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著名謀士魯肅和諸葛亮關係如何 諸葛亮智辭魯肅

由 万俟傲白 發佈於 經典

新聞閣歷史事件欄目為您提供中國歷史、歷史故事、世界歷史、歷史人物、歷史圖片、考古發現、野史趣聞等一系列的歷史相關內容。

魯肅和諸葛亮

魯肅和諸葛亮都是三國時期有名的謀士,魯肅是東吳孫權的軍師,而諸葛亮是蜀地劉備的軍師。兩人雖然輔佐的君主不一樣,但卻是惺惺相惜的知己好友。

《三國》諸葛亮劇照

《三國演義》中的魯肅是一個反應遲鈍,又是一個善於調和的人。實則,魯肅是一個大智若愚的人才。魯肅是孫權的之際,二人同榻而飲的時候,對天下的形式以及吳國的策略談論中意見達到高度的統一,魯肅曾對孫權説“主公將來可以稱帝”雖然説完遭到孫權的訓斥,認為漢天子還在,此話大逆不道,但是同時又補充到時機還未成熟,魯肅喜上眉梢,原來孫權早已有此大志。

魯肅和諸葛亮都是屬於贊成孫、劉聯盟的人,魯肅曾説過“孫劉兩家在三十年內結成聯盟,江東基業大事可成。”以此可以看出魯肅眼光之長遠,後來事實證明這是正確的戰略謀劃,令人佩服。赤壁之戰中,孫、劉聯盟,擊退了曹操大軍,站穩了江東地區。魯肅是孫、劉聯盟的策劃者和實踐者。諸葛亮、周瑜向來不和,周瑜也曾一度想要除掉諸葛亮,為了不破壞聯盟,總是魯肅從中周旋,事事協調。

諸葛孔明是一個有大智慧的人,他總是將自己看穿周瑜心思的事情透露給魯肅,又讓周瑜知道,這也是周瑜視他為眼中釘,想要除之而後快的原因。比起諸葛亮時時想要顯露自己聰明,魯肅則是懂得隱藏,從來不在人前顯露聰明,只有孫權需要的時候才顯露自己的智慧和高超的謀略。當然諸葛亮被為“卧龍先生”也不是憑空得來,諸葛亮的智慧也是無人能及的,周瑜就曾感嘆過“既生瑜何生亮”。

諸葛亮智辭魯肅

魯肅有生之年最大的政治主張就是孫劉聯合共抗曹操,所以無論別人怎麼做,魯肅的政治主張從來就沒有變過,為了這一主張魯肅有時候可以説是兩頭受氣也不為過,特別是在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中魯肅更是被描寫成為了一個兩邊都不討好的老實人,被孔明耍的團團轉,可以説魯肅為了保住孫劉聯盟費勁了心力。

諸葛亮劇照

《三國演義》第五十二回:諸葛亮智辭魯肅,趙子龍計取桂陽。在這一回中,周瑜聽説劉備襲取了南郡和荊襄氣急敗壞就要率兵去攻打,魯肅出面説,不能攻打啊,這樣做不利於孫劉聯盟,並且劉備與曹操的關係本來就不錯,如果把劉備逼急了跟曹操聯合一起來攻打東吳就糟糕了。我先去討要,如果實在是不給再想辦法就是了。於是眾將都説這個方法比較好。於是周瑜就派魯肅前去見劉備,魯肅先跑去了南郡,聽説劉備在荊州於是又跑到了荊州,見到了諸葛亮和劉備,談到要回荊州的想法,諸葛亮説,荊州是劉表的地方,並不是東吳的地方,劉備作為劉表的弟弟,幫助劉表的兒子治理荊州是理所當然的。魯肅於是説,劉表的兒子現在都在江夏,並沒有在荊州怎麼能夠説幫助劉表的兒子治理荊州呢?於是諸葛亮讓病重的劉琦出來與魯肅見面,魯肅見到劉琦於是沒有話説了,沉默許久魯肅説,如果劉琦的兒子不在了,是不是可以將荊州還給東吳了呢?諸葛亮於是説,那當然。於是魯肅就這樣回去了。荊州也沒有要回來。

魯肅回到江東説了自己去的經過,周瑜非常氣憤,説,劉琦現在還那麼年輕,等到劉琦死後才能歸還荊州不知道要等到什麼時候。魯肅説,我看劉琦病的很重,可能很快就會死去。於是周瑜這才作罷。

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出魯肅為孫劉聯盟做出的努力,可以説魯肅的一生都在為孫劉聯盟而努力,但是很多人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並沒有看到孫劉聯盟的必要性,於是在魯肅死去不久,孫劉聯盟就崩塌了,於是三國鼎立的局勢很快消失了。

魯肅上了孔明船

魯肅上了孔明船——糊里糊塗。這是一個歇後語,來源於羅貫中的《三國演義》的草船借箭,實際上歷史上根本沒有草船借箭這個事情,魯肅也根本沒有與孔明同坐一船喝酒,但是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在我國的影響非常的大,很多人都知道草船借箭這個典故,更加知道以上的這個歇後語。下面我們就講一下“魯肅上了孔明船”是怎麼回事。

魯肅畫像

《三國演義》中是這樣説的,曹操帶領大軍南下,要攻取東吳,這個時候諸葛亮剛剛被劉備收在身邊,諸葛亮於是隻身前往東吳,勸説東吳聯合劉備共抗曹操,但是東吳很多人都想讓孫權投降曹操,於是諸葛亮舌戰羣儒,極力主戰,於是孫權同意孫劉聯盟共抗曹操,並且與周瑜不謀而合採用火攻曹營,周瑜想要藉口殺死孔明,要孔明幾天之內製造十萬支羽箭,如果孔明造不出就要按照軍法處理。

孔明接下任務,但是魯肅一連幾天都看不到孔明造箭的行動,於是非常的好奇,孔明向魯肅借了許多的船隻,並且在船隻上面扎滿草人,預備給自己使用,具體怎麼用孔明並不向魯肅説,到了應該交羽箭的那一天江面上下了非常大的霧,孔明邀請魯肅去取箭,於是孔明與魯肅同乘一艘小船向着曹營出發了,魯肅非常好奇,但是孔明又不説明,於是魯肅糊里糊塗的就跟隨者乘船向着曹營去了。等到了距離曹營非常近的時候,孔明讓士兵們擊鼓吶喊,曹軍見到大霧,搞不清楚狀況不敢出來應戰,於是只是用羽箭射擊,於是草人上面扎滿了羽箭,等到天亮的時候霧氣將要散去的時候,孔明讓士兵們大喊“謝謝曹丞相的羽箭”,並且快速的離開了。回去清點羽箭的數量遠遠超過了需要製造的數量,這就是著名的草船借箭。


魯肅是一個怎樣的人

魯肅在其出生時,父親就去世了。還好有他的祖母把他撫養長大。魯肅家中很是富有,在當地數一數二,只是祖輩都無人出仕為官,所以即便再富有都不是士族階級。

《三國》魯肅劇照

魯肅在年少時就胸懷大志,才思敏捷,還愛騎射習武,家道殷實,從不吝嗇財務,樂善好施。古語有云“亂世之下出豪傑”,魯肅就想在亂世之中建功立業。袁紹在招兵買馬的時候,封魯肅做了個東城長,戰亂年代,糧食很是寶貴,周瑜聞魯肅之名,帶領了一眾難民前來問魯肅借糧,那魯肅二話沒説,就借給他三千斛,經此一事,周瑜便覺此人與眾不同,乃是英雄豪傑,便建立了堅固的友誼。

後來,魯肅在周瑜的勸説之下,隨着周瑜一起到了東吳,孫策很是賞識魯肅,後來魯肅祖母去世,回鄉安葬,回來之時,孫策被殺,其弟孫權繼位。周瑜向孫權推薦魯肅,魯肅非常被孫權看重,與他同榻而卧,把酒暢言。

舊臣張昭認為魯肅不夠謙遜,經常詆譭他,孫權卻不以為然,異常看重。魯肅盡力輔佐孫權。魯肅一直主張合縱抗曹,單憑東吳或者蜀地一人之力,難以撼動曹操,只有兩人聯合才能對抗曹軍。在他的竭力勸説下,孫、劉聯盟,赤壁之戰取得大勝。周瑜病逝,將重任全部交於魯肅。劉備假意借荊州,惹得孫權勃然大怒,兩國經常發生摩擦,魯肅顧全大局,總是和顏悦色的安撫雙方,邀請關羽相見,魯肅單刀赴會,説的關羽面紅耳赤。單刀之會並沒有結果,雙方僵持不下,戰爭一觸即發,適逢曹操進攻漢中,劉備怕雙拳難敵四手,和孫權講和,雙方協商,平分荊州,孫、劉休戰。

魯肅才能如何

魯肅,字子敬,三國時期東吳孫權的心腹謀臣,周瑜的至交好友,中國歷史上傑出的謀略家、外交家,官至橫江將軍。

《三國》魯肅劇照

魯肅出生在臨淮東城一個豪族之家,自幼喪父,由他的祖母撫養長大,雖然魯肅一家家底很厚,但是祖輩無人做官,所以不算士族,只是當地一豪族罷了。魯肅少時好騎射習武,有遠大的志向,想在亂世之中建功立業,有所作為。魯肅為人性格豪爽,從不吝嗇財物,所以結識了不少有志之士,在當地很有名望。適逢周瑜聞名而來,問魯肅借糧,魯肅沒有片刻猶豫,便借給他一倉糧食的一半,後來兩人建立了堅固的友誼,魯肅也隨着周瑜一起投靠了東吳。

孫權很是信任魯肅,魯肅也沒有讓他失望。魯肅向孫權提出了“鼎足江東”的榻上之策,分析天下的形式,權衡利弊之後,讓孫權割據江東,等待時機。利用曹操無暇南下的時機,先佔荊州,然後建號稱帝,慢慢奪取天下。魯肅的榻上之策和諸葛亮的隆中對很多方面不謀而合,從中可以看出魯肅如諸葛亮一般有敏鋭的洞察力和長遠的政治眼光。

魯肅勸説劉備與孫權結盟,共同對抗曹操,劉備派諸葛亮會見孫權,商討兩人結盟之事,曹操恐嚇孫權,孫權有所猶豫,魯肅後來分析了局勢,更加堅定了孫權的聯盟之心。時年九月,孫劉聯軍在赤壁以少勝多,大敗曹軍,使得江東政權穩定。後來在荊州一事上,魯肅單刀赴會關羽,可見此人的膽量與智謀。魯肅死後,孫權親自哀悼,諸葛亮也遠在益州進行默哀。

魯肅遣子問路

“魯肅遣子問路”是一則謎語,是1982年五月長江中下游六省市十四個單位在江西廬山舉行的“匡廬謎會”,其中九江隊為了盡地主之誼,寫下一副對聯,該對聯為:魯肅遣子問路;陽明笑啓東窗。

《三國》魯肅劇照

魯肅是三國時期東吳的將軍,字子敬,臨淮東城人。難麼魯肅遣子問路,也就是説先把子遣走,沒有了子,就只剩下敬了。而且在古文中“問路”又有指導的意思,所以魯肅遣子問路的謎底就是敬請指導。

看下聯,陽明笑啓東窗。陽明是指明代的理學家王陽明,這裏不像上邊那個,巧妙去字,而是回到陽明本身的意思,陽明陽明,意思就是有太陽,很光明,也就是説陽光照進來,簡化説就是光臨。“笑”暗指“歡樂”的“歡”字,只有歡樂了才能笑出來。打開東窗讓陽光照進來,人很歡樂,連起來就是“歡迎光臨”。

這副對聯巧妙的運用了當地的歷史名人的名字,包括人的字。設計的巧妙而又不容易猜出,很有文化氣息,謎底藴意很好,表現了當地人熱情好客,歡迎四方來客。後來“魯肅遣子問路”被作為禮貌用語,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被頻繁使用。

關於魯肅,他並沒有諸葛孔明那樣被世人熟知,只是因為他大智若愚的性格,他的聰明一般不在人前表露,只等到孫權需要的時候,他就充分表現出他的大智慧,他所獻上的每一條計策都為東吳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