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傑出詩人李商隱與誰齊名 李商隱的名詩

新聞閣歷史事件欄目為您提供中國歷史、歷史故事、世界歷史、歷史人物、歷史圖片、考古發現、野史趣聞等一系列的歷史相關內容。

李商隱與誰齊名

眾所周知,李白與杜甫兩個大詩人合稱為“李杜”,然而除此之外唐朝的名家中還有一對“小李杜”指的就是李商隱與杜牧,此外,李商隱還與温庭筠並稱為“温李”,這兩位都是在詩歌造詣上與李商隱齊名的著名大詩人。

唐朝傑出詩人李商隱與誰齊名 李商隱的名詩

杜牧 畫像

杜牧,字牧之,別稱樊川居士,陝西西安人,同為唐朝時期傑出的大詩人,此外在散文方面的藝術成就也甚高。他的祖父是杜佑,父親是杜從鬱。杜牧於唐文宗時期26歲的時候考取進士成為校書郎入仕。此後杜牧在官場中幾經調遷,任過不少職位,從政時期,為人關懷百姓、興利除弊。杜牧晚年將家族祖上留下的樊川別墅進行修整,長居於此以文會友,也正是因此得名“杜樊川”,還寫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詩文中七言絕句為最佳,題材以詠史抒懷為多,詩風清爽英氣逼人,晚唐年間地位甚高。杜牧於852年冬天病逝。

温庭筠是藝名,其原名為岐,山西祁縣人,也是晚唐時期的著名詩人、詞人,是唐朝初年丞相温彥博的後人,但是家族到了温庭筠這一代早已經沒落,他多次參加進士考試卻屢屢落敗,一生都未能得志,因此行為不羈。温庭筠在文學上十分具有天賦,文思敏捷,每次參加考試都能押官韻,然而他恃才傲物,好諷權貴,多次冒犯,因此長期受到壓制,終生未能中舉。温庭筠的詩歌辭藻華美,濃烈別緻,精通音律,詩文工整,詩詞中感情題材眾多。然而温庭筠在詞方面的成就於晚唐時期位列第一,有花間鼻祖之稱。

李商隱字號是什麼

自古以來中國古人除了父母長輩給取得姓名之外,一般的世家讀書人都會在自己成年後給自己取上一個字一個號,因此在文學上深有造詣的名家通常都會在自己字號上深作推敲十分注重,然而今天我們要談的就是晚唐大詩人李商隱的字號。

唐朝傑出詩人李商隱與誰齊名 李商隱的名詩

李商隱 畫像

李商隱,一個對眾人而言耳熟能詳的名字,他字義山,號玉谿生、樊南生,其中“豀”字是一古字,讀作xī,古同“溪”,所以在有些資料上面就簡單寫作玉溪生,然而李商隱給自己取的字號的內在含義十分值得我們思考。

首先説李商隱的字,商隱和義山有什麼聯繫呢? 名、字分開來解釋,商隱二字應該比較好理解,大概就是從俗世中隱退的意思,據悉與著名的隱士“商山四皓”有關。而義山的山在古代也有歸隱山林的意思,而義或許就是古代人長倡導的大義。如若將名、字結合來看,不難想到商朝伯夷叔齊退隱在義山的典故,也許大詩人李商隱正是此意,畢竟斯人已逝,實在難得考究。

再來談號,李商隱取了兩個號,這在古代也並不罕見,只是這兩個號都有個小故事。其一 “玉谿”,是一地名,在今河南省濟源王屋山,就是一條溪流的名字,據資料顯示李商隱早年時期曾在此學習道術,故而取此號。其二“樊南”,也是一地名,在今天的陝西西安南一個叫樊川的地方,據瞭解,李商隱在古長安生活時期很有可能來過今天的樊川,併為之美景所動容,故而取此號。

李商隱的名詩

《晚晴》是李商隱筆下的一首著名五言律詩,該詩描繪的是雨過天晴以後整個世界明朗清淨以及生機勃勃的景象,傳達了詩人發自內心的欣喜以及樂觀開懷的胸襟,是詩人初到桂林當幕僚時心情明媚的典型作品。

唐朝傑出詩人李商隱與誰齊名 李商隱的名詩

晚晴 李商隱

詩文大意為,獨自一人深居簡出地過着簡單清淨的生活,俯瞰着城門之外的曲城,春天已經過去,如今夏日裏甚是清朗。青草盡受過雨水的浸淹過後,終於等到了天空的憐愛,開始放晴了。我自己登上高高的樓閣,藉着欄杆眺望遠處,天高地闊,而落日的餘暉柔和地斜斜地照進窗户。南方鳥兒的小巢應經被陽光曬乾了,而它們自己也再一次恢復了輕盈的體態。

李商隱在創作這首詩時,因為之前身陷牛李黨派的鬥爭中飽受排擠與屈辱,在官場上的形式極度不利,於是離開長安,接受邀請來到桂林當幕僚,這個階段是他在離開政治鬥爭的漩渦後初次感受到別人的信任以及生活的温暖,於是在精神上得到了一定的釋放,心態逐漸轉好,遂作了這首《晚晴》。

不得不説,這是一首隱含寓託的詩,這首詩的寫法更加接近於有意與無意兩者之中的“興”,李商隱在最初創作時或許本無此意,不過只是在登高望遠之時觸景生情,於是詩意大發作下此詩而已。然而情景結合,詩人將那一瞬間的獨有體會寓於眼所能見的風景之中,因此顯得渾然天成,不露痕跡。


 

代贈 李商隱

《代贈》是由詩人李商隱站在女性的角度上所作的一首詩,代贈表示代擬的送人之物,他在此詩中寫出了婦人在與親人離別後的相思與愁緒,語言文字風華優美,動人婉轉,極有情致。

代贈 李商隱

此詩描寫的是一位女子在思念情人時的表現:黃昏來臨,一名住在高樓中的婦人原本百無聊賴,卻在此時突然思念起情人來。她的思念越想越激烈,於是便愈發渴望與愛人相見,甚至很不得心愛之人能夠立刻就出現自己眼前。於是這位婦人越是這樣想,就越是不能控制自己,竟難以忍耐自己焦灼的思念之情,忍不住急切地想要走到樓邊去四處張望,看一看自己想見的人是不是正好來了。

可是才走到一半,婦人又突然意識到他又不知道自己對他的思念,不用看就知道他定然是不會來的,而且就算知道了自己在想着他也不可能就這樣飛快地來到面前。於是這位婦人只好作罷返回樓中,她這種反反覆覆欲見還休的表現,加上她內心難以言明的糾結,使她站也不是、坐也不是,走也不是、停也不是。就在李商隱的寥寥幾行文字中,我們彷彿能夠看到這樣一位坐立難安的婦人就展現在眼前。

詩人在此詩中,用芭蕉與丁香作為拖載物來喻指該女子的思愁,將抽象的思念之情變得具象、可視了。詩句的意境無比美好,將“一種相思兩處閒愁”的徘徊景象表現得淋漓盡致,妙不可言。

菊花李商隱

《菊花》是李商隱的一首五言律詩,大約於會昌四年為其亡母守喪時所作,當時詩人於永樂閒居,全詩託菊自喻,是十分典型的借物言情詩作。在此詩中,李商隱通過對於菊花的描寫,將深藏心中的苦悶、陰鬱、憤恨全部委婉地表現出來了。

菊花 李商隱

這首詩大致講的是菊花有暗淡的紫,光鮮的黃。不僅有陶淵明園中籬笆邊上菊花的顏色,也有羅含宅子裏的香氣。菊花不畏懼雨露將它沾濕,卻實在害怕日暮的到來。它們願意留在水邊進入暢飲人的鸚鵡杯中浸酒,它們希望來到富貴家中的豪華廳宴上。

李商隱在創作這首詩時,正逢自己經歷官場沉浮、仕途失意之後,辭職閒居永樂,日作農耕之時。這首詩有着鮮明的託物抒懷之情,儘管詩人在這首詩中提及陶淵明,但事實上李商隱是不甘於田園農耕生活的,他有着鮮明的政治傾向與宏大抱負,內心是十分渴望入仕報效朝廷的。詩人在這首詩中歌頌了菊淡雅的外表與清新的香氣,菊花在秋日裏傲物盛放不畏霜露的打壓,卻無奈歲月時光的逝去。菊花就算衰敗了不再怒放,它還可以盛作杯中酒或登堂中宴。詩人在這裏讚美了菊花的傲骨以及奉獻精神。

李商隱在這首詩中詠菊主要以自己的感受為主,因此描述較為抽象,是菊花與我合二為一的表達,即便菊花有朝一日衰敗凋謝,也能登上廳堂留下精華,大有孤芳自賞的意思。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043 字。

轉載請註明: 唐朝傑出詩人李商隱與誰齊名 李商隱的名詩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