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葉律
編輯\萌媽
帶娃是門學問,有人提出“母親的偉大不僅體現在忍受分娩的痛苦,還有照顧孩子的韌性。”得到了廣大家庭的支持。對此觀點,李玫瑾教授提出了她的看法:越聰明的孩子越不好帶。
李玫瑾教授是研究青少年犯罪的專家,對於育兒領域也有獨到的見解,她表示,越聰明的孩子越不好帶,孩子有這三個表現,父母就該偷着笑啦。
所以説,如果孩子有這三個表現,父母就不需要太過頭疼,可以偷着笑了。
1. 求知慾旺盛
求知慾旺盛的孩子內心就像翻開了一本《十萬個為什麼》的書,每天都是孜孜不倦的&34;,不停繞着家長追問,然而父母不是百科全書,絕大多數也沒有那麼多的耐心去回答&34;諸如此類的問題,面對孩子旺盛得無處可泄的求知慾,簡直頭疼不已。
實際上,求知慾旺盛的孩子,自小就樂學善思,充分的好奇可以紮實理論基礎,足夠的思考力可以鍛鍊大腦思維的靈活性和覺敏度。
2. 好動的孩子
父母身邊、課堂上,總有那麼幾個好動的孩子總是在調皮搗蛋、&34;,家長們戲稱,這種&34;的屁股上是上了發條的,才總是坐不住,一眨眼的功夫,就又惹事了。
一般來説,這類孩子實踐能力大都很強,&34;只是在特定的年紀表現出來的比同齡孩子更為顯著的特徵;而&34;後,面對父母、老師的責難,往往擁有靈活的逃脱技巧,恰恰證明孩子的思維靈活跳脱。
3. 話多的孩子
有的父母身邊有個小&34;,像小鳥一樣每天嘰嘰喳喳説個不停,有時候確實挺煩人的;但其實孩子話多,表示了孩子強烈的表達慾望,多開口、多説話的孩子,其表達能力往往是比較強的,對於詞彙使用的敏感性和靈活度也往往比同齡孩子更加熟練,同時也是鍛鍊動腦能力的一種方式。
聰明的孩子自然是討人喜歡的,可是孩子若是太&34;,父母也Hold不住。讓孩子既聰明又不出格,就要給孩子樹立規矩意識。
那麼如何給孩子樹立規矩意識呢?
1. 營造規律的生活環境
營造規律的生活環境,比如作息規律、飲食規律,讓孩子對日常的生活相處有着規範的認知,為孩子提供一個穩定的規律。
首先,父母心中要牢記這些框框架架的規律,以身作則,來帶動孩子共同去完成;其次,是在孩子面前不能過分強調規律的存在,否則可能會引起孩子的反感,適得其反,應該潛移默化、循序漸進地施展,讓習慣成為自然。
2. 制定規則的家庭模式
制定規則的家庭模式,是為了讓孩子更深刻認識到&34;的道理,先從適應規則制的家庭模式,未來才能更好地適應並遵守校園制度,更遠的是社會制度、法律法規,從小事做起,以小見大。規則應由家庭成員事先溝通協商,共同規劃制定,然後互相監督,嚴格遵守。
3. 遵從賞罰分明的原則
遵從賞罰分明的原則,建立一套合理的獎懲制度:對孩子表現好時,要適當給點甜頭,適時進行口頭褒獎或者物質獎勵,讓孩子明白守規矩的好處的同時也是適當的心理放鬆;孩子表現不好或者故意不遵守規則時,就應該有相應的懲罰措施,當然懲罰力度應該得當,比如洗碗、掃地等。在一套井然有序、有理有據的家庭制度下,會逐漸增強孩子的規則意識,用細節上的方方面面、條條框框規範孩子跳脱的性格,才不會讓孩子做出太出格的事情。
結語:
俗話説得好,無規矩不成方圓。逐漸成長的孩子,都有着自己的一套想法,從小給孩子培養規矩意識,建立起合理安全的行為規範,才不會讓孩子太出格。
我是@萌媽經驗説,一名職場媽媽,歡迎大家關注我,一起學習更多的育兒知識,幫助寶貝們健康快樂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