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英是如何搞定雍正和乾隆的?
老闆都是難搞的。
比老闆更難搞的,是兩個老闆。
瀋陽老鐵唐英,就倒黴的遇到了兩位審美風格南轅北轍,但難搞係數一脈相承的老闆——雍正和乾隆。
雍正六年(1728年),46歲的唐英被任命為景德鎮御窯廠協理官,也就是御窯廠的二把手。
當時的一把手——督陶官,是年羹堯的哥哥年希堯,他身兼多職,常年駐紮在和景德鎮遠隔千里的江蘇淮安管理關税,御窯廠這邊,也就是掛個名。
真正負責御窯廠的日常管理,把雍正的思想變成現實、按時按量按質完成生產任務的人,是唐英。
等到雍正下台,乾隆上位之後,唐英接任年希堯,升任景德鎮御窯廠督陶官,同時,也接管了淮安關税。
按理説,唐英可以跟年希堯一樣在淮安躲清閒。
可乾隆的管理風格跟雍正不同:瓷器燒的不合格找唐英,產量跟不上找唐英,樣式不夠新找唐英……無奈之下,唐英只能主動申請調回御窯廠一線繼續抓生產。
乾隆四年,唐英調任至江西九江,就近監管御窯廠。此後一直到乾隆二十一年唐英去世,御窯廠的生產都由唐英全權負責。
景德鎮御窯廠作為專門燒製宮廷用瓷的“皇家工廠”,很多時候直接服務於皇帝本人,唐英的工作,稍有差錯,就有可能掉腦袋。
但唐英在大清瓷器藝術總監的位置上,平安度過了二十多年,歷經雍、乾兩朝。去世前一年,乾隆甚至提出讓他的兒子來接班,可見工作成績得到了乾隆的高度認可。
so,唐英是拿什麼搞定兩位頂頭大老闆的?
在接到雍正的任命通知之前,唐英46年的生命中,從來也沒接觸過燒窯這件事。
作為漢軍正白旗子弟,唐英16歲時被選進宮,在養心殿當差,後來又陸續進過內務府、造辦處。30年間幹過的差事各種各樣,寫字、畫畫、設計紋樣都不在話下。
但燒瓷,連見都沒見過。
可老闆要你上,你就得上。
於是,唐英帶着一頭問號走馬上任,他在《瓷務事宜示諭稿序》中如此描寫當時的心情:
陶固細事,但為有生所未經見……茫然不曉,日唯諾於工匠之意者,惴惴焉,惟辱命誤公之是懼。
為了不“辱命誤公”,唐英到景德鎮之後閉門謝客,跟工匠同吃同住,親自體驗每一個制瓷環節。三年之後,終於弄清楚了瓷器生產的整套流程,達到能跟工匠交流技術難題,甚至自主設計瓷器的水平。
在這樣一位專業領導的帶領下,景德鎮御窯廠的瓷器生產很快走向了巔峯,無論是仿古還是創新,不管是釉上彩、釉下彩還是顏色釉,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
01 仿古
雍正和乾隆的審美風格雖然不一樣,但卻有個共同的愛好——仿燒前朝名瓷。
唐英上任的第二年,就接到了雍正仿燒鈞窯瓷器的訂單,為此,唐英派專人到河南鈞州進行實地考察,調查鈞窯的釉料配方。
在唐英和景德鎮匠人的共同努力下,雍正時期仿燒鈞窯瓷器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連一貫挑剔的雍正都忍不住讚賞“燒造甚好”。
除鈞窯之外,唐英任職的20多年間,還仿燒過宋代汝窯、官窯、哥窯、定窯,明代的永樂甜白、成化鬥彩……
可以説只要老闆下命令,就沒有唐英仿不出的,且都能達到足以亂真的地步。
02 創新
唐英的創新能力也是max。
顏色釉,景德鎮四大名瓷之一,以其素雅簡潔成為雍正的最愛。
唐英任職期間,創新出幾十種鮮豔釉色,使景德鎮御窯廠能燒製的顏色釉瓷器達到37種之多,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乾隆時期,唐英又點亮了模仿技能,瓷器在他手中能夠變成水果、動植物、生活用品等各種生活中的常見物品。
這種什麼都像就是不像瓷器的新品種叫做像生瓷,在唐英手裏發展到了最高峯。
然而唐英的業務能力遠不止如此,據《陶成記事碑文》中的記錄,在他任職期間,共仿古創新57個瓷器品種,集過去幾千年的陶瓷製作之大成。
他一手締造了清朝乃至整個中國的瓷器盛世,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第一人。
在職場上混,業務能力必不可少,但只有業務能力卻是遠遠不夠的,你還得識時務。
這一點,唐英就做的特別好。
啥叫識時務?對於唐英來説,主要有3點:
01 跟着老闆的審美走
雍正時期的瓷器,小件線條柔和含蓄、輕巧俊秀,大件端莊典雅、質樸古拙, “增一分則拙,瘦一分則陋”,堪稱審美巔峯。
這其中最大的功臣,當然是雍正本人超凡脱俗的個人品味。但能率領景德鎮御窯廠把雍正的審美趣味變成現實,且8年不出錯的唐英,審美肯定也差不到哪裏去。
然而緊接着上台的乾隆,審美跟他的皇阿瑪差了一條銀河系,好不好看不重要,造型一定要複雜,畫面一定要熱鬧,技術難度一定要高。
誰受得了這種斷崖式的落差?
唐英就能!
他很快扭轉了御窯廠的生產風格,跟着乾隆的審美走,生產出的瓷器要多土有多土,看不到一點雍正時期的影子。
02 額外工作要完成
乾隆八年,乾隆皇帝心血來潮,突然想了解一下瓷器的生產流程。
接到訂單的宮廷畫家們,用山水 生產場面的方式,將整個制瓷流程繪製成《陶冶圖》20幅。
但乾隆看完之後還是一頭霧水,這光有畫面,沒有解説,朕哪裏看得懂?!
這個時候,乾隆就想到了唐英,於是把20幅《陶冶圖》打包快遞給唐英,讓他按實際生產順序編排好,並配上解説詞。
作為督陶官,唐英的本職工作是燒瓷,接到編書這種領導額外安排的工作該怎麼辦?
當然是完成啊。
唐英4月底收到的20幅《陶冶圖》, 5月沒過完,就把編好次序、配好文字的《陶冶圖説》呈給了皇帝,出色完成了解説任務。
03 老闆發脾氣要忍着
乾隆對唐英的工作總體來説是相當滿意的,不然也不會主動提出讓唐英的兒子繼續接管御窯廠。
但乾隆的管理風格比較嚴格,稍有不如意就會找麻煩、發脾氣。
比如嫌棄瓷器燒的樣式不夠新,不給報銷啦,
此次唐英呈進瓷器仍系舊樣,為何不照所發新樣燒造進呈?將這次呈進瓷器錢糧不準報銷,着伊賠補。
懷疑唐英貪污公款,要查賬啦,
唐英欽奉硃批,不但去年,數年以來,所燒造者遠遜雍正年間所燒造,且汝從未奏銷。旨到可將雍正十一、十二、十三年等,所費幾何?所得幾何?乾隆元年至五年所費幾何,所得幾何?——查明造冊奏閲備查,仍繕清單奏聞。
最過分的是,乾隆還會翻舊賬,因為幾年前的事情罰唐英的款。
乾隆八年,因為乾隆元年、二年兩年燒造的瓷器“釉水花紋遠遜從前,又破損過多”,乾隆責令唐英賠補銀子2164兩,相當於唐英幾年的俸祿。
但每次遇到這種事,唐英都會老老實實認罰,從不推脱。更難得的是唐英從不會責怪手下的工匠,罰款也都是自掏腰包,從不向下攤派。
為了實現乾隆的各種奇葩idea,唐英創燒出不少瓷器新品種,比如代表故宮國寶登上《國家寶藏》第一季舞台的 “瓷母” 。
“瓷母”集各種高温、低温釉彩於一身,身上裝飾的釉、彩多達15層,燒製工藝極其複雜,傳世僅此一件,彌足珍貴。
剛開始跟着乾隆混的時候,唐英都是按訂單生產,皇帝讓燒啥就燒啥。
但時間長了之後,唐英摸清楚了乾隆的喜好,就開始主動出擊,率領御窯廠團隊自主研發出轉心瓶、轉體瓶和交泰瓶等新品種,來討乾隆的歡心。
轉心瓶、轉體瓶的製造原理相同,都是由內外兩個瓶子通過榫鉚結構拼接而成。不過轉心瓶是內瓶可以自如轉動,而轉體瓶轉動的則是外瓶。
這兩種瓶的外瓶瓶體通常有部分鏤空,當轉動起來,透過鏤空部分,乾隆就能像看連環畫一樣欣賞內瓶瓶身上的繪畫了。
而交泰瓶,則是轉心瓶的變體,原理與轉心瓶相似,但製作更為複雜。
外瓶腹部分為上下兩截,通過鏤空交錯的如意頭或山字形紋樣相套合,可以微微轉動,但不能分開。
果然,這種新鮮、奇巧又能炫技的東西,剛好戳到乾隆的點。乾隆看後龍心大悦,下旨讓唐英繼續生產,“嗣後按節進十數件”。
也正是因為唐英能夠精準掌握乾隆喜好,並高度滿足乾隆對瓷器燒製的所有需求。讓他即使被乾隆懷疑貪污公款,仍能穩做督陶官,直至去世。
而唐英去世之後,乾隆再也沒能找到和他一樣優秀的員工,大清王朝的瓷器生產開始走下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