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開學第一課給孩子上,我認為我們應該給家長上。因為在中國,孩子18歲之前,決定孩子命運、決定孩子學習的是家長。”這是馬雲日前在雲谷學校開學典禮上所講的一番話。他反思第一次工業革命以來所建立起來的教育體系,提出在數字經濟時代,教育要“為未來做準備”。
這已經不是馬雲第一次提到“未來的教育”。在慶祝杭州師範大學110週年校慶大會上,馬雲曾表示,過去是知識驅動,未來是智慧驅動和體驗驅動;過去是以製造為中心,未來是以創造為中心;過去追求的是標準化、規模化,未來講究的是個性化、特色化。所以,未來是創造力、想象力的競爭,是智慧和體驗的競爭,是領導力、擔當力、責任的競爭,是獨立思考的競爭;未來的教育不能只教知識。
而即使在未來的教育中,家庭教育仍然是根基。眾所周知,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從某種程度上來説,孩子想要天天向上,先得家長好好學習。然而,馬雲直指時弊,很多家庭都有一個焦慮的媽媽和暴躁的爸爸,“家長的心態影響了孩子的心態,同時家長的焦慮又影響了學校的心態。”
就拿媒體報道“花23萬元報輔導班”的河南鶴壁周女士來説,她何嘗不是為孩子的成績問題操碎了心。然而,兩個孩子成績加起來也不夠當地重點高中的分數線,其中一個孩子的物理成績僅有2分。儘管涉事培訓機構存在一系列違規問題,對教學質量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但家長就真的做對了嗎?孩子成績差到這個程度,家長平時管過孩子嗎?孩子的成績是用錢堆出來的嗎?
在“開學第一課”上,馬雲提醒家長們應該每天自問三個問題檢討自己:第一,今天有沒有拿自己的孩子跟別的孩子比較;第二,是不是因為分數着急了;第三,有沒有不傾聽不尊重自己的孩子。如果家長以為教育就是上一所名牌學校,以為教育就是培養一台學習機器,那麼孩子失去了家庭教育的滋養,很可能會產生厭學情緒。
所以,面向未來的教育需要家長改變自我、提高自我。首先,對孩子,要樹立面向未來的評價標準。成績不是一切,也不會影響一生。思想品性、行為習慣、個性特長、心理素質和社交能力,才是影響一個人一生的重要因素。其次,對未來,要保持教育的持續性和創造性。教育不能為考學、揾工等眼前目標而喪失智慧。讓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成為真正的人,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