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幼兒園不上廁所,媽媽看到娃的褲子:後悔這樣教育孩子
小喬有一個4歲的女兒,今年剛剛入學幼兒園,因為突然間離開家在學校裏面難免不適應,所以入學初期每天都吵鬧着不願意去幼兒園。小喬也不捨得孩子,但是也知道這是孩子無法避免的經歷,所以每天即使不捨得,也會將孩子送過去。
在接送孩子的過程中,小喬發現孩子自從上了幼兒園之後,每天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上廁所,小喬也聽説過孩子上幼兒園憋尿的事情,於是擔心孩子在學校會不上廁所。特地到學校與老師提了這件事情。孩子的老師聽到小喬擔心的事情之後,告訴小喬這是每一個孩子都會經歷的一段時間,幼兒園方面也會特意教孩子進行自主上廁所,再等一段時間就好了。
隔了一段時間之後,小喬發現孩子確實回到家不再上廁所了,還很欣慰孩子長大了。結果在一天晚上給孩子脱衣服洗澡的時候,小喬卻發現孩子屁屁那裏紅腫一片,並且伴有沙粒!
這讓小喬瞬間崩潰,並且十分生氣,因為她認為是幼兒園的老師傷害了孩子,於是去了學校與老師進行理論。而在老師、孩子和小喬三方多番瞭解之下才瞭解到事情真相:
幼兒園老師教孩子擦屁屁用紙,並且提醒孩子要節約,於是每次上廁所只會給孩子三四張紙使用,孩子用紙擦不乾淨,最後沒有紙了,迫不得已使用了沙子擦屁屁,因為老師要求他們把屁屁擦乾淨。
在瞭解到事情的原委之後,小喬認為雖然學校提醒孩子節約是好事,但是也應當在教會孩子怎樣用紙擦屁屁之後再教他們如何節約用紙。
如果盲目地教孩子進行節約的情況下,之後讓孩子認知失誤,誤認為不管屁屁乾淨不乾淨都不能再用紙了。
幸好他們家長及時發現了孩子都不對勁,否則一直使用沙子擦屁屁的話,給孩子帶來的危害不堪設想。
最後小喬和老師們進行商定更好地教孩子進行規範如廁,避免孩子在不明所以的情況下做出傷害自己的事情。
近年來關於幼兒園的孩子不會上廁所的情況屢有發生,有相關記者抽取了653位家長進行相關調查之後,發現其中只有8%的家長表示孩子在幼兒園會主動上廁所;有52%的家長表示孩子很少在幼兒園上廁所;有40%的家長表示,孩子從來沒有在幼兒園上過廁所。
在這樣的數據顯示之下,調查人員發現“幼兒園孩子上廁所”已經成為了一個普遍的問題。
在發現這樣的一個問題,已經成為了社會普遍性現狀之後,很多教育學家都在開始研究:為什麼孩子不願意在幼兒園上廁所?
經過大量尋訪以及向幼兒園的工作人員進行詢問之後,大多數人認為,是這兩個原因進行導致的:
一是孩子不會自己如廁;
二是孩子害羞,不願在公共場所進行如廁。
而關於這兩個原因存在的主要問題就是:老師和家長沒有規範性的進行教孩子怎樣進行獨立如廁導致的,繼而導致了很多孩子在上幼兒園的時候不會自己如廁,或者羞於在學校公共廁所如廁。
雖然孩子如廁看似是一件很小的問題,卻很有可能對孩子的身體造成嚴重的影響:
人體的膀胱對於尿液的容量是有限的,如果孩子一直憋尿,輕者會導致孩子出現肚子痛,重者這些積累的尿液會在孩子體內形成多種毒素,對孩子的身體造成嚴重的影響。
所以家長和老師們千萬不要將孩子上廁所這件事當做小事來看待,因為這會給孩子帶來很多不良的影響。
1、不對孩子進行刻意的訓練
教育家尹建莉表示:孩子的吃喝拉撒睡其實都是源自於孩子的本能,家長無需對孩子進行刻意的訓練,也不需要對孩子進行精細化的管理。
關於孩子上廁所這件事情,家長和老師只需要自然而然地對孩子進行相關的引導就可以了,慢慢的孩子就會掌握這一項重要的本領。
2、利用角色扮演引導孩子
家長和老師可以和孩子用角色扮演的遊戲來引導孩子如何進行上廁所,例如讓孩子做一名老師,家長做一名小朋友,如果在上課的時候家長想要上廁所應該如何做?
這樣通過遊戲的方式來對孩子進行引導,更加便於孩子的理解。
3、聽故事或讀繪本
家長可以給孩子準備一些適齡的繪本或者故事機,在日常生活中,給孩子播放或者講解,這樣孩子面對上廁所,不會感覺害怕或者陌生,而是用平常心去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