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光義兩次北伐,五次大敗,損失近三十萬精鋭
宋太宗趙光義分別在宋太平四年和雍熙三年兩次北伐,這兩次北伐他都徵集了天下之兵,幾乎是拿宋朝全部實力去跟遼國一決雌雄。七八年間,五次大敗,損失了近三十萬精鋭,當年趙匡胤留下的家底幾乎被他打光了。此外還有平民傷亡和戰略物資的損失,讓宋朝元氣大傷,再無實力以及信心去北伐了。
七年之後,趙光義傾全國之力再度出兵北伐。然而,他的雄心壯志被平庸的將軍糟蹋成一地雞毛,宋軍大敗於岐溝關,還折損了名將楊業。
宰相宋琪等人道:“晉高祖派遣馮道出使契丹時,設宴款待,舉杯流淚説道:‘傳達兩位君主的命令,結一國之歡心,勞煩重臣出使塞外,休養生息,繼續友好相處,你應該深刻體會朕的心意,遇事千萬不要生氣。’等到馮道返回時,有人寫詩道:‘殿上一杯天子泣,門前雙節國人嗟。’
如今天下安定,百姓安居樂業,都是因為制御契丹有道,沒有一味訴諸武力。恢復舊有的邊境,應該選擇合適的時機。”
在這樣政治環境下,不僅文臣大肆鼓吹和平相處的好處,武將也不願意流血沙場,反正現在的日子過得挺好的,何必那麼拼命呢?漸漸的,連皇帝都相信了這一套理論,自趙光義之後,更加沒有人提及幽雲十六州,就當不存在似的。
經歷了高梁河,莫州,岐溝關,陳家谷,君子館五場失敗後,宋朝已經是強弩之末。國力衰弱,趙光義經過失敗之後,信心全無再也不能發兵征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