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家長們離高考還有2個月,學生是否出現了這些焦慮?

2020年的高考註定是一場不同以往的戰鬥。考試時間延期,漫長的網課學習,還有各種防疫措施保護下的復課與考試,這些都讓很多高三學生本就緊繃的神經又增加了幾分壓力。現在只剩下兩個月左右的時間,孩子的情緒和狀態最近有變化嗎?

食慾下降?

變得沉默寡言?

睡眠不足昏昏沉沉……

很多的高三學生不會過多和家長老師交流自己的情緒,卻慢慢因為壓力產生了對學校和學習的排斥。最近一段時間網絡問答平台上的相關問題也逐漸多了起來:

“作為一個今年的高三學生,在離高考還有70天時,感到迷茫了,應該怎麼辦,是不是沒救了??”

@知乎網友

晉元中學的孟旭棟復課第一天就遭遇了當頭一棒,老師佈置的一篇英語閲讀他四道題全錯,因為疫情期間一直上網課,本就偏科的他少了監督,便不知不覺把精力放在了自己喜歡的科目上,“我感覺會死很慘”一句話道出了和孟旭棟一樣的高三學子焦慮的心。

面對越來越近的高考和越來越重的壓力,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老師在採訪中建議家長:引導孩子冷靜理性地安排複習節奏,通過合理的規劃來減少焦慮情緒。那麼高三的家長——高三學子最強大的“後備軍”們還可以做些什麼呢?

停止過度施壓,做好情緒淨化

精神分析專家比昂曾提出父母的“阿爾法功能”,他認為當孩子產生不好的情緒時,家長可以像一個淨化循環系統一樣,幫助孩子把壞的情緒轉化為更容易接受的好情緒。

很多高三家長在督促、鼓勵孩子時會陷入誤區,不斷地強調“高考很重要”,“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只有這一次機會”等等,看似是在督促孩子繼續保持狀態,實際上可能成為壓垮孩子精神狀態的最後一根稻草。所以在高考之前,試一試在餐桌上討論與學習無關的輕鬆的話題,或者對孩子平時的小進步多誇獎多鼓勵,可以引導孩子把自己不想溝通的內心情緒説出來。通過呈現更加輕鬆樂觀的姿態,去抵消孩子的焦慮情緒。

家長需“淡定”,做好自我調節

很多家長都知道需要對高考前孩子的緊張情緒進行調節和緩解,不過一些家長雖然有這個意識,方法卻不甚得當,尤其是當家長自己也非常焦慮時。最常表現出來的就是變得過於親切,對孩子過度關心,反而讓孩子壓力倍增,幫了倒忙。

高考在即,家長需帶頭管理好自己的情緒。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應急心理行為應用研究中心專家蘇亞玲指出,作為家長首先要做好自我心理調節。她認為,家長所表現出的焦慮、恐慌等情緒,會通過語言、表情和行為傳遞給孩子。

所以,家長不要因為孩子要高考了,就給予特殊的關心和照顧,不刻意改變家庭平時的生活習慣,以免造成“如臨大敵”的緊張氣氛。孩子反而會感覺不自在,感到身上的擔子又重了,不能辜負父母的付出,無形中壓力更大。

緩解不確定焦慮,提前規劃下一步

考試帶來的緊張一大半來自結果的不確定性,不知道即將考核的內容,不知道結果會如何,也不知道分數出來以後應當怎麼選擇下一步的路。

由於高三考生的大部分時間已經被課業和習題佔據,沒有大把的精力去提前研究考後的規劃,家長需要擔起協助孩子選擇未來的重任。除了拿到歷年的本地高考錄取結果,提前準備志願填報事宜,同時還可以考慮提前申請一些海外的院校,利用現有的高中成績單或者高考成績爭取拿到預錄取offer,做好兩手準備,釋放由於不確定性帶來的緊張和焦慮。那麼如何輕鬆有效地解決高三考生焦慮問題呢?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22 字。

轉載請註明: 高三家長們離高考還有2個月,學生是否出現了這些焦慮?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