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關鍵時刻,張國燾百般打聽中央家底,周總理反問:四方面軍呢
1935年5月中旬,在茂縣紅四方面軍總部,張國燾接到了紅一方面軍巧渡金沙江的電報,立即召開會議,研究兩軍會師的問題。
會議由陳昌浩主持,他念完會師的電報後,張國燾嚴肅的説:“兩軍會師,應該先派部隊去接應。”
陳昌浩看着正在正在抽煙的徐向前,説:“你看派誰去較為合適?”
徐向前沉吟片刻道:“根據各部隊的位置,我看派八十八師去最好,另外再抽調一部分”。
張國燾緩和了一下臉色,説:“派個政治幹部統帥,就由先念同志去吧!”
這次,張國燾親自擬訂的動員口號是“歡迎30萬中央紅軍”,陳昌浩補充:“我們要以12萬分的熱情,去歡迎百戰百勝的30萬中央西征大軍……”
徐向前沒忍住,説:“恐怕沒那麼多吧,還是留點餘地好。”
此時,張國燾的心態似乎已經有點不正常,他一再強調中央紅軍的數量,特別強調30萬。不知道,張國燾似乎知曉,湘江之戰後,紅軍已經損失大半。這樣的宣傳口號不是故意製造尷尬的窘境。
但此時紅四方面軍迎接中央紅軍的熱情被調動起來,男男女女都開始織毛衣、毛襪、毛背心、皮背心;幾千人湧上一座鹽分含量大的山,開始取石頭,熬成鹽巴。
李先念率領先頭部隊3天奔襲300里路,佔領雪山下的一個小鎮達維鎮。
6月12日,紅一方面軍楊成武和團長王開湘率領先頭部隊抵達達維鎮,6月14日,毛主席、朱德、周恩來、王稼祥、劉伯承等中央領導率領軍委縱隊到達達維鎮。至此紅一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先頭部隊會師,兩軍都欣喜若狂,好似久別重逢的老友。此時依然在茂縣的紅四方面軍領導也非常高興,都洋溢着勝利的喜悦!
但這種喜悦沒有持續多久,就被“南下”還是“北上”的問題沖淡。
6月16日,毛主席到達懋功之後,還沒有與張國燾會面,雙方已經通過電報頻繁往來,討論一個問題,那就是會師之後,究竟超那個方向走。中央主張向北發展,而張國燾力主向南在川西發展。
經過雙方不斷交鋒,張國燾指出兩條路線,一是向西發展,佔領青海、甘肅,打通新疆;一是往南,向西康發展,建立川康根據地。
可以發現張國燾的基本意圖是到偏僻的地方,避免同國民黨部隊交戰,但這些地方地廣人稀,十幾萬紅軍如何生存。
周恩來對毛主席説:“看來做通國濤的工作,需要一番口舌。”
毛主席搖搖頭説:“事情恐怕沒那麼簡單!”
毛主席急了,6月20日給張國燾發了一封急電,邀請張國燾過來商討,可他卻遲遲不見動身。
這時,博古有些火了:“中央在我們這裏,難道還要我們這麼多人去接他一個人不成?”
周恩來説:“也許他有什麼困難,我們再往前走一走。”
毛主席急於解決問題,説走就走,張國燾得知中央已動身,才騎馬出發。
中央領導提前在離張國燾最近的一個叫做兩河口的村子等待。為了迎接張國燾,提前一天將村子的牆壁、樹枝上都打扮一番,並貼上標語,歡迎儀式精心準備。
6月25日上午,烏雲密佈,天氣沉悶。毛主席等中央領導步行3里路,到兩河口駐地外佈置會場,迎接張國燾。
下午突然下起傾盆大雨,毛主席等人依然在雨中等待,衣服全部濕透了,沒有一個人離開。與此同時還有一羣人也在等待,他們都是紅四方面軍的將領:程世才、李先念、王宏坤、許世友、王建安等人。
不得不説,迎接張國燾的隊伍規格夠強大了吧,全體中央領導及紅四軍主要將領。
下午5點,張國燾騎着一匹百色戰馬,在30名騎兵的護衞下奔馳而來。
有位戰士發現四方面軍的馬膘肥體壯,忍不住垮了幾句,毛主席小聲斥責:“不要羨慕他們那些馬”。
的確,一方面軍走出草地時,人廋馬乏,精疲力盡。毛主席高大廋削,顴骨高聳,頭髮蓬亂;周恩來濃黑的大鬍子一直垂到胸前,眼窩深陷。
張國燾看見毛主席率領中央政治局委員及一批高級幹部共四五十人在路旁夾道歡迎,張國燾自尊心得到極大滿足,翻身下馬,同迎上來的毛主席等握手。
下面就是非常濃重的歡迎儀式,隨着張國燾的講話歡迎儀式結束,接下來就是文藝節目欣賞和豐盛的晚宴。這些都是為張國燾準備的。
晚宴上所有人都有説有笑,張國燾卻心思不在此處,他一心只想瞭解紅一方面軍還有多少人,同時還想吹噓一下自己的豐功偉績。但恰恰沒有人聽。
的確,一方面軍由中央根據地出發時有8.6萬人,損失到此時只剩下1萬多人了。而四方面軍由鄂豫皖根據地出發只有2萬多人,而此時已經發展到8萬多人。可以説張國燾此時兵強馬壯,所以內心也極度膨脹。
晚宴後,周恩來親自將張國燾送到住處。突然,張國燾直接問:“紅一方面軍還有多少兵力?”周恩來機智反問:“現在紅四方面軍還有多少人馬?”張國燾得意的説:“我們還有10萬人,你們呢?”周恩來説:“一方面軍傷亡很大,恐怕不到3萬人了。”
此處,張國燾有意誇大了人數,所以周恩來也誇大了。
周恩來剛走,朱德便來,和張國燾長談。向張國燾講了長征中的一些事。無論如何,此時的張國燾已經開始居功自傲,準備和中央叫板了。
説實話,四方面軍此時兵強馬壯也並非張國燾一人之功,除了底下有一批精兵強將之外,和紅四軍的創始人曾中生打下的基礎是分不開的。另外紅一方面軍一路被國民黨重兵圍攻,而紅四方面軍一路相對輕鬆,給養和兵員不斷得到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