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中國最偉大的思想家亦是儒家思想創始人。自漢武帝后,儒學成為封建王朝正統思想。孔子也被尊稱萬世之表,至聖先賢。孔子主張仁愛,主張有等級的愛護一切人民。克己復禮,強調按照周禮恢復諸侯等級秩序。
雖然在孔子在世時,他的許多思想未獲實施。但孔子思想對中華文化的養成產生了深遠影響。更重要的是孔子也是偉大的教育家,史學家。他首創私學,主張有教無類普及了當時受教育度。修訂《春秋》使得後世研究前朝歷史有跡可循。正因為孔子有諸多成就,所以在提到孔子時,常常冠以至聖二字。
但聖人也是人,也有喜怒哀樂七情六慾。誰也不可能真正做到完美無瑕,只要是人,就會受到私慾之羈絆被花花世界諸多誘惑矇蔽雙眼。孔子也一樣,他曾因嫉妒而誅殺過一個比他還出名的學者,歷史的真相又是怎麼回事呢?
魯定公14年,孔子受到季桓子賞識,出任魯國大司寇並擔任魯國相邦。充滿理想抱負的孔子掌握了實權,自然要推行他的學説與主張。可孔子上任7天后便利用手中職權以禍亂朝政之名,殺死了一個魯國極負盛名之人。他與孔子有什麼矛盾?為什麼至聖先賢孔子要至此人於死地?
被孔子誅殺之人名叫少正卯,同樣為魯國公卿大夫。據史書記載,少正卯自幼聰慧過人,能言善辯是魯國遠近聞名的博學者。不僅如此,少正卯學識淵博,廣設私學各國追隨他的人絡繹不絕,甚至有許多孔子的學生也追隨他。王充在《論衡》中寫道,少正卯遠比孔子要受歡迎的多。
殺害少正卯究竟是少正卯咎由自取,還是孔子故意殺害競爭對手。孔子言道少正卯是小人身上具備5種邪惡的品質,並且追隨少正卯的人魚龍混雜,有朝一日必有造反之心即使他不想反,也會有人煽動他反。
歷史大家們對這件事的看法各有己見,儒學家們認為孔子誅殺少正卯一事純屬子虛烏有。而有一些歷史學家們卻堅信孔夫子一定誅殺了少正卯。在戰國魏國史書《竹枝紀年》中寫道。孔子誅殺少正卯之原因,本質在於二人觀點衝突。孔子是儒家學派代表人物,宣揚儒家仁愛學説。少正卯是法家人物,主張暴力,主張中央集權。況且少正卯社會影響力巨大,在孔子看來他是一個危險人物。
為了推行心中仁政與道義,孔子不得以才殺少正卯。孔子主張仁政但並不代表仁政之下不能殺人。仁義政治之下的殺人更注重如何殺人,如何為整體利益而殺人。在孔子看來殺掉少正卯是有利於社會穩定和諧的。因此無論出於公心與私心,少正卯都非死不可。
孔子身上有一些品質與商鞅十分相似,他們都注重維護本家思想之純潔。在孔子看來,一切違背周禮之學説都應廢棄,一切違背周禮之人都應該殺並且絲毫不可憐。之所以未能實行,不過是孔子未得其權。而商鞅在維護自己創立之新法時殺害數千秦人,渭河之水幾度染紅。被許多秦朝公卿斥責為暴政。
如果孔子在魯國長期掌權,很難保證魯國會不會出現秦國的局面出現仁政之下所謂的暴政。不過商鞅變法的歷史意義遠勝於歷史代價,革需要有人死,需要有人流血須要觸犯一些人的既得利益。相信孔子的仁政一經推行,一定會使魯國強大成為雄踞一方之諸侯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