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傅華軒
賀若弼,複姓賀若,字輔伯,河南洛陽人,鮮卑族。北周和隋朝時期戰功赫赫的名將。他出身將門,少有大志,擅長騎射,博聞強識,是一個有出息的小夥子。開始當官是在北周時期,他跟隨北周的齊王宇文憲,被封為當亭縣公。後來隨韋孝寬平定淮南地區,立了戰功,被封為襄邑郡公。隋朝建立後,官拜吳州總管,因參與隋滅陳之戰有功,拜為右武候大將軍,封上柱國,進爵宋國公,可謂是功成名就。但是,因為自恃功高,心生怨懟,慢慢地為隋文帝所疏遠。
大業三年(607年),以誹謗朝政之罪,為隋煬帝所殺。
這就是賀若弼的簡單經歷。
其實他的父親賀若敦早就知道兒子的弱點,俗話説“知子莫若父”,一直擔心兒子的下場。
賀若弼的父親賀若敦以武藝好、為人忠烈而出名,在北周當過金州總管,後來遭宇文護殺害。父親臨刑的時候對賀若弼説:“兒子,我的死,我自己心裏很明白,全都是因為禍從口出啊!我是因為説了太多不該説的話管不住自己的嘴而死的,你一定要引以為戒啊。”説完就用錐子將賀若弼的舌頭刺出血,告誡他説話一定要説話謹慎。賀若弼當即向父親發誓,以後謹言慎行,謙虛待人。
賀若弼牢記父親的遺言,刻苦習武,而且能寫文章,博覽羣書,很快就出了名。北周齊王宇文憲很敬重他,引他做了自己的記室(大約就是秘書)。
周武帝的時候,上柱國烏丸軌對皇帝説:“太子沒有做皇帝的才能,該另選他人,這關乎江山社稷,這件事我和賀若弼也談論過。”於是皇帝把賀若弼叫來詢問,賀若弼知道太子的地位無法動搖,害怕災禍落到自己頭上,又想起了父親的遺言,於是對皇帝説:“太子的學問每天都有進步,沒有看到他有什麼缺點,我覺得挺好的。”皇帝聽了之後默默無語。賀若弼退出來後,烏丸軌知道了他和皇帝説的話,嚴厲責備他背叛自己,賀若弼解釋説:“君王的口不緊就會失信,大臣的口不緊就連命都保不住,所以我不敢隨便説話。”
果然,等到太子即位後,烏丸軌被殺,而賀若弼則免去了殺身之禍。他心裏暗暗慶幸自己,又暗暗佩服父親。
公元581年(隋開皇元年),楊堅受禪登基,改國號隋,是為隋文帝。楊堅稱帝后,就有吞併江南、統一中國之志。想找個可以幫助他成就大事的人。高熲説:“朝廷裏的大臣中,從文武才幹上來看,沒有一個可以比得過賀若弼的。”隋文帝深有同感,於是任命賀若弼為吳州總管,讓他準備平定陳朝。賀若弼很高興地接受了這個任務,並獻上滅亡陳朝的10個計策,隋文帝看了很高興,並賞給他寶刀一把。
公元588年(隋開皇八年)十月,楊堅在壽春(今安徽壽縣)設淮南行台省,以晉王楊廣為行台尚書令,主管滅陳之事。又命楊廣、秦王楊俊、楊素併為行軍元帥,高熲為晉王元帥長史,右僕射王韶為司馬,集中水陸軍51.8萬,由晉王楊廣節度,東至大海,西到巴、蜀,旌旗舟楫,聲勢浩大。隋軍自長江上游至下游分八路攻陳,賀若弼為行軍總管,率軍出廣陵(揚州),集中在長江北岸。
開始,賀若弼要沿江防守的士兵們在交接的時候,一定要集中在歷陽,每次都在歷陽樹立了很多旗幟,滿山都是軍營帳篷,聲勢浩大。陳朝人都以為隋軍要大舉進攻,於是徵發了全國大部分的軍隊前來防守。後來才知道是隋朝的士兵在交換駐防地,所以徵集來的士兵很多都撤走了。以後每次換防都是這樣,陳朝人都以為這是很平常的事,也就不再動員大批人馬來防禦了。賀若弼由此麻痹了陳朝,率領大軍渡江的時候,陳朝人根本沒有任何察覺。賀若弼很快渡過長江就攻下了南徐州(鎮江),隋軍軍紀嚴明,秋毫無犯,有的士兵在民間買酒喝,被賀若弼知道後,立刻將違犯“禁酒令”的士兵抓來斬首。軍隊開到蔣山(南京市東北的紫金山)的時,距離國都建康(南京)很近了,陳朝將領魯廣達、周智安、任蠻奴、田瑞、樊毅等人率領精鋭士兵前來抵抗。田瑞率軍攻打賀若弼,被賀若弼打敗逃跑了。
魯廣達等人率領部隊相繼衝鋒,氣勢非常勇猛,賀若弼的部隊看似漸漸抵擋不住,開始“敗退”。賀若弼估計敵人士兵已經驕傲起來,失去了戒備心,而且也陷入了疲勞狀態,於是命令士兵大舉反擊殊死戰鬥,將陳軍殺得大敗。陳朝大將蕭摩訶被俘,賀若弼下令將他拉出去斬首。蕭摩訶神情自若,絲毫也不怕死,賀若弼就把他放了,並以禮相待。後來殺進陳朝皇宮,當時陳叔寶已經被韓擒虎抓住,賀若弼來了後,叫人把陳叔寶帶來讓他看看。陳叔寶聽説要見賀若弼,嚇得要死,冷汗浸濕了衣服,見到賀若弼後渾身發抖,不停地給他叩頭。賀若弼對他説:“小國的國君面對大國的使者,按理説應該下拜,這是禮節,你不用害怕,你進入我朝後還是能當個歸命侯什麼的,所以也不用有別的顧慮。”
回朝後,賀若弼因為怨恨自己沒有抓到陳叔寶,讓韓擒虎搶了頭功,功勞也排在韓擒虎的後面,於是和韓擒虎爭吵起來,越吵越激烈,兩人把刀都拔了出來,周圍勸説的人也無可奈何,最後經皇帝隋文帝調解才罷手。隋文帝下詔表揚賀若弼。而戰爭的總指揮楊廣卻因為賀若弼在事先定好的進攻時間之前就和敵人決戰,違反了軍令,把賀若弼交給有關官員處置。隋文帝派人把他追了回來,不但沒有追究,反而厚待他,拜為右武候大將軍,封上柱國,進爵宋國公,賞給他很多財物。
賀若弼立了大功,地位和名望都很高,他的兄弟都因為他而被封為郡公,擔任了刺史、列將一類的官職。賀若弼家裏的珍玩數不勝數,穿綾羅綢緞的婢女都有好幾百人,當時的人都認為已經非常榮耀了。賀若弼認為自己的功勞和名聲都超過了其他大臣,覺得自己應該能當宰相。後來楊素擔任了右僕射,而自己還是個將軍,心裏很不平,他把父親的臨終遺言忘得一乾二淨,將這種不平表現在了言語中,到處發牢騷,真是“山能挪,性難改”,後來果然因言獲罪,被免官,賀若弼怨恨得更厲害了。
又過了幾年,因他繼續怨言不斷進了監獄,皇帝對他説:“我任命高熲和楊素為宰相,你卻經常發議論,説這兩個人只會吃飯,這是什麼意思?”賀若弼依然很傲氣地説:“雖然高熲是我的老朋友,楊素是我的表兄弟,但是他們那兩下子我知道,他們的為人我清楚,所以才這麼説。”大臣們因此都紛紛上書説,賀若弼對朝廷不滿,應當處死。隋文帝覺得他功勞很大,只把他廢為平民。一年多後又恢復了他的爵位,從此不再重用他,只是每次宴會賞賜的時候,還是對他很優厚。
有一次,突厥人入朝進貢,隋文帝讓突厥人射箭,突厥人一箭就命中靶心,仰着臉,傲氣十足。皇帝感嘆説:“除了賀若弼沒有人能和他們相比。”於是傳令賀若弼射箭,被冷落的賀若弼受寵若驚,跪下來祈禱説“:我如果是赤心為國的,就應該一箭命中。如果不是那樣的人,就射不中。”結果真是一箭命中靶心,隋文帝大悦。
隋煬帝當太子的時候,曾經問賀若弼:“楊素、韓擒虎、史萬歲3個人都可以稱得上是良將,但是他們之間的優劣如何呢?”賀若弼説:“楊素是個猛將,但並沒有謀略;韓擒虎是善於打鬥的將軍,不是善於領導的;史萬歲是善於騎馬的將軍,不是大將之才。”太子問:“那誰是真正的良將呢?”賀若弼下拜説:“這得由殿下自己選擇了。”他的言外之意就是説,自己可以當大將,比他們強多了。結果隋煬帝即位後,賀若弼更被疏遠了。最終賀若弼沒有遵守父親讓他謹言的遺訓,因為口無遮攔私自議論朝廷得失而被殺,死的時候64歲。
賀若弼始終沒有參透父親告誡他“謹言慎行”四個字的官場真諦。他的經歷告訴後人,當官要管住嘴,謹言慎行是屹立官場的第一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