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司馬遷是什麼人 司馬遷自稱

新聞閣歷史事件縱覽古今歷史,綜合重大歷史事件,暢聊名人名士,扒一扒不為人知的趣味野史。

司馬遷是什麼人

司馬遷是什麼人?這個問題給了很深寬廣的回答範圍,如果這是一道填空題,別人也許會説司馬遷是西漢人,那麼我會毫不猶疑的寫上司馬遷是偉人,是中國古代最值得尊敬史學名家,歷史巨人。

司馬遷畫像

司馬遷為了《史記》嘔心瀝血十三年,記載了從遠古皇帝到漢武帝初年的三千多年的歷史,洋洋灑灑寫下五十二萬餘字,其足跡踏遍了國家每一個角落。他去過大禹給部落首領開會商討治水的地方,也去過汨羅江畔看到屈原投江的地方,還到過曲阜尋找孔子給學生講課的地方,在交通便利的今日讓我們來回奔波於這些地方仍感到疲倦,當初司馬遷用了我們十倍百倍的時間跋山涉水風餐露宿,只為了尋找歷史真相,集百家於一言。我無需知道司馬遷是什麼人,我只要知道他是值得尊敬的人。

對於歷史的貢獻司馬遷是值得尊敬的,但瞭解他的事蹟你會發現司馬遷是值得歎服的。伴君如伴虎的漢朝,司馬遷因為看法與漢武帝不同,被下獄處以宮刑,這是對一個男人最殘酷的刑罰。但司馬遷最終以周文王孔子左丘孫臏來激勵自己。讓自己渡過最艱難的時刻,如果此時你問我司馬遷是什麼人,我覺得司馬遷不僅讓人尊敬,更然人佩服的五體投地。司馬遷是什麼人無需我們多説,因為歷史已經在告訴我們,司馬遷就是偉人,就是巨人。

司馬遷圖片

關於司馬遷,後人有着太多的疑問,雖然他在《史記》中為大家詳細介紹了諸多帝王將相和文人大夫,而對於他自己,卻只寫下了一篇《太史公自序》。他的生卒年、最終結局,甚至他的樣子,都是當下存在爭議的話題。當人們查閲書籍或是網絡搜索司馬遷圖片時,往往會發現多種不同的結果。

司馬遷圖片

雖然司馬遷圖片有多種,但我們都會從圖片上發現,司馬遷是一位慈眉善目、平易近人的老者,從部分司馬遷圖片中,我們還能看到他眼神中透露出的堅毅和百折不撓,就是這樣看似一位平凡普通的老人,經過命運的波折,最終完成了《史記》這樣一部偉大的歷史史書。

司馬遷字子長,我國古代偉大的史學家和文學家,司馬遷一生最大的成就是完成了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而司馬遷自身卻留給了後人無解的謎團,比如他的出生地、生卒年、結局、容貌等,都是引起後人猜測和爭議的話題。司馬遷因《史記》而被後人稱作“史聖”,在他的《史記》中,記述了從上古黃帝時代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間長達三千年的歷史,這部著作為人們研究漢朝之前的歷史有着巨大作用,被稱作“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雖然司馬遷的容貌不為人所知,他的出生地、生卒年這些問題也並不明朗,但他的著作和精神已經深深影響了後人,受到了人們的懷念與敬仰,《史記》將永遠流傳下去,司馬遷的精神也將代代相傳。

司馬遷自稱

司馬遷,字子長,我國西漢時期傑出的史學家、文學家和思想家。司馬遷一生最大的成就就是為人們留下了歷史鉅作《史記》,而司馬遷本身卻是為後人留下了諸多疑議,比如司馬遷的生卒年、最終去向等,還有很多人會糾結司馬遷自稱和筆名這樣的問題。

司馬遷畫

司馬遷,姓司馬,名遷,字子長,司馬遷自稱太史公。司馬遷在漢武帝時期繼承了父親的官職—太史令,而“公”是漢初的習慣稱謂,比如劉邦當年在沛縣被父老擁立為沛令,而劉邦按楚俗自稱為“沛公”。可見“公”在當時只是一種普通的自稱,並不是尊稱。

司馬遷年幼時即跟隨父親司馬談學習古文,在到達長安後同董仲舒等人學習了《古文尚書》和《春秋》,之後又到全國各地區遊歷,收集了大量歷史資料,為日後《史記》的撰寫做好了基礎。司馬遷父親司馬談生平的心願就是完成一部史書,在父親去世之後,司馬遷繼承父職開始着手撰寫《史記》。在《史記》的創作過程中司馬遷因李陵戰敗投敵一事被漢武帝定為死罪。為完成父親遺志,司馬遷自請宮刑而免死,在獄中司馬遷繼續《史記》創作。被釋放後的司馬遷擔任中書令,仍然發憤著書,終於完成了這部鉅作。在漢武帝駕崩之後,司馬遷便離開了長安,不知所蹤。

儘管司馬遷留給後世太多的疑問,但他卻為後人留下了《史記》這部史學著作,為後世研究漢代之前的歷史提供了寶貴的材料,司馬遷因此也受到了後世的敬重與懷念。


司馬遷為什麼寫史記

司馬遷為什麼要寫史記,在《報任安書》能夠尋找出部分答案,司馬遷説寫《史記》是“欲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意思就是要研究探索自然規律和社會規律之間的對立統一關係,並且要從中理順明白從古代到現在的變化遷移,成就自己的獨立完善的理論著述。這是司馬遷官方的回答,當然我們也可以從其他方面對司馬遷的寫作目的,做一個更全面的分析。

《史記》序言

第一個最主要的目的,也可以説是原因,是為了要繼承司馬談的遺願,完成司馬談要編撰史書的宏偉願望。而且司馬家族世世代代都是史官,對於史官這件事情,司馬遷的心裏應該是有一種使命感和歸屬感的。

第二,司馬遷寫《史記》是想要繼承《春秋》中所傳遞的精神。司馬遷對“春秋之義”是非常推崇的,這和早年間司馬遷和董仲舒等人的結交也有一定的關係。所以司馬遷想要傳承孔子的真意,將《春秋》中的褒貶精神,在自己的《史記》中繼續傳遞下去。

第三,寫《史記》是司馬遷作為一個史官的使命,一個史官的事業就是撰寫歷史,將歷史以文字的形式傳遞給後人,令後人對歷史有所瞭解,有所評價,這是史官的使命,也是史官的責任。司馬遷正是肩負起了這個責任,並且停留於此。司馬遷不但完成了一個史官的使命,他更是用自己畢生的經歷,完成了一個史學家的使命。

司馬遷的小故事

司馬遷小時候是在自己的故鄉韓城生活的,常常幫助家裏幹活,因為父親也是史官的原因,所以司馬遷從小就開始學習古代的史書。

司馬遷

一日,馬上就要吃飯了,司馬遷的父親把他叫到跟前,對司馬遷説,我最近公務繁忙,沒有時間教導你看書,你自己也整天都在外面放羊,沒工夫學習,現在趁着飯還沒有熟,我就教你讀書吧。於是父親就開始準備教司馬遷讀書,司馬遷卻説這本説自己已經看過了,還可以背下來。並且還把書從頭到尾背了一遍。

父親對此非常的驚訝,他不相信司馬遷是神童,可究竟司馬遷是怎麼背下來的,父親對這個也百思不得其解。

第二天,司馬遷準備趕着羊出門了,於是司馬遷的父親就悄悄地跟在司馬遷的後面。父親跟着司馬遷翻過了村東的小山,又趟過了山下的小河,來到了一塊水草豐盈的窪地上,司馬遷把羊趕過去吃草,他自己就從懷中掏出了一本書本仔細開始閲讀了起來,逐字逐句在認真的誦讀,父親目睹了這一切,感覺到非常的欣慰,也明白了司馬遷為什麼能夠背誦史書了。

這個小故事雖然沒有史實可以考證,但是司馬遷學貫當時的古今也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司馬遷也一定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努力,這背後的辛苦也不是常人能夠想象的。所以有這樣一個故事的出現,也並不是偶然。

司馬遷故鄉

在《史記》中有司馬遷的自序,裏面稱“遷生龍門”,具體是左馮翊夏陽,也就是今天沙溪韓城西南靠龍門這一代。所謂的龍門就是龍門山,這裏人傑地靈,非常的有名氣。相傳,大禹曾在龍門山一帶開山治水,而且龍門山的南面是黃河,所以司馬遷的家剛好在黃河和龍門山之間。龍門山一帶山清水秀,有非常多的名勝古蹟,所以司馬遷從小除了能看到這些美景和名勝古蹟之外,還能夠在這裏聽到許多歷史的傳説和故事。

司馬遷故鄉韓城

而且司馬遷的祠墓也在這一代,西晉年間,夏陽的太守殷濟非常敬佩司馬遷,讀了司馬遷的文章,對他的功績非常的讚賞。於是就在這一帶為司馬遷建造祠堂,建造祠堂之後有祠無墓也是個遺憾,所以又為司馬遷立了一個衣冠冢,也算是讓司馬遷回歸故里了。

韓城是司馬遷的故鄉,而且歷史上記載,在這裏也一直都有祭祀司馬遷的傳統。到了2005年,有了更大規模、更正式的祭祀活動。有這樣的祭祀活動的出現,也表明司馬遷在人們心中的分量是越來越重了,人們對於司馬遷的貢獻也都心懷感恩,對於司馬遷的遭遇也表悲憤,更重要的是,司馬遷堅持不懈、以理想和責任為己任,完成鉅著的精神是世世代代中華兒女都需要學習的。

現在走進韓城不久,遊客們就看見山腰上“史記韓城,風追司馬”八個大字,司馬遷大抵是沒有白受那份罪。


司馬遷的貢獻

司馬遷之所以能夠被後人所稱頌,還是因為司馬遷對中國的歷史文化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做出了貢獻。很多人認為司馬遷撰寫《史記》就是司馬遷的貢獻了,其實並不然。後人也有對司馬遷的貢獻做了詳細的總結,讓我們來看看這個傑出的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到底有多偉大。

司馬遷畫像

司馬遷最重要的還是史學上的貢獻,他是中國最傑出的史學家之一,也是世界上屈指可數的歷史學家之一。司馬遷將歷史作為自己的研究對象,對此也做出了自己重要的貢獻,1957年,司馬遷被聯合國命名為“世界歷史之父”,可見司馬遷在此方面的貢獻。

而且早在兩千多年前他就在經濟學上提出了“市場機制”的構思,司馬遷強調國家可以不用過多的干預經濟的發展,經濟規律自行調節市場經濟,這個前衞的觀點也是司馬遷的貢獻之一。另外,司馬遷也強調了教育的重要性,對孔子的教育聖人形象也是由司馬遷開始奠定的,確定了孔子萬世師表的地位。除此之外司馬遷在天文曆法上也有頗高的成就,曾和漢武帝等討論過歷法的改革。

司馬遷還是一個傑出的地理學家,這和他早年遊歷山水的經歷分不開。司馬遷著有多部地理專篇,對山川河流,都城郊區都有詳細的記載,就連少數民族的信息也有涉及。還有就是司馬遷在文學上的影響,《史記》對後世的散文、詩歌、戲劇、小説等創作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影響作用。

司馬遷的思想

司馬遷是中國古代最傑出的史學家之一,也是一位非常優秀的文學家、思想家。在許多學科領域都有所建樹,也有着超前的思想境界。

司馬遷畫像

首先,司馬遷具有非常進步的歷史觀,對社會現實也有公正、先進的批判精神,這些思想也都體現在了司馬遷的《史記》中。首先司馬遷對封建統治階級,尤其是漢朝時期最高權力統治集團陰暗一面的諷刺和揭露。大膽地揭露了漢武帝的殘暴與虛偽,其中《封禪書》寫的就是漢武帝行“鬼神之説”的事情。但是因為司馬遷個人情感原因,很難客觀的對漢武帝進行評價,這也是歷史上公認的。另外司馬遷也在《史記》中反映了人民對封建暴政的反抗,並且還肯定和讚揚了一系列的底層人物,描寫了一系列的愛國英雄形象。

除此之外司馬遷對歷史的“實錄”精神,也影響着《史記》的內容。在記錄下客觀真實歷史的前提下,司馬遷也用藝術手段塑造出了一系列鮮活的歷史人物,將人物置於矛盾與衝突中,通過人物的言行來完成對認為性格的刻畫。

另外司馬遷的文章中也能夠看出經過他自己改造的治世理想,其中保留了道家“道法自然”的核心思想。另外司馬遷也受到董仲舒和孔國安的影響,在《史記》中也多能看待公羊學的思想。當然從司馬遷推崇孔子的態度,也能夠看出儒家思想對司馬遷也是有非常大的影響的。

司馬遷之心

很多人都聽過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但司馬遷之心,又何嘗不是?只是司馬昭是王朝篡位的是野心,而司馬遷之心是,人人都能體會到的持久恆心、堅忍決心和嚴謹細心。

司馬遷雕塑

司馬遷的心臟只有一個,但人就是這樣奇怪,只是一個脆弱的心臟卻能變化出無數的精神動力。他二十歲時走訪全國各地,大禹治水的地方,屈原投江的地方,孔子講課的地方,項王自刎的地方。在交通不便利的古代,他一路上風雨兼程。最後影視用十三年時間寫下五十二萬字,講述着三千年的歷史,此司馬遷之心為持久恆心。司馬遷為了真實史料遍訪全國,並且在當地仔細詢問老者,認真記錄史實。對於所蒐集的歷史通過層層篩選,凡是有疑點的資料皆不錄用,此司馬遷之心為嚴謹細心。

當全朝上下都在對投降匈奴的李陵口誅筆伐時,耿直的他站在客觀角度,為與自己關係僅是泛泛之交的李陵説話,去不曾想被大怒的漢武帝收監入獄,並對他處以宮刑。原本想一死了之的司馬遷為了史記堅持下來,以文王孔尼左丘孫臏等賢能激勵自己,最後再忍受精神與肉體的雙重摺磨下完成了史家絕唱《史記》。此司馬遷之心為堅忍決心。司馬遷用這三顆心去完成歷史的總結,我學習司馬遷之心,完成對司馬遷的歸納,雖不敢説司馬遷之心全部包含在內,但這三顆心必然在內,如果説真的忘掉什麼,我覺得應該是一腔熱血不得志的傷心吧。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5280 字。

轉載請註明: 歷史上司馬遷是什麼人 司馬遷自稱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