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國正史中,關羽單挑確實打不過龐德。同樣在三國正史中,關羽也流露出了要跟馬超對決的想法。於是我們根據三國正史,就會產生這樣的疑問:如果在劉備諸葛亮默許下,真的發生了前將軍與左將軍之間的決鬥,曾經萬馬軍中斬顏良的武聖人關羽,能打過讓曹操悲嘆“馬兒不死吾無葬地”的馬超嗎?
如果我們細看三國正史,就會驚訝地發現:關羽馬超龐德許褚這四員大將,武功最弱的居然可能是馬超馬孟起。如果武功不如龐德的馬超跟關羽單挑,可能連三招都擋不住,就在關羽長矛之下,做了第二個顏良。
重要的事情已經説了三遍,咱們今天説的是三國正史,而不是演義小説。正史中的馬超是個坑爹貨,他並沒有把曹操殺得割須棄袍,而是被許褚一個眼神就嚇退了,那場仗馬超輸得很慘:“超負其力,陰欲前突太祖(曹操),素聞褚勇,疑從騎是褚……太祖顧指褚,褚瞋目盼之。超不敢動,乃各罷。後數日會戰,大破超等,褚身斬首級,遷武衞中郎將。”
後漢三國年間,很少出現武將單挑,但單挑的事情並不是沒有發生過,呂布在長安城下,就曾跟郭汜郭阿多單挑過。那一次單挑,手使長矛的呂布贏了:“汜、布乃獨共對戰,布以矛刺中汜,汜後騎遂前救汜,汜、布遂各兩罷。”
在後漢三國時期,高級將領已經裝備了胸前有圓護的明光鎧(曹丕曾賜給孫權),所以郭汜被呂布用長矛刺中而沒死,後來還跟李傕一起把呂布打出了長安。
在三國正史中,馬超是打不過許褚的,起碼馬超自己是沒有膽量跟馬超單挑的。曹操確實説過“馬兒不死,吾無葬地也”,但卻不是在被馬超擊敗之後。
當年馬超韓遂組成聯軍反叛朝廷(馬騰還在京城當衞尉呢),曹操親自帶兵征剿:“曹公軍在蒲阪,欲西渡,超謂韓遂曰:‘宜於渭北拒之,不過二十日,河東谷盡,彼必走矣。’遂曰:‘可聽令渡,蹙於河中,顧不快耶!’超計不得施。曹公聞之曰:‘馬兒不死,吾無葬地也。’”
從《山陽公載記》這段記載中,我們能看得出來,馬超想用持久戰拖垮曹操,而韓遂想半渡而擊速勝,結果曹操一鼓作氣建立了灘頭陣地,弄得馬超韓遂失去了地利優勢。
曹操真正忌憚的,是西涼鐵騎和馬超的軍事才能,而不是馬超的勇悍。
馬超和龐德誰的戰鬥力強悍,在三國正史中有記載,其中一句話就能證明馬超不如龐德:“(龐德)每戰,常陷陣卻敵,勇冠騰軍。”
三國正史總有一些與演義小説截然相反的記載,比如我們都以為曹操最看重的三國名將是關羽關雲長,但實際上曹操更喜歡張飛:當年曹操幫助劉關張收拾了呂布,劉備被曹操舉薦為左將軍領豫州牧,張飛被封為中郎將,關羽卻什麼官職都沒有。
同樣,在三國正史中,龐德比馬超還早封侯拜將。龐德之所以能比馬超更早封侯拜將,是因為在同一場戰鬥中,龐德斬將立功,而馬超寸功未立卻掛了彩——被人家一箭射中腳面。
那是在建安七年,袁紹的外甥高幹和鍾繇的外甥郭援聯合南匈奴進犯中原,大漢朝廷派司隸校尉(雖名為校尉,卻比四方將軍權力大,基本相當於後世的錦衣衞和蓋世太保,張飛後來曾任此職)鍾繇帶兵征討,馬騰派馬超帶着龐德等一萬人馬一起歸鍾繇指揮,朝廷任命馬超為“司隸校尉督軍從事”,大概也就是鍾繇麾下金牌打手的意思。
馬超這個金牌打手一上陣就掛了花,而衝鋒在前的龐德不但毫髮無傷,還把鍾繇的外甥郭援斬於馬下:“德手斬一級,不知是援。戰罷之後,眾人皆言援死而不得其首。援,鍾繇之甥。德晚後於鞬中出一頭,繇見之而哭。德謝繇,繇曰:‘援雖我甥,乃國賊也。卿何謝之?’”
龐德陣斬郭援之後,因功被封為中郎將、都亭侯。
勇冠騰軍的龐德受封都亭侯之後,馬超才於六年後,也就是建安十三年,才被朝廷冊封為偏將軍、都亭侯。
要是按照大漢朝廷冊封的官爵來看,龐德不服馬超,那是順理成章的事情,所以龐德明知馬騰被曹操所殺,馬超投靠了劉備,還是一門心思要跟劉備做對——龐德可能心裏也在埋怨馬超:要不是你聯合韓遂造反,老主公馬騰又怎麼會死於非命?
龐德和關羽誰更厲害,這個還真不好説,因為不談年齡談武功,那就是耍流氓。關羽跟龐德對戰的時候,已經有六十歲左右了,所以才中龐德一箭。
這裏咱們再強調一遍,不是演義中的單挑失敗,而是正史中的記載:“(龐德)親與羽交戰,射羽中額。時德常乘白馬,羽軍謂之白馬將軍,皆憚之。”
看起來三國時期不但明光鎧刀槍不入,兜鍪的質量也很好,所以關羽腦門中箭,還能繼續指揮作戰,並沒有一敗塗地,最終還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
演義小説和電視劇是信不得的:如果大將只包着頭巾或赤膊上陣,那不是拼命而是送命。黃巾軍有絕對優勢兵力卻打不過漢朝官軍,就是因為裝備太差。
這樣一比較,我們就知道了:龐德的戰鬥力,未必強於關羽,但肯定強於馬超,馬超連跟許褚交手的勇氣都沒有,又怎敢以降將身份,跟劉備麾下的首席戰將關羽生死對決?
還沒開打,馬超在氣勢上就已經輸了一籌,真動起手來,自然是手軟腳軟,在關羽長矛突刺之下,必死無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