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赤萍,原名鄒迪,家譜上的名字叫鄒域九,家住在宜春縣(現為袁州區)新坊鄉高富嶺村的大山深處,他少年的時候曾經讀過兩年私塾,後來因為家境貧困輟學回家務農。
上世紀三十年代初,紅色革命烽火燃燒到了他的老家高富嶺村,當時村裏組織了農會、赤衞隊,年僅15歲的周赤萍參加了這支隊伍,因為他讀過二年書,認識字,加上在工作中認真負責,機智勇敢,不久便被推薦當交通員兼偵察員。
在第三次反“圍剿”的時候,紅軍隊伍要擴大,周赤萍毅然報名參加了紅軍,歷經第三、四、五次反“圍剿”鬥爭,在革命的烽火中快速成長,先後擔任了紅二十軍、紅四軍排長、連政治指導員、紅三軍團團政委,當時兩次負重傷之後,他被定為二等殘廢,領導決定要遣散他回老家,他非常堅決地向領導陳述自己的殘廢等級評高了,為了證明自己的傷勢很輕,他強忍疼痛,在領導面前將自己受傷的左臂舉到與右手齊平,並退還殘廢證和殘廢金,終於如願以償留在紅軍隊伍,後參加了著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徵。
在紅軍長征中,周赤萍參加了東征、西征,在西征時,作為十二團政委的他曾與團長率部在山城堡戰役中殲滅胡宗南一個營;抗日戰爭時期,他先後擔任八路軍山東縱隊第4支隊政治部主任,第1縱隊第1支隊政治委員,山東縱隊第1旅政治委員,魯中軍區政治部主任,山東軍區第3師政治委員、軍區政治部副主任等職務,參加了創建魯中抗日根據地的鬥爭和反“掃蕩”作戰。
抗日戰爭勝利後,周赤萍奉命挺進東北,先後擔任遼北軍區政委、東北野戰軍第十縱隊政委等職,遼瀋戰役開始後,東北野戰軍主力進攻錦州,周赤萍率領的第十縱隊奉命在瀋陽以西新立屯一帶阻敵西援,以對東北國民黨軍形成“關門打狗”之勢。
當時,為了扭轉失敗的命運,蔣介石組織兩大兵團東西對進,妄圖重佔錦州,打開通路。國民黨王牌部隊,全副美式機械化裝備,並有飛機坦克助陣的廖耀湘兵團10萬餘人出沈援錦,準備向黑山、大虎山攻擊,上級給十縱隊一個緊急而艱鉅的任務:堵住黑山,關閉了敵“西進兵團”入關達海、回撤瀋陽的大門,著名的黑山阻擊戰打響。
黑山地處遼西走廊,是連通錦州瀋陽的唯一通道,當時,以梁興初為司令員、周赤萍為政委的東北野戰軍第十縱隊,接到上級命令:堅守黑山陣地三天,讓敵軍不能前進一步,也不準後退一步,以保證進攻錦州的東北野戰軍主力能實施迂迴,聚殲廖耀湘兵團,這也將決定遼瀋戰役能否全勝。
面對五倍於己的十萬強敵,周赤萍與梁興初召開縱隊黨委擴大會議發佈動員令,號召部隊以與陣地共存亡的精神,堅決擋住敵人的攻擊,決不放過奪取偉大勝利的機會,隨後他率領第十縱隊進入陣地,爭分奪秒地構築工事,戰鬥打響之後,高家屯陣地的101高地是雙方爭奪的焦點,敵人四五個師規模軍隊的輪番衝鋒,高地失守後又幾度奪回,高地被炮火削去兩米海拔 ,可見戰鬥之慘烈。
周赤萍蹲點整訓的這個主力師,在他的指揮下,第二十八師確實不負所望,終於死守3天,為主力回師殲滅廖耀湘兵團贏得了寶貴時間。同時,在第一縱隊第三師和內蒙古騎兵第一師配合下,第十縱隊2萬餘官兵在3天阻擊戰中斃傷敵8015人,俘敵6299人,擋住了廖耀湘兵團西進道路,還使其失去了南逃營口的機會。
遼瀋戰役勝利後全軍整編,東北野戰軍第十縱隊改稱第四十七軍,周赤萍任政委,全軍兵員多達5.6萬餘人,參加平津戰役,隨後南下,為解放全中國作出了貢獻。1955年,周赤萍被授予中將軍銜。
周赤萍在革命隊伍中表現英勇頑強,機智果斷,不怕流血犧牲,戰功卓著,很快由一個農民的兒子成長為年輕的高級將領,建國後歷任東北空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中共雲南省委書記、中華人民共和國冶金工業部第一副部長兼黨組書記、福州軍區政治委員等職。
可以説,周赤萍的前半生立下赫赫戰功,然而,他晚年的時候,捲入“文革”中的“913事件的嚴重錯誤,受到處罰,一度被撤職,身陷囹圄隔離審查,後經審查免於起訴,保留黨籍,退出現役,按地師級幹部待遇。1990年逝世,終年76歲,去世後安葬於老家宜春袁州新坊高富嶺村大山深處。
今天,周赤萍將軍安息之處高富嶺,羣山疊嶂,秀峯林立,茂林蓊鬱,周圍的羣山,其間是梯田,登高一望四邊村莊田園盡收眼底,每年的清明節期間,都有許多人自發來到這裏,紀念這位為新中國成立曾經浴血奮戰的開國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