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雖然教育方針政策都在不斷地更新、修改,但是也避免不了一些頑固問題的毒害,在學校教育上,“教育平等”幾乎已成為所有父母喜聞樂見的事情,不讓任何人掉隊、不搞區別對待的觀點在父母們的腦海中已是根深蒂固的存在,殊不知,教師若想滿足於父母的思想,那麼勢必會損害到一部分學生的利益。
每個孩子對於知識的吸收和理解能力都是有區別的,一些優等生不但接收知識的能力非常快,而且這類孩子還能靈活的運用這些知識進行舉一反三,以引出更多的新知識;而反觀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由於這類孩子接收知識的時間較長,這也就導致了教師需要反覆不斷的在他們耳邊來回重複這一知識點,並還要不斷地大量做有關這一知識點的練習題,才有可能做到讓知識點在孩子的腦海中生根發芽。
面對這種情況,教師若想做到不讓任何人掉隊的目標,勢必會使學習能力較弱的孩子慢慢成為自己辦公室的常客,教師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提高這類孩子學習成績上,這也就使得教師漸漸地就會忽略對於優等生的強化培養,這無疑是對優等生的一種“暴殄天物”的行為。
反之若是教師將關注點放在對優等生的強化培養上,那麼也勢必會使得學習能力較弱的孩子“永無翻身之日”,因此,父母對於教師“教育平等”的要求可謂是過於苛刻了些,但也並不是毫無解決之策,若想解決孩子間學習差距大的問題,父母和教師間的通力合作是必不可少的。
①“裏應外合”式教育
教師在教學中對於速度和內容的掌控是極其必要的,教師上課時切忌追求速度快,而是應該講一個大的章節,分成一些小的知識點,每節課只研究1-2個知識點,將其講透、練透即可,並在下課時預留出當天的家庭作業以及第二天的預習作業。
而當孩子回到家後,父母需要做的就是根據自家孩子的學習能力為其規劃相應的課後練習,對於成績優異的孩子,父母可以適當的放手讓孩子去挑戰更多高深莫測的題目,所謂學無止境,若想達成課上教師“教育平等”的目的,那麼在孩子回家後父母就需要肩負起讓孩子強化昇華的重任。
對於成績不太理想的孩子,父母則只需做到讓孩子記牢所有學過的知識內容,切忌讓孩子養成“左耳進右耳出”的壞毛病,由於這類孩子的學習起點過低,因此父母對於孩子的教育方式也應區別於優等學生,讓孩子每學一個知識就在腦中生根發芽,記牢知識點,當然,父母對於孩子課後前情回顧式的練習更不要吝嗇,只有不斷的做題,不斷的穩固知識在孩子頭腦中的地位,孩子才能真正的學懂。
②採用因材施教
由於學生間的學習能力存在差異,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對不同“等級”的孩子採取不同的培養方式,例如:在每次自主考核時,教師可以辛苦一點,做出兩份針對不同學生的試卷,這樣在不影響進度的同時,也能夠使得每一個孩子都可以得到合適的發展。
在上課提問問題時,教師可以根據問題的難易程度,有針對性的進行提問,這樣不但可以使每一個孩子的大腦都處於急速的運轉中,而且也儘量的避免了忽略、落下哪類孩子的問題。
③選擇“折中”的教育方式
無論處於哪一年級的孩子,都喜歡輕鬆愉悦的上課方式,教師在上課時可以選擇充分的利用現代科技,例如:使用PPT播放與本節課程內容相關的圖片、視頻等,以“替換”約定俗成般的書本,這種教育方式不但適用於所有孩子,而且也能使孩子以最快的速度融入課程,這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孩子上課容易溜號的問題。#育兒有方法#、#育兒爆文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