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時期,皇帝的九個兒子,為了爭奪皇位,天天都是勾心鬥角、爾虞我詐,最終四阿哥胤禛登上至高寶座,而被大臣們看好的八阿哥胤禩,卻慘淡收場。
八阿哥胤禩之所以被大臣們看好,主要是因為他很會做人,而四阿哥胤禛,卻是一個天天板着臉,六親不認的人。這些在小説裏面、電視劇裏面,還有史冊裏面都有明確的介紹。
康熙執政期間,對國家的政策,相當於寬鬆,以至於後期,吏治敗壞,土地兼併愈演愈烈,基礎平民的生活水平急速下降。但是貴族階層,卻過着奢侈的富貴生活。
四阿哥胤禛,對貴族階層非常的刻薄,但是對基礎平民卻是非常的寬容。四阿哥尊崇的是法家學術,用法律來扭轉康熙所留下來的弊政,而要改善這種局勢,就必須要得罪貴族階層。
從四阿哥胤禛即位以後,所做的一系列改革,就能看到端倪。他把從貴族手中奪來的利益,給了基層的百姓,這樣就鞏固了最基層的牢固,對國家百利而無一害。但是,四阿哥胤禛所做的這些利國利民的事,到了貴族階層那裏,卻是傷害國本的壞事,並且,建立阻擾政策的正常推行。貴族階層是自私的,他們都沒有長遠的見識,也不管百姓的死活,只知道自己的利益有沒有損失。
八阿哥胤禩是個聰明人,他不會輕易的去得罪貴族集團,他知道得罪了他們會有什麼樣的下場。再説,像貴為皇子的胤禩,怎麼能看的為螻蟻的平民呢?即使損害了百姓的利益又能怎麼樣,是不是一代聖君或者千古昏君,都是那些貴族階層的人寫的,而不是那些平民百姓。再者,在爭奪皇位的過程中,那些官僚士大夫,是他能依靠的最大援軍,而不是小小的百姓。
退一萬步説,即使胤禩做了皇帝,他也不會大刀闊斧的去改革,因為這傷害到了貴族階層的利益,也就是傷到了自己的根本。而四阿哥胤禩,本來就是要明君,一個以天下為己任的君王,他是不會為了貴族階層的一點私立,而損害了國家基石。
人們常常説康乾盛世,如果沒有雍正十三年如一日的艱苦卓絕的治理,怎麼可能有後來的乾隆盛世!
如果康熙末年的弊政不改,也沒有雍正那樣的治理,恐怖到乾隆時期,國家已經是夕陽落下了。而如果胤禩即位,在他無為的治理下,再傳到自己兒子手中的時候,國家的氣數大概已經到了頭。説不準,太平天國一樣的大型反叛起義,會更早的到來。
胤禩一心學着父皇康熙,以仁義來治理天下,但是對百姓的苦難,卻不管不問。胤禩要的只不過是那至高無上的寶座,而胤禛要的大清的江山能千秋萬代。
總而言之,胤禩的仁德只不過是為了能登上至高無上寶座,而所使用的一種工具,如果江山在他手裏遲早會敗光。胤禛心繫天下,關心百姓疾苦,只有大清在他的手中,才能散發出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