醫學院如何突圍?

高校醫科熱也引發了不少爭議,有人認為這是“不務正業”,老牌醫科大學耗費幾十年的的時間,才有了現在的實力和口碑,高校興辦醫學院,如果不能解決附屬醫院和醫學培養體系的問題,只會是浪費資源。

醫學學科不同於其它學科,經歷醫學院校教育的畢業生只是醫生的“半成品”,確保合格醫學人才走向臨牀崗位才是關鍵。醫學的性質要求院校教育、畢業後教育、繼續教育緊密銜接,想培養出高質量的醫學人才,擁有優秀的附屬醫院非常重要。

事實上,在2000年高校合併潮過後,留給高校們的好醫院已經不多了。

2015年,中國科學院大學在北京成立了存濟醫學院後,就面臨着沒有合適附屬醫院的窘境。雖然北京擁有數量眾多的優質三甲醫院,但絕大多數醫院已“名花有主”。2001年自建醫學院的清華大學,也僅擁有一家三級綜合醫院——北京華信醫院和一家二級甲等醫院——清華玉泉醫院。

為破局,國科大選擇把目光投向全國,最終將重慶市第五人民醫院、寧波市第二醫院、深圳市光明新區人民醫院、浙江省腫瘤醫院等醫院收為自己的附屬醫院。

高校建設,最終還是要落腳到人才培養,走自建道路的高校需要認識到醫學人才培養的特殊性,應該結合本校的學科優勢發展醫學,而非照搬傳統醫學院校的模式。

高校"醫學熱"!醫學院為何成頂尖大學標配?
四川大學“三中心一平台”助力打造一流醫學

不少理工見長的綜合類院校在自建或共建醫學院時,都不約而同地以“研究院”命名,人才培養方向也更側重於醫學研究。如:北京理工大學醫工融合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醫工交叉創新研究院、西北工業大學醫學研究院等等。

高校"醫學熱"!醫學院為何成頂尖大學標配?

另外一些高校則突破原有的醫科本身邊界,實現多學科、多領域結合,高校醫學院多以“醫工結合”的交叉學科研究實體作為發力點,強調差異化辦學。

天津大學在傳統醫學的基礎上,確立了建設以醫學與工學教育結合為核心的“新醫科”思路。 “新醫科”指的是新興智能醫學,即傳統醫學與機器人、人工智能、大數據等進行融合,是近兩年高校興辦醫科時出現頻率極高的一個詞。

高校"醫學熱"!醫學院為何成頂尖大學標配?
天津大學醫學部

想要往綜合性大學方向發展,醫學的支撐必不可少。依託高校在自然科學上的積累,配合人文社科教育,促進醫學的跨學科融合,從而帶動其他學科,形成高水平學科羣。

在國家雙一流建設啓動的背景下,發力醫學無疑是促進學校發展的重要途徑,但辦好一所醫學院需要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時間,期間大量資金和師資投入,至於成果如何,尚需時間的觀察和實踐的檢驗。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青塔”。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351 字。

轉載請註明: 高校"醫學熱"!醫學院為何成頂尖大學標配?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