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過來人直言:對孩子再親也別做以下事,否則將來寒心的是自己

由 嶽洪秀 發佈於 經典

文|文兒

父母對於孩子向來都是無條件的付出,這是出於愛,但是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體會到了一家人的天倫之樂之後,父母也難免會想要從孩子那裏得到一些回報。當在孩子身上投入的越多,放進去的愛越多,就會越想要讓孩子也明白這種愛,作出一些行為來回應。

就比如閨蜜説過的一些話,她越愛孩子就越希望孩子也愛她,不是隻有孩子會有不安,大人也會,經常會擔心待孩子那麼好,孩子能不能也對自己那麼好。雖然知道這大概率是不可能的,但是當父母的依舊會抱有一絲希望。父母對孩子親,做出的付出可以是無條件無限制的,但孩子愛父母,卻並不是。有過來人直言:對孩子再親也別做以下事,否則將來寒心的是自己。

犧牲自己的生活,為孩子創造更好的條件,親手造成兩輩人的隔閡

老一輩總説再苦不能苦孩子,大人可以吃糠咽菜,但是孩子一定要跟別人一樣,享受到同等的生活和教育條件,這樣才不會自卑和落後。有位朋友職業是老師,也是一位母親,她的主張剛好相反,也是那個認為對孩子再親都有不能做的事的人。針對以前的觀念,朋友説自己非常不同意,因為用犧牲自己為代價來成全孩子的,到頭來只是感動了自己,並沒有感動孩子。

有的父母為了孩子,一年到頭添不了幾件新衣服,沒換過新手機,也不知道現在的網絡都流行什麼。但是卻會把孩子送進最好的學校,提供優越的生活條件,送去學校的夏令營外出旅遊。結果呢,兩輩人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孩子將來跟爸媽沒話説,甚至有的孩子還會反過頭看不起爸媽,因為階層和圈子已經不一樣了。

愛孩子,所以擅自決定一切認為對孩子好的事情,孩子卻不會領情

朋友説自己作為老師這麼多年,也傾聽過不少學生的心聲。曾經有一位學生在升高中的時候開始叛逆,家長沒有辦法,雙方無法溝通,看得出來家長對孩子的表現十分心痛。

通過交流,朋友知道了這孩子的心結,從小到大什麼事都是爸媽來管,生活上媽媽來負責,上學學什麼爸媽一起決定。甚至早上要喝豆漿還是牛奶都要聽媽媽的,這樣被安排的人生,孩子很難受,同時家長也不理解,甚至覺得這孩子不領情。但其實呢,父母寒心並不是孩子錯了,而是自己的問題。

對孩子親,也要給孩子空間

紀伯倫的詩中就表明,孩子除了是父母的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很多父母覺得自己愛孩子,對孩子好,所以做了很多付出,但目的其實是希望孩子能長成自己希望的樣子。這樣的想法是不對的,父母能起到的作用只有引導,而非決定和控制。不要到了孩子長大之後突然間的反抗,覺得太寒心,其實這是因為自己沒有得到相應的回報成果。

各位網友們對此有什麼感受呢?

關注【小屁孩兒】,你想了解的兒童心理、親子關係、兒童性格發展、家庭教育、雙商開發,都能在這裏找到答案。

除了原創漫畫文章,我們還會定期給您奉上實用教育小貼士,讓你和孩子的關係更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