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抽刀斷水水更流
李白的一生創作了無數精彩的詩歌,他豪放不羈的性格在他的詩篇中體現的淋漓盡致,而這首《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中的“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更是被無數後來人奉為經典。
李白抽刀斷水水更流
這首詩是一手送別詩,李白一生好喝酒,好交友,寫過不少經典的送別詩,比如《贈汪倫》等,而這首詩相比起純粹的送別詩來説又增添了一點別樣的味道。一般來説詩歌之中一句都是比較短的,但是李白就是李白,連着十一個字的長句,以一種浩浩蕩蕩的氣勢,將讀者帶到了李白的身邊。離我而去的昨天已經是無法挽留了,擾亂我內心的今天多麼的煩惱啊,這種煩惱並不是從今日開始的,是李白一直以來悲慘的政治遭遇的概括,是李白人生的一個縮影。
之後李白沒有沉浸在悲哀之中,馬上就展現了自己的豪情“萬里清秋”“逸興遄飛”,雖然一直以來都感受官場的黑暗,但是李白畢竟是李白,很快就回過神來,展現了一幅“長風萬里送秋雁”的景象,不禁讓人精神抖擻,為之一振。一羣人聚在一起餞別,自然不可能乾巴巴的坐着,肯定要喝酒,於是高談闊論,酣飲高樓上。李白的酒興是出了名的,喝多了以後就幻想着上到青天之上將明月給摘下來。但是精神是自由的,肉體卻是被束縛着的,於是心中的悲苦湧了上來,“抽刀斷水”的比喻是非常奇特也是非常新穎的,樓前就是長流的溪水,這綿綿不絕的溪水怎麼會被人用刀斬斷呢?心中的愁苦又怎麼是喝酒能解決的呢?“抽刀斷水”的細節表現了李白想要脱離痛苦現實的心。
最後李白在自己的政治抱負和黑暗的現實之間達成了一種妥協,“窮則獨善其身”,既然做不到兼濟天下,那我還不如“散發扁舟”,漫遊於將江海之上。
李白趣事
李白的一生多姿多彩,相比起很多人平淡甚至平庸的一生來説,李白這個大詩人有着太多的趣事可以講述,這裏小編就介紹其中的幾個,鐵杵磨成針的故事大家都知道,這裏就不説了,下面主要來説説他“謫仙人”和“有景道不得”的趣事。
謫仙人李太白
據説當年李白從24歲的時候就出門遊歷,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到30歲的時候他來到了當時的政治中心長安,他從小就有着匡扶社稷的理想,所以到了長安之後拜訪了很多的達官顯貴,但是沒人願意推薦他。直到有一天李白和朋友一起去到紫極宮遊玩,碰上了當時的文壇領袖賀知章,賀知章對於這個名聲漸起的小輩也比較重視,再看到李白儀表不凡,風姿卓越,所以就邀請他一起來喝酒。結果買酒的時候發現身上沒錢,賀知章有點尷尬就把自己衣帶上的金龜給取了下來,拿它去換錢,李白還勸阻他:“這是朝廷給的,怎麼好拿去換酒呢?”但是幾人都沒有帶錢,所以只好這樣。之後李白拿出自己的詩歌請賀知章指點,賀知章讀完《蜀道難》頓時覺得李白的這首詩實在太好了,等到讀完《烏棲曲》賀知章不禁感嘆李白是天上的謫仙人啊,才華不是凡人可以比擬的。因此李白的“謫仙”之名就傳開去了。
後來李白依舊不得重用就離開長安繼續遊山玩水,有一次就和幾個好友一起來到了黃鶴樓,一般來説來到這種名勝古蹟文人墨客總是會在上面題詩,但是到了這兒李白面對着無限的風光,剛想提筆作詩就看到了當年崔顥留下的那首《黃鶴樓》,讀罷此詩,李白就把筆給放下了,感嘆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李白寫了多少首詩
詩仙李白是中國文學史上最有名的大詩人,如果把文學比作一種武器,那麼李白的詩歌就是所有武器中最華麗的一種,也是最自由的一種,在他的筆下,沒有束縛,不按常理,不按世情,以一種常人難以想象的自信展現着自己的內心。
李白望月
縱觀李白的一生,他創作了很多的詩歌,在全唐詩之中收錄了其中的900多首,而到了現在又陸陸續續補充了一部分,大概有1000多首,而李白自稱自己有萬首詩,至於是真有這麼多失傳了還是李白酒後的豪言,或者説放在心中還沒有寫出來就不得而知了。李白生在盛唐時期,安史之亂的時候他已經老了,所以李白的詩歌大多浪漫氣息濃厚,豪氣十足,無論是七言詩,還是五言絕句都是史上少有的名篇佳作,是中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
李白一生詩作頗豐,流傳甚廣,這裏為大家介紹一首流傳最廣的《靜夜思》。這首詩大概隨便找個小學生都會背,作為中國現在流傳最廣的詩歌之一,它實在是太樸實了,沒有什麼複雜的詞彙,也沒有深奧的引用化用,簡簡單單的話語,就像是兒歌一樣,卻打動了無數的成年人。“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坐在牀上,月光照在地上,或許很多人覺得奇怪,既然在牀上為什麼抬頭就能看到月亮呢?難道房子破了嗎?其實不然,馬未都等人認為“牀”並不是現在的牀,而是一種長板凳,試想一下,當時李白坐在板凳上,喝着酒,看看月亮,想起了故鄉,多麼詩意啊。
李白的生平
李白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詩人之一,他在中國詩歌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是唐詩的巔峯存在。李白的為人豪放不羈,喜歡喝酒作詩,尤其是喝完酒之後經常詩興大發,將自己的豪情訴諸筆下。
李白的畫像
李白出生於701年,具體出生地點已經很難考證了,現在也有不少地方在爭李白故鄉這個名頭,而且他的出身也相當離奇,家世、祖上都沒有什麼記載,有的説他的祖上是李建成或是李元吉。李白小的時候就非常聰明,在15歲的時候就能做詩賦,而且他非常喜歡劍術,劍術獨成一家。
在24歲的時候李白離開了故鄉來到了蜀地,在蜀地遊覽了一番之後出蜀,在27歲的時候經過好友孟浩然的介紹成為了前宰相的孫女許氏的丈夫,從此在安陸定居。李白一直想要進入官場,曾多次上書想要求見當地的長史但是因為遭到別人的誹謗都沒有成功,後來30歲的時候遊於長安,輾轉於王公貴族之間都沒有收穫,失意潦倒的李白最後選擇了回到安陸家中,隱居生活。
恰好之後唐玄宗崇尚道教,而李白自己也深受道教影響,在一次玄宗狩獵的時候,獻上了《大獵賦》正好契合當時玄宗的心情,之後得以進入長安,受到了賀知章等人的稱讚,但是依舊沒有得到重用,因此發出了“行路難”的感慨,離開了長安,前往山東一帶。後來因為賀知章等人的推薦,李白終於得到了唐玄宗的信任,但是唐玄宗也只是把他當成一個宮廷的文人,根本不參與什麼朝政。之後因為在安史之亂以後參與到諸王叛亂,雖然被免於一死,但是還是被髮配到了夜郎,之後在762年的時候病逝於牀榻之上。
李白和杜甫
李白與杜甫,合稱李杜,一個詩仙、一個詩聖,都是對後世影響極其深遠的唐朝大詩人,李白比杜甫年長十一歲,一個是浪漫主義的典型人物,一個則是現實主義的代表,上下難分,文人相吸,他們之間一見如故的真摯友情也是名垂文學史的千古佳話。
李白和杜甫
李白與杜甫是在杜甫父親的家中相識的,兩個一遇便如知音般相見恨晚,當時的李白已經是聲名遠揚的大詩人了,而杜甫不過是侵犯權貴被放至山林的默默無聞之輩,但是同為孤僻性格的兩人卻十分投緣,如同兄弟般珍惜彼此,一起喝酒作詩,十分暢快,在臨行分別時還寄詩相贈。杜甫的詩中表現出了對於李白的極其崇敬,對其詩文的評價也甚是貼切。李杜之間的關係,幾乎可以稱為繼伯牙子期之後的最佳友情了。
但是二人此次一別,就再也沒有重逢過了。也許是中國太大,又或許是二人結識已晚,顯得李杜二人之間的交往過於短暫。在此之後,深情的杜甫一直沒有放下對於李白的想念,常於各處寫下深刻牽掛的詩句。而李白呢,他寄情于山河,步履不停,廣交友人,而杜甫也成了他漫漫遊歷長河中的一瓢。二人互相別無所求,兩大才子能有機會相逢相識,便已是世間難得之事了。
李杜二人都仕途不順,鬱郁不得志,但李白寄情思與山水,四處遊歷,而杜甫卻心繫百姓疾苦,揭露暗政。杜甫的天賦略微不如李,但他勤學嚴謹,依舊留下了許多不朽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