説出來你可能不信
今人 投資商鋪的技巧還得跟 古人 學學!
在貨幣還沒出現之時,“物物交換”是當時唯一的交易方式。講究隨時隨地的進行貨物交換,他們追求的是 方便 。
春秋戰國時期
人們開始設攤,當時還未形成固定位置的商鋪,有遠見的商人懂得,在人流量大的位置擺設鋪位,他們追求的是地段的 繁華 。
唐宋時期
明清發展
鋪面的招牌很重要,但是單獨靠一家裝潢,已經不能在無數商鋪的大軍中博得眼球,最好是被大商圈收納,從而起到吸客作用,他們追求的是市場的 繁榮 。
近現代
商鋪的功能不再侷限於基本生活,更成為子孫後代的巨大財富,“一鋪養三代”的概念深入人心,家族傳承漸成風氣,他們追求的是 發展 。
縱觀古今
可以發現人們投資商鋪所看重的無外乎,地段、人流量、未來發展 ,在全民投資的今天,商鋪無疑是穩健 投資的首選,但是投資商鋪更要講究—— 地段、人氣、未來發展。
中國人為人理事的學問,可以説是傳承千年,上至三皇五帝啓、下至唐宋元明清,不論是一例例榮辱興衰的事件,還是一本本古書經籍的記載,都在向後世的人展示着,成功的經驗與失敗的教訓,這些前人留下的精神財富,對當下的我們同樣具有着重要的意義,今天就讓我們翻翻這過往的歷史和流傳的典籍,看看在古人了智慧中,哪些早已被詮釋的道理,再看看我們能從中收穫什麼?
一、陳力就列、不能者止——看看古人對“責任”的理解
論語中篇季氏篇。原文大概的意思是孔子的兩個弟子冉有、季路是春秋時魯國季氏家族的肱骨之臣,這天季氏決定要起兵攻打魯國的屬國顓臾,二人害怕老師孔子責備,於是一同跑到孔子處稟告情況並解釋:這事跟我兩個可沒關係,完全是我家主人的意思。瞧瞧這責任推得。可孔子是誰啊,那可是孔聖人,是從古至今最偉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能被他們兩個矇住?還沒等兩人説完,孔聖人就説道:“陳力就列,不能者止。”意思就是:你們是季氏的重臣,本該履行輔佐義務,結果出了事卻跑來推卸責任,沒有那個本事就不要去當那份差。
並接着又舉了兩句話“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矣?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是誰之過與?”大概意思是:主公舉止失策,謀士不去指出,出現危險,卻躲到一邊,那麼要謀士有什麼用。況且猛獸脱離牢籠、匣子中的寶玉損壞,除了看守之人又能怪誰呢?幾句話直擊病灶。
且不説這件事後果如何,單從孔子的幾句話中,可以看出:責任與崗位相一致,一個人既然身處一個崗位,就必須肩負起相應的義務,如果只是想享受崗位帶來的效益,而去迴避矛盾,那還不如趁早離開。
二、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看看古人對“治身”的感悟
這句話出自《周易》中的乾卦一文,原意大概是,人不僅要發奮有為,保持自強不息的精神,而且在得勢時,要時刻保持如履薄冰的敬畏之心和警惕性,才能免除災禍,順利發展。再直白一點講就是一個人要始終戒驕戒躁,不能得意忘形,道理淺顯易懂,但縱觀歷史,有多少人卻忽視了這句話。韓信韓信大敗龍且後,自持武功,忘掉了為人臣子的謹慎,在劉邦被困滎陽,楚漢之爭最關鍵的時刻,向劉邦討要“假齊王”的封號,雖然最後韓信如願以償,被封了個真齊王,但這也招來了他的老上級劉邦的不滿,讓劉邦感到了威脅,為其最後身死長樂宮埋下了伏筆。
跟韓信相比,後世同樣是功高震主的郭子儀卻有不一樣的結果,郭子儀先是在安史之亂中,獲功戡亂首功,後又在駐守涇陽時單騎退回紇,打敗吐蕃,由於幾次挽救唐朝社稷於危難,郭子儀備受李唐王朝的恩遇,最後官至太尉、中書令,受封汾陽王,一路走來,獲得了無上的權利與榮耀,但郭子儀卻時刻沒有忘記為人臣的本分,始終是忠心耿耿、心懷謹慎,從不居功自傲,只要皇帝傳召,無論手握重兵還是身在前線,他都從不延遲、推脱,即使皇帝對他產生猜疑,他也毫無怨言。
通過這兩則事,我們可以看出:一個人是否成功,不僅在於他取得了多大的成就,更在於他取得成就後能不能堅持始終如一,保持不驕不躁,守住創下的成就。
三、隱惡而揚善,執其兩端——看看古人對“處事”的認識
這句話出自《禮記·中庸》,大概有兩層意思:一是作為領導者對聽來的意見要善於分析,排除左右兩個極端,選擇其中最合實際者,取而用之。二是與人相處要少談論他人的不足,多頌揚別人的好處,但對其優缺點都要做到心中有數。兩句話聽起來淺顯易懂,但放在今天,很多時候我們是否能夠做到?想一想,如果一做為一名領導者,對下屬提出的意見,你能不能做到認真聽取後,展開詳實的論證,最後得出最切合實際的辦法;還是不管對錯一概否定,或是不加思考盲目接受。我們再想一想,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面對他人的短處,我們是不是能做到包容,哪怕是少去議論,還是四處傳播,招人恨意;在面對他人的長處,我們是不是有勇氣當面讚揚,並暗下決心取長補短,還是心懷一絲妒意,去刻意的迴避。
可以説:“隱惡而揚善,執其兩端”,不僅是一種處世之道,更是一種胸襟的體現,世間種種豈能盡如人意,我們能做到的就是不斷改進自己“為人處事”的方法,改進對事物的認識,這樣我們才能夠在自己的職場中、生活中,與他人的交往中,如魚得水,收穫屬於自己的那份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