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思項羽,何不過江東,真的是無顏面對江東父老麼?

歷史對於項羽爭議頗多,但是多多少少都會有點嘆息英雄的韻味。

至今思項羽,何不過江東。

項羽不過江東,到底是為什麼呢?

小編根據當時的形勢,大致分析一下,不喜勿怪。

淮陰侯韓信直言,項羽不過是匹夫之勇婦人之仁罷了,不足為懼,自然,對他來説確實這樣,和項羽數次交鋒,淮陰侯韓信無不以摧枯拉朽的姿態碾壓。

淮陰侯韓信的戰爭,大抵是可以總結為,要麼在行軍,要麼在籌備行軍,至於打仗,時間太短,基本上沒人能阻擋他行軍的步伐。

至今思項羽,何不過江東,真的是無顏面對江東父老麼?

龍且,這個項羽手裏的大將,帶着四十萬楚軍,北上支援被韓信打得如同喪家之犬的齊王。

項羽對這一場戰爭並沒有太多的關注,韓信才多少人?剛被劉邦奪走軍權的他不過在趙地募了點新兵,然後和不成器的齊王打了一架,打贏了,手裏不過三五萬人馬,只少不多。

四十萬人對上三五萬人,一人一口吐沫,也能把韓信滅了吧,穩紮穩打抱團推進,別説是收服齊地,就算是打進趙地,然後滅魏入漢也不是不可能的。

至今思項羽,何不過江東,真的是無顏面對江東父老麼?

奈何這三五萬人的將軍是韓信,一個從登台拜將之後,就沒把任何人看在眼裏的將軍,這不是自負,而是自信,因為整個天下,在軍事才能上,確實沒人能被他看在眼裏,即便是隻用了三年推翻秦朝的項羽,在他眼中也不過爾爾。

四十萬人對三五萬人,精兵對新兵。

半渡而擊,這是韓信所用的戰術,大破楚軍四十萬人馬。

這一仗,不但打死了龍且,同樣打滅了項羽的自信。

至今思項羽,何不過江東,真的是無顏面對江東父老麼?

項羽,破釜沉舟,百二秦川終屬楚,何等的豪邁,分封諸侯,何等的霸氣,當上天下共主之後,雖然有人造反,但是從沒被他放在眼中,哪怕是劉邦用韓信之後,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出了漢中,背水列陣拔旗易幟打下魏國,以弱勝強摧枯拉朽打敗齊國,但是依舊沒被項羽放在眼中,項羽一出馬,把劉邦打得沒有任何脾氣。

先是被打得不剩一兵一卒,然後奪了韓信的軍權之後繼續捱揍,被困,逃亡。

但是項羽沒有意識到他的對手不止是劉邦,還有韓信,直到龍且四十萬人被打敗了,項羽方才意識到這個問題,同時也產生出一種不敵的念頭。

正是這個念頭,項羽求和了,從天下共主變成三分天下,這是項羽給出的條件,從這裏不難看出,項羽是真的怕了,不然,以項羽的驕傲,怎麼可能放棄天下共主的位置?

韓信沒有接受這樣的條件,反而和劉邦合兵,攻打楚軍。

當面對上韓信之後,項羽方才知道什麼叫用兵,原本不過是他手裏的一個執戟郎中,卻帶着人打得他節節敗退。

韓信的人越打越多,項羽的人越打越少。

直到被打到了垓下這個地方。

至今思項羽,何不過江東,真的是無顏面對江東父老麼?

韓信知道,項羽的末路到了,當然如果進攻,自然也是能打贏的,但是困獸猶鬥,其勇不當,何況對方還是武力超羣的項羽,打贏了,自己也會損失慘重。

韓信面對這樣的困獸,並沒有直接進攻,以十面埋伏之勢,唱起了楚歌。

十面埋伏下,四面楚歌聲,楚軍面對這樣的陣勢,不免思鄉,而且這麼多人唱起了楚歌,楚地難道也被韓信打下來了麼?

各種情緒充斥的楚營,沒有了困獸的勇氣,陷於絕地,卻失去了拼死一搏的勇氣。

這種情況之下,韓信攻打楚軍,便輕鬆至極。

“大王,快將寶劍賜予妾身!”一句經典的戲詞,定性了項羽的結局。

至今思項羽,何不過江東,真的是無顏面對江東父老麼?

至於虞姬的結局到底如何,史上沒有記載,不過後人大多是希望虞姬自刎在項羽身旁的。

此時的項羽是有機會逃回江東的。

乘船過烏江,用無數將士的生命讓自己回到江東,重整旗鼓。

但是項羽卻選擇了自刎。

史上大部分人都認為,項羽無顏見江東父老,所以不過烏江。

但是小編以為,這雖然是一方面,但是卻不是主要的原因。

至今思項羽,何不過江東,真的是無顏面對江東父老麼?

主要的原因,就是項羽被打怕了,打服了,沒有了一戰的雄心了,即便是回到江東,他也不認為自己能擋住韓信的鋒芒了。

驕傲的項羽不願意面對這樣苟延殘喘的結局,選擇了自刎。

或許項羽死前會後悔,當然不是後悔自己當時沒用韓信,而是後悔自己當初沒殺韓信。

項羽的自信,從龍且陣亡之後就磨滅了。

而沒有了自信的項羽,面對兵仙韓信,也就沒有了一戰之力。

至今思項羽,何不過江東,真的是無顏面對江東父老麼?

從項羽的戰爭中不難看出,項羽的打法是以勇平推的姿態,身先士卒,愈戰愈勇,而這樣的人沒有了戰鬥的勇氣之後,面對其他將領尚且不足,何況面對戰神韓信?

所以,項羽不肯過江東,不僅是因為他無顏面對江東父老,更重要的是,他那顆驍勇無敵的心被韓信打沒了。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38 字。

轉載請註明: 至今思項羽,何不過江東,真的是無顏面對江東父老麼?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