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黛爾最近發新專輯了,作為老粉的一姐第一時間打開熱搜看了一眼,卻直接被阿黛爾的近照直接驚掉下巴!
這個真的是阿黛爾???確定這不是換人來演嗎?
雖然去年開始,阿黛爾就不斷地減肥,從一開始200斤的胖妹,不斷斬獲了細腿和小蠻腰。
但是起碼前幾個月的時候,依稀還能把五官勉強對上。
現在好像比幾個月前更瘦了,跟最開始的樣子比,從相貌和神態對比都彷彿是兩個人。
很多網友都説,她是少數的瘦的時候不如胖的時候好看的女生。
看完阿黛爾的瘦身經歷,不知道姐妹們對減肥瘦身的看法和觀念有沒有一些轉變。
由於現在很多無良媒體在帶節奏,所以大把的女性都在“要麼瘦要麼死”的路上不停奔波。
但是錯誤的瘦身觀念不僅不會讓我們變得更加好看,有可能還會帶來很多不可控的後果,今天一姐來跟大家分享,瘦身過程中最嚴重的三個誤區。
並不是越瘦越好
一直瘦下去≠好看
之前有過很多所謂的女神體重表、BM女孩體重表,都在向大眾傳達一種觀念,那就是瘦下來就會變美。
由於大多數仙女一樣的女明星都比較瘦,而且稍微一胖就顏值幻滅,所以大家也會認同瘦才會美這種觀點。
的確,對於大部分人來説,瘦下來都會比身上掛着一坨肥肉的時候看起來更好,但是這並不代表越瘦就會越好看。
△ 微胖版的阿黛爾狀態正好,比肥胖版的好一些
瘦可以,但是一定要把握度,當瘦超出了一定範疇的時候,有可能也會出現反作用。
阿黛爾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變成BM女孩體重的她,看起來略有點平平無奇,氣質不如之前。
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説,在追求女團的那種超低體重的時候,考慮一下自己的先天身材條件還是很有必要的,要在現有的基礎上,找到自己瘦身的那個度。
一姐舉一個簡單的例子,當你頭骨本身就比較大,脖子也不長的時候,如果變得太瘦,其實會顯得頭更大,搞不好看起來像個外星人。
△ 太瘦的典型,很容易聯想到她
保持適當的體重,讓頭和軀幹之間更加平衡,雖然不瘦,但是看起會更加協調。
體重過低的危害
體重並大不一定是胖,但是體重太低一定是過瘦。
對於一般人來説,體重過低對於生活的影響非常大。
最直接的就是免疫力會變差。之前新冠疫情很嚴重的時候,專家還專門提醒大眾不要胡亂減肥,就是這個道理。
體重過低的人飲食通常都很低熱量而且低脂,脂肪含量過少會讓身體對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效果不佳,更不能夠很好的吸收營養成分。
營養吸收不夠直接導致營養不良,機體免疫功能也會大大受損。
另外,由於葡萄糖和蛋白質供給不足,免疫系統中一些不可缺少的組織+細胞(免疫球蛋白、淋巴細胞、巨噬細胞等)在大小和數量上也會同步減少。
失去了這些屏障,身體自然就更容易得病,患病率+病化率也跟着急劇上升。
除了容易得病,體重過低的人身體恢復也更慢。
因為體重其實和人體代謝是正相關的關係,體重越低代謝越慢,身體內部的恢復和重建工作效率也會更低,恢復也就更慢。
具體表現就是日常生活當中會更容易疲勞。
體重過低還很影響骨骼。 《內科學文獻》曾有過一篇涉及到3683名女性的科研調查,結果發現體重指數越低的女性其骨密度也就越低,骨質疏鬆的風險也就越大。
相同的動作,因為骨密度更低+保護骨骼的肌肉量更小,於是骨折的風險也就越大,運動傷的風險也就越大。
當然了,體重過低也分類型,有些人是先天體質和習慣問題,這種屬於被動的。但如果是自己主動保持的低體重,那難受就不止一點半點了。
為了維持極低體重,節食是必備的,那日常生活當中的那些給人快樂的美食就不能碰了,想想就覺得煎熬。
而且,如果忍不住吃了,體重數字會給你很明顯的反饋。
低體重的人本身對體重就是敏感的,這造成極低體重的人很容易被罪惡感反噬,最後走上催吐,反覆節食的道路,變成進食障礙這種心理疾病。
所以,如果你心裏對低體重有執念,那麼首先要考慮一件事情,那就是值不值得。
瘦身不是越快越好
以前一姐不懂科學健身的時候,也有過一段時間瘋狂地在追求減肥效率,經常給自己定一個一週瘦10斤的小目標。
而且現在很多人還是會被各種一個月瘦二十斤,三十斤這樣的字眼吸引,一姐毫不客氣地説,誰信誰傻瓜。
一姐之所以敢這麼説,是因為看過太多的血淋淋的教訓。
瘦太快可能會導致皮膚鬆弛
一姐之前給大家科普過,暴瘦是會導致皮膚鬆弛的。
暴瘦會減掉大量的皮下脂肪,而人體的皮膚細胞的更新速度遠遠小於脂肪減少的速度,所以原本被脂肪支稜起來的皮膚在暴瘦之後會垮掉。
一姐拿手邊的抱枕舉個接地氣的例子,原本的抱枕中心點微鼓,就像肥胖的肚腩。可當我們撤掉枕芯時,突出點迅速下垂成褶皺,布料堆在下面,就是我們搖搖欲墜的皮膚。
減肥皮膚鬆弛主要與基因還有年齡有關。對於新陳代謝較慢的女性來説,大基數減肥皮膚垮掉的情況非常容易發生。
而對於年輕一些的女性來説,由於皮膚細胞生長快,暴瘦10斤20斤之後雖然皮膚不會垮得這麼明顯,但整個的身材還是很鬆很軟毫無線條的。
想要避免瘦身導致的皮膚鬆弛,控制減重速度是首位。
科學健康的減重速度是每週減掉總體中的0.5%。
例如現在體重是140斤,那麼140斤的0.5%就是0.7斤。也就是説,每週減掉0.7斤,每月減掉三斤左右是比較健康的減重速度,如果減得太快,就要考慮下自己掉的是不是肌肉和水了。
瘦太快導致健康受損
瘦身過快通常伴隨兩個特點,低熱量飲食和大量運動。
很多人都是隻吃蔬菜,或者不吃碳水,不吃脂肪,這會導致營養不全面,身體正常的運轉受到影響。
低熱量飲食也會讓人情緒低落,不是在抓狂,就是在抓狂的路上。
如果造成了心理上的疾病,那後果更嚴重。國外甚至有過減肥明星減肥後抑鬱去世的事件。
過量運動會有雙重風險,首先就是身體根本恢復不過來,這會導致身體極度疲憊,並且伴隨情緒低落。如果體重基數太大的話,大量運動也會帶來更大的受傷風險。
針對這些問題,一姐有兩個建議。
第一點,飲食當中要保證所有的主要營養素都包含,碳水、蛋白質、脂肪、維生素、膳食纖維和水缺一不可,在食材上,儘可能地豐富一些。
第二點,運動的過程當中合理安排休息日。如果你在某一次運動當中,沒有辦法達到上一次的運動狀態,那很有可能就是因為休息不足。
反彈幾乎是板上釘釘
除了基礎代謝降低之外,快速瘦身容易反彈還因為“節點思維”。
以前美國有過一個節目叫《超級減肥王》,把一堆胖子丟到封閉式的減肥營裏面瘋狂減肥,並且以高額現金作為獎勵。雖然所有胖子選手都減肥成功了,但是節目結束之後,他們無一例外都反彈了。
這種現象背後的原因是,減肥並沒有改變這些胖子的生活習慣,他們脱離了教練之後,還是每天披薩可樂大漢堡,芝士蛋糕炸薯條。
一兩個月的時候想改變十幾年的習慣,是幾乎不可能的,這是很多人減肥沒辦法成功的重要原因。
一姐拿一個大家都經歷過的場景類比,那就是考試。很多人在一兩個月內逼迫自己達到一個很大的減重斤數,給自己設定一個“考試目標”,然後瘋狂努力,就像考前突擊一樣。
然而,一旦達到這個目標之後,他們就會覺得壓力減小了,很快又恢復到之前的飲食和生活習慣,最後肯定又會變胖。
間歇性減肥不可取
有些女生還有這樣一種習慣,那就是減肥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前一天是“不瘦十斤不換頭像”,第二天就變成“可樂加冰,冰塊會帶走熱量”。
一個月可以立四五次減肥flag並在幾天後推倒,並且減肥的時候的確很努力,胡吃海塞的時候也很瀟灑,如此循環往復,這其實屬於非常有害的間歇性減肥。
什麼是溜溜球效應
間歇性減肥其實應該叫溜溜球效應。
耶魯大學Kelly D. Brownell博士用溜溜球的運動軌跡來形容一些減肥者在減肥時間歇性地採取超低熱量的節食方式,導致體重像過山車一樣快速上升和下降。
掉進溜溜球怪圈的人往往有這種特點:一有空就減肥,減肥的時候非常用力,節食吃草帕梅拉連續一小時,無所不用其極,但是一旦遇到什麼好吃的擺在眼前,又瘋狂攝入不加節制。
陷入溜溜球效應的人往往卻很難自知,他們重複在減肥-復胖-再減肥-更胖的惡性循環裏,不知道自己到底為什麼胖,永遠在減肥,永遠減肥失敗,直到無法自拔。
悠悠球效應對身心都是有傷害的。
陷入悠悠球效應的人減肥的時候通常都是節食,所以造成了肌肉掉光,基礎代謝受損嚴重,以及激素紊亂的問題。
另外,變成忽胖忽瘦的海綿人,會對腰椎有影響。
突然增加的體重有60%以上的壓力都直接由腰椎承受,在忽瘦階段腰椎又要突然經歷減壓,還沒調整好狀態忽胖階段又來了,這導致腰椎找不到自己的定位。
而溜溜球效應導致體重變化幅度大,讓人很容易受到打擊。一開始還有信心,後期就很難自律,最後進入一個螺旋發胖的趨勢。
一姐總是説健身心理和健身行為一樣重要,心理可以約束行為,行為卻很難控制心理,想要真正獲得好身材,這兩樣都要重視起來。
建立長久的瘦身計劃
為了擺脱溜溜球效應,一姐提供兩個辦法。
第一個就是要善於總結,很多人在一次減肥失敗後,沒有足夠的總結經驗教訓就趕緊投身到下一段當中,這樣很容易週而復始。
總結經驗是健身很重要的一個環節,總結好了上一段才能做好上一段,被你忽略的小細節往往會成為你最後減肥成功的大阻礙。
第二點,做好長期的減肥規劃,並且考慮減肥計劃的長期可行性。
比如説你今年計劃一年四季各地旅遊,嚐嚐當地的美食,那今年還是先不要把減肥這種事情擺在第一位。
反過來,當你決定你要減肥的時候,在連續三個月比較集中空閒的時間段去投入,更容易成功。
另外,在減肥過程當中,我們要注意計劃的長期可行性。
之前一姐説過,越嚴格的飲食計劃就越難長久實施,太難的計劃事實上很難幫助我們把減肥應用到日常。
就拿節食來説吧,假如你依靠每天吃草不吃晚飯來維持身材,那過年這種情況,就是對體重毀滅性的打擊。
反過來,如果你平時就是什麼都會吃一點,但是通過合理的搭配,量的控制以及保持運動來保證健康和維持身材,那面對聚餐也好,旅遊也好,過年也好,都基本影響不到你。
所以我們在制定計劃時,無論是飲食還是運動,都要以保持現階段減脂增肌效果+長期可行性放在第一位,不然最後的結果還是短暫的“體重狂歡”。
説白了就是,要持續性自律,不要間歇性自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