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鎮安:痛失丈夫,孩子下放,她移民美國20餘年,依然深愛着祖國

“梅先生不僅在學術上指引了我,在為人處世上也為我樹立了榜樣。生活的時代造就了梅先生堅強的品格。抗戰時期的動亂年代,梅先生曾在西南聯合大學一邊就讀一邊在雲南主席龍雲家做家教來補貼生活;在美國留學時,梅先生時時不忘國家的培養,心繫母校的建設和莘莘學子的成長,在學成歸國後即任教於北京大學,投身至國內的科研和教育事業中。特殊十年期間,梅先生的丈夫不幸去世後,梅先生更是以驚人的勇氣和毅力一個人撐起了整個家庭。”

這是華裔生物學家鄧興旺在北大校園做的《懷念我的北大碩士導師梅鎮安先生》報告中對梅鎮安先生生前的概括。

2014年,9月21日15時57分,梅鎮安先生,這位國內知名的植物生物學家,走完了自己96載的人生道路。梅鎮安先生一生經歷無數苦難,但心中仍然一直保持着對祖國無限的熱愛。

鄧興旺

早年經歷,美國相識

梅鎮安先生1918年出生於浙江杭州,曾於抗戰時期就讀於西南聯大,1942年畢業於浙江大學物理系,1947年遠赴美國伊利諾伊大學留學。

而也正是在美國,她不僅豐富了自己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她也找到了那個陪伴自己的人。同樣身為中國留學生,又都是伊利諾伊大學的校友,梅鎮安和董鐵寶在美國相識相戀並結婚,兩人感情篤定美滿。

在美期間,兩個人都成功在伊利諾伊拿到了博士學位,董鐵寶參與了第一代計算機"伊利亞克機"的設計,而梅鎮安更是得到了伊利諾大學R.Emerson實驗室的工作。

可以説如果兩人繼續留在美國,那他們的前途必然是不可限量的。

新中國成立,夫妻歸國

而新中國成立,無數海外學子秉持着心中的愛國情懷克服千難萬險迴歸祖國,投入到祖國的建設中來。

董鐵寶和梅鎮安夫妻二人也同樣持有那一代人心中特有的"家國情懷",1956年,兩人毅然決然帶着他們的三個孩子,繞道歐洲萬里,突破重重阻礙,終於回到了日思夜想的祖國。

歸國之後,在那個百廢待興極度缺乏人才的時代,他們的歸來受到了極大的歡迎。夫妻二人都被分配到北京大學任教,為新中國的建設貢獻着自己的光和熱。

董鐵寶更是參與到1958年北京大學制造的第一台電子計算機的工作中去,也因此被稱為中國的"計算機之父"。

動盪時期,苦難降臨

可是美好的時光總是短暫的,幾年後大革命的爆發,使得原本平靜的生活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兩個人因為早年在美國留學的經歷,被人懷疑,並且接受了嚴格的審查。

梅鎮安的情況還算説的過去,但是當時的董鐵寶名聲最大,被指控為特務,接受了更加嚴苛的審查。他被關押在北大,不交代清楚問題,不能回家,在被關押審查期間同樣不允許家屬進行探視。

外面的家人擔心着自己,而被關押的董鐵寶更是連連接受了數天的審問。

1968年10月18日,這位曾在抗戰時期冒着日本飛機的轟炸修滇緬公路橋樑,和橋樑工人一起出生入死的戰鬥的男人,終於不屈受辱。

董鐵寶趁着看守人員不注意,溜出了這個讓他無比壓抑的學校。他心裏明白,這次溜出來的後果就是讓人更加懷疑自己,他怕連累自己的妻子和兒女,他不敢回家,更不能回家。

在生與死的徘徊之間,他選擇上吊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想證明自己的清白。

得知自己丈夫自殺身亡的消息,梅鎮安肝腸寸斷,她很想要和自己的丈夫一起離開,但是她還有三個孩子需要自己照顧,還沒有看到自己理想的實現,她不能頹廢。

可還在被審查的梅鎮安不知道的是,她要經受的打擊不僅僅是丈夫的離世,她還在上中學的兩個孩子也要被下放到農村,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

女本柔弱,為母則剛。梅鎮安不能再無動於衷,她已經失去了丈夫,不能再讓自己的孩子也離開自己的身邊了。

她不顧後果,勇敢地給大領導寫信,説明情況,以孩子是"美籍華僑"為理由,希望把孩子調回北京。

好在梅鎮安這封勇敢的信件起到了作用,她成功和自己的孩子團聚,不然的話,失去丈夫之後再次和孩子分離,誰也不知道她的心裏會承受多大的傷痛。

可是,孩子回到北京,也僅僅只是可以陪在母親身邊成長,在那個高考被廢,學校停課的年代,即便孩子回到了北京,也沒辦法接受正常的學習知識的機會。

在那個年代,無數知識分子的孩子,承受了知識的斷代。但是哪怕如此,梅鎮安也從未後悔選擇回到祖國,她也同樣堅信着自己的丈夫董鐵寶也從未後悔過。

最右邊為梅鎮安

心中熱愛未減半分,傾盡所學授學郎

那一代的知識分子,之所以被稱為知識分子,不僅僅因為他們在學術上的高深造詣,更是因為他們心中所藴懷的家國情懷。

他們的成長伴隨着舊中國的苦難和屈辱,他們想着憑藉自己的知識和力量去改變中國。

當他們看到一個歷經百年終於再次"站起來"的新中國,他們必然會滿腔熱血,義無反顧的投入到新中國的建設中來,為祖國拼盡全力,他們才算不服所學。

誠如梅鎮安,即使失去了丈夫,甚至孩子也差點被下放,自己更是經受了多年的冤屈,但她依舊選擇為祖國奉獻,依然對祖國愛的深沉。

直到1978年,梅鎮安才可以再也不用因為審查而煩惱。她繼續在北大任教,一心一意投入到教學中去,對學生關心倍至,培養了許多的人才。

最左邊為梅鎮安

培養學生,這可能是經受多年苦難的梅鎮安現如今最開心的事,她將自己的畢生所學傳授給更多的年輕人,為祖國的建設付出自己的力量。

著名的華裔生物學家鄧興旺,是恢復高考之後的第一批考入北大的學生,也是梅鎮安先生的得意門生。在把自己的知識傾囊傳授給鄧興旺之後,她深知如果想要在學術道路上走的更遠,就必須要出國深造。

可是鄧興旺出身貧寒,自己甚至拿不出來錢去考託福,出國留學,更是當時的鄧興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後來,是梅鎮安拿出26美元,資助鄧興旺成功考了託福,獲得了出國留學的資格。有了資格,學費的問題可以靠鄧興旺努力去獲取獎學金來代替,可是路費又成了最大的問題。

對此,梅鎮安又毫不猶豫幫助鄧興旺借來50美元,鄧興旺這才成功坐上了飛向美國的飛機,這才能在學術之路上走的更加遙遠。

梅鎮安本來有無數次機會,可以早日回到美國,可是堅持要在北京大學幹到退休之後,為國家培養更多的人才。

直到1988年,已經70歲的梅鎮安終於退休了,經歷了大半生變故的她,幾乎將自己的一輩子都放在了讓祖國變得更加富強上。

移居美國,安度晚年

退休後的梅鎮安,隨着子女移民去了美國,在美國,她度過了自己人生的最後26年。這26年來,她未曾回過祖國,可能是身體上的原因,也可能是在那裏有着她不願再次面對的痛苦。

在學術上,她是碩果累累的北大生物系教授;在課堂上,她是熱情洋溢的啓蒙者。

她不僅引領學生有走入知識的殿堂,還以自己的治學態度影響着他們。梅鎮安先生對祖國深沉的熱愛,都是有目共睹,從她身上,可以看出那一代知識分子特有的家國情懷!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633 字。

轉載請註明: 梅鎮安:痛失丈夫,孩子下放,她移民美國20餘年,依然深愛着祖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