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夫婦收養外國流浪兒,建設新疆46年遭質疑,我要回報祖國

中國夫婦收養外國流浪兒,建設新疆46年遭質疑,我要回報祖國

一片丹心圖報國,兩行清舊為忠家。

自古以來,精忠報國就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美德之一,然而當這點與個人利益發生衝突時就很少有人能夠做到了。近現代祖國的發展相較於西方國家有所落後,導致了很多人才在國外定居不願回國。但是也有不少愛國之士,在這最艱難的時刻毅然放棄自身發展回國報效祖國,這些人都是值得尊敬的。

今天要講述的這位主人公是一位被中國夫婦收養的外國棄兒——李憶祖,雖不是中國人,他卻捨棄個人利益紮根新疆建設工作46年,只為了報效祖國。

流落街頭的外國棄兒

時間回溯到1938年,那時的祖國內憂外患,遭到了日本的侵略,國土上戰火紛飛。戰亂之中難免會造成家庭破碎妻離子散,其中就包括很多在中國生活的外國家庭。這些外國家庭在戰爭爆發後都選擇離開中國躲避戰亂,而在慌亂之中就有一位外國小孩走丟了,這個小孩就是李憶祖。

中國夫婦收養外國流浪兒,建設新疆46年遭質疑,我要回報祖國

由於當時沒有較好的通訊設備也正值國家戰亂,這位走丟的外國小孩無法再尋找到自己的父母,只得流落街頭。而在那樣的戰爭年代,所有人都“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沒人願意幫助這個外國小孩。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每個人都是吃了上頓沒下頓,還有可能死於戰亂,可以説這樣一個流落街頭的外國小孩如果沒有人幫助必定逃不過慘死街頭的命運。

好心的中國夫婦

然而天無絕人之路,也是李憶祖運氣好,遇到了這對好心的中國夫婦。這對中國夫婦在街上見這個流浪的外國小孩十分可憐,便上前詢問情況。得知他的經歷之後他們便不忍棄他於不顧,毅然決定收養這個小孩,併為他取名為李憶祖。這對中國夫婦十分喜愛這個外國小孩,之後有一位外國老太太想要向他們領養李憶祖他們都沒有同意。

中國夫婦收養外國流浪兒,建設新疆46年遭質疑,我要回報祖國

李憶祖的養父母給了他在當時相當好的生活條件和教育資源,既讓他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與愛,也讓他受到了非常良好的教育。在養父母的幫助之下,加之他自己的勤奮學習,李憶祖順利地考上了北京地質學院。從北京地質學院畢業以後,李憶祖被分配在北京工作,可以説前途一片光明,在中國得到了相當好的待遇。

外國棄兒思報國

李憶祖出人意料地放棄了北京的工作,他的這個決定令當時所有人都無法理解。於是他向大家解釋道他覺得當時的新疆比較落後,他在父母與國家的幫助下學到了這麼多的知識與才能,應該去發揮更大的作用而不是待在北京享福。這讓當時的中國人都感動不已,於是組織上答應了他的這個請求,將他派往新疆,重新分配到了煤炭工業管理局156煤田地質隊,負責當時的煤田地質普查工作。

中國夫婦收養外國流浪兒,建設新疆46年遭質疑,我要回報祖國

毅然放棄北京城市的優越條件而遠赴偏遠落後的新疆只為報效國家,李憶祖的這份魄力與愛國情懷,簡直令那些為了個人利益與發展不願回國定居國外的中國學者高無地自容。

當時的新疆地區十分落後,幾乎可以説是一片荒蕪,很多建設工作都才剛剛開始開展,大多數地區都是處於待開發狀態,沒有温暖的公寓房子給李憶祖居住。在野外風餐露宿是李憶祖的常態,常年都是靠着一頂帳篷和一件皮襖在新疆荒蕪的大地上奔波,風吹日曬是李憶祖常年的工作狀態。而這樣的外出工作對於李憶祖來説並不是一天兩天,經常是短則一星期,多則一年半載,工作環境可以説是相當艱苦了。

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李憶祖遵從組織上的安排,被調往煤炭廳子校(今烏魯木齊市41中)擔任校長一職,後來又被調到市教育局工作。就在新疆這樣艱苦的環境下,李憶祖一干就是整整46年,從不曾抱怨也從未想過退縮。

中國夫婦收養外國流浪兒,建設新疆46年遭質疑,我要回報祖國

他將自己的整個青春的大好年華都獻給了新疆的基礎建設工作,來時還是一位風華正茂的青年,離去時卻已成了步履蹣跚的老人。對於自己的奉獻與付出,李憶祖卻沒有絲毫的怨言,他甚至説:“在新疆呆慣了,到哪兒都感覺不如新疆好!”

退休之後的講學之路

即使離開了新疆退休之後,李憶祖也沒有忘記報效國家,他又開始了自己的義務講學之路。在退休後的九年時間裏,他輾轉了南北疆56個縣市,使用自己製作的講課模具為新疆學子義務講課533場,不求回報,只為新疆能夠更好的發展。

他使用廢舊的磁鐵、易拉罐等物品製作玩具引起孩子們的好奇心,從而引導孩子們學習,寓教於樂,因此他的課也非常受學生的歡迎與喜愛。據相關媒體統計,當時聽過他義務講課的學生超過27萬,而他也沒有辜負這27萬學子,自己備課所寫的講稿就有將近80萬字。

中國夫婦收養外國流浪兒,建設新疆46年遭質疑,我要回報祖國

而這樣的付出之下,還有人質疑他外國人的身份,對此李憶祖回應道:“我不是老外,我是外裔中國人。養父母就是我的親人,我怎麼可能是老外呢?”他的這份思想覺悟即使是很多純正的中國人都難以做到,令人敬佩與尊重。

李憶祖曾説:“我生在中國,長在中國,所以要用自己所學的知識更好地回報祖國。”他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自己所言非虛,即使是一個外國人,也有如此的報效國家之心。 雖然身為外國人長着一張外國人的面孔,但是他卻從未當自己是外國人,在他心中他的祖國只有中國,為了祖國的發展他可以奉獻自己的一切。

當年那對中國夫婦一念之下的善舉,為國家帶來了這樣一位棟樑之才,在新疆紮根46年奉獻自己所有的青春大好年華,李憶祖的養父母也為他感到欣慰和驕傲。

中國夫婦收養外國流浪兒,建設新疆46年遭質疑,我要回報祖國

正如明代詩人楊基所言:“英雄各有見,何必問出處。”像李憶祖這樣的外國人,雖然生來不是華夏民族,但他一生的所作所為絕對無愧於祖國,無愧於自己的養父母。既報答了中國夫婦對他的養育之情,也回報了祖國對他的培育之恩。李憶祖的這份愛國情懷,值得我們每一個華夏子孫尊敬和學習。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128 字。

轉載請註明: 中國夫婦收養外國流浪兒,建設新疆46年遭質疑,我要回報祖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