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6月17日電 記者17日從教育部瞭解到,為規範校外培訓機構服務行為,推動化解校外培訓收退費糾紛,教育部和市場監管總局聯合印發《中小學生校外培訓服務合同(示範文本)》。
據介紹,《中小學生校外培訓服務合同(示範文本)》為該行業首個全國性示範文本,共十一條,充分考慮了中小學生在參加校外培訓過程中,各環節必須明確的當事人雙方責、權、利關係,涵蓋了培訓項目、培訓要求、爭議處理等內容,尤其對培訓收退費及違約責任作出了詳細規定,旨在有效規範培訓合同當事人簽約、履約行為,從根本上保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上海市教科院民辦教育研究所所長董聖足認為,從家長及學生的角度來看,這次示範文本的制定及發佈,有利於防止部分培訓機構利用格式合同免除自身責任、加重學員責任、排除學員主要權利、損害學員合法權益等情況發生。示範文本相關條款明確,培訓機構應當明示收費項目、收費標準、辦學事項、退費辦法,重申線下機構不得一次性收取或變相收取時間跨度超過3個月的費用,同時還為家長及學生申請提前退學提供了多種退費選擇方案。這些約定,有效杜絕了以往培訓合同存在的“霸王條款”。從培訓機構的角度來看,這次示範文本的制定及發佈,也反映並維護了培訓機構的應有權利,真正體現了契約精神的平等與理性。(記者胡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