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詩人蘇軾祖籍在哪裏 蘇軾的採桑子主要內容是什麼

由 撒宏才 發佈於 經典

新聞閣歷史事件縱覽古今歷史,綜合重大歷史事件,暢聊名人名士,扒一扒不為人知的趣味野史。

詩人蘇軾祖籍在哪裏

蘇軾的祖籍在河北欒城。根據《舊唐書》記載,蘇軾的祖先蘇味道是河北欒城人士。蘇味道的一個兒子在四川眉縣生活,後來便有了眉縣蘇氏。蘇軾的父親蘇洵,以及弟弟蘇轍都是眉縣蘇氏一族。所以,蘇軾是唐代宰相蘇味道的後裔,祖籍在河北欒城。

蘇東坡祖籍紀念館

蘇洵曾在《蘇氏族語引》中記載到:“長史味道刺眉州,卒於官,一子留於眉,眉之有蘇氏,自是始。”除此之外,“三蘇”經常在書畫作品題跋,印章上都寫的是“趙郡蘇氏”。

後來,河北欒城政府修建了“蘇東坡祖籍紀念館”,這座紀念館佔地約15畝,面積共有750平方米。當時,欒城政府根據蘇軾的人生事蹟修建了這座蘇東坡紀念館,有很高的欣賞價值和教育價值。蘇東坡紀念館不僅陳列了蘇軾的文學作品和歷史遺物,其中也展示了父親蘇洵和弟弟蘇轍的作品內容和人生事蹟,遊客來到蘇東坡紀念館後,可以全方面的瞭解“三蘇”的精神風貌。

蘇東坡紀念館共分為四個部分,分別是“蘇氏源流”、“蘇味道與三蘇”、“蘇氏歷代名人”、“燕趙明珠---欒城”。在“蘇氏源流”中,展示了蘇姓的來歷,從軒轅黃帝一直記載到了唐代著名宰相蘇味道,讓前來參觀的人瞭解蘇氏的起源。在“蘇味道與三蘇”中,詳細的展示了三蘇帝蘇味道第十代和第十一代後人。在“蘇氏歷代名人”中羅列展示了蘇姓人士對歷史的貢獻。

蘇軾的採桑子主要內容是什麼

《採桑子》是蘇軾述職過程中的即興之作,蘇軾調職去往密州任知州的過程中,與好友巨源、王正仲在甘露寺重逢,不禁興致盎然。

多景樓畫像

雖然《採桑子》是蘇軾即興的作品,不盡完美,但卻也將蘇軾的文學素養和功底展現的淋漓盡致,因為是與好友相遇,詞牌名為《採桑子·潤州多景樓與孫巨源相遇》。

此時,蘇軾恰逢政治上的變動,因為反對新法,被貶謫,詩人本就多愁善感,偏蘇軾晚年多病,置身於多晶樓上,好友意外他鄉重逢,一下就牽動了蘇軾的內心,讓他有感而發。在孫巨源的勸説下,蘇軾提筆寫下了這首《採桑子》。

《採桑子·潤州多景樓與孫巨源相遇》在前四句中,對景物進行了描寫,雖然天水一色,斜陽脈脈,一片霞光,位於多景樓上,登高將美景淨收眼底,喜不自勝,但又聯想到,有識之士都曾位於這被贊為天下江山第一樓的多景樓上,他們的抱負都曾實現了,這讓蘇軾不由的傷感,雖然在描寫美景,但也將這種憂愁的情緒表現出來。

在後四句中,蘇軾對身邊的才色具佳的琵琶女多加描述,本來,蘇軾因為仕途不順,以為會沒有什麼興致來聽琵琶,但是琵琶女的技藝很好,演奏的十分巧妙,讓人短暫的忘掉了煩惱,沉醉其中。“醉臉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紅”借一抹斜陽含蓄的讚美琵琶姑娘的容貌。由景敍情,由情入景。

蘇軾的一生是怎麼樣的

偉大文人蘇東坡,蘇軾的一生,給人們留下許多故事,太多的談資,有令人嚮往的美麗愛情故事,有令士子們奮發圖強,終取得功名之傳説,當然同時留下了關於他人生起起落落的談資。

蘇軾劇照

單從愛情角度來看,蘇軾一生中有三段明媒正娶的婚姻,還有無法得出實際數字的妾室和情人,我們相信在這其中至少是一段是真正的愛情,王弗陪伴他的時間最為短暫,但卻是集聚聰穎天資,在事業上當之無愧的成為蘇軾的得力助手,但卻花樣年華卻匆匆逝去。王潤之從小時起便崇拜者這位大作家,也就是他的姐夫,王潤之雖沒有王弗之才華,卻是陪伴蘇軾走過最艱難歲月之人,雖在事業上無法幫助他,但在生活上卻是一個賢惠的妻子,將蘇軾照顧的極好。至於第三任王氏,正史和野史均沒有太多記載。在王弗死後,蘇東坡在《江城子》中便表達了對愛妻的深深悼念和愛意。

單從事業角度來看,蘇軾的崛起,全靠自己的勤奮努力,未成名時的他,毫無勢力、背景,也沒有很好的人脈關係,父親那時也是一文不名之人,正是因為通過了自己的努力,開創了自己的仕途之路,這段經歷也給莘莘學子們以奮發的動力。但當時的政治黑暗,蘇東坡的為人較為耿直,所以不被朝廷所喜,他的政途行走總體看來是較為艱辛為難的。

可以説,蘇軾的一生留下了太多供大家學習的精神了。


 

詩人蘇軾為什麼叫蘇東坡

蘇軾是我國宋代著名文學家,字子瞻,他精通詩詞書畫,作品眾多,詞作屬於豪放一派,對後世影響很大。蘇軾出生於名門世家,他的父親蘇洵和弟弟蘇轍都是當時出各的文學家,後人稱他們為“三蘇”。不過蘇軾自己還有個名字——東坡。

蘇軾畫像

1056年,蘇軾第一次去京城趕考,文章備受主考官歐陽修的賞識,一時間名動京城,一舉成名。蘇軾開始走向了仕途,同時具有很高創作熱情,名篇佳作不斷。當時宋代官僚之間的爭鬥非常激烈,蘇軾也不免牽涉其中,發生了著名的烏台詩案,蘇軾差點死於牢中,經過友人的多方營救,才得出獄。

出獄後,蘇軾在做黃州了很小的官,從此對官場冷了心,一有空就到處遊山玩水,去赤壁山遊覽之後,感嘆歷史人物的命運,寫下千古流傳的“大江東去”。平時還帶着家人去開荒種地,開荒的地方是城東的一塊坡地,種些糧食和蔬菜,可以維持生活,也可以消磨時間。在那裏種地的日子裏,蘇軾給自己起了一稱號,叫做“東坡居士”,還寫了兩首詩,叫做《東坡種花》,又寫名字叫做《步東坡》的詩,他的很多作品集也帶有東坡稱號。蘇軾還是一個美食家,他在杭州做官的時候,發明了一種紅燒肉,後人稱那種做法的肉叫做東坡肉。後人便稱蘇軾為蘇東坡。

蘇軾62歲時被流放到海南島儋州,他開始興辦教育,很多人從外地來追隨他。儋州至今還有很多地方以東坡命名,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文學家。

蘇軾曠達詞有哪些

蘇軾,世人稱之為“蘇東坡”北宋人士,著名的豪放派詩人、政治家、文學家,蘇軾因為散文,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詩歌被稱為“宋代的典範”,他的詞被譽為“為詞立法”。

蘇軾雕塑

蘇軾的文學造詣雖然高,但是他留下來的詞作其實並不多,據統計,才三百餘首,但是蘇軾的詞又被稱為“曠達詞”開創了詞的新的篇章。

政治變幻莫測,雲播詭譎,很多讀書人受儒家思想的影響,都想報效朝廷,但是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壓,陶淵明的詩多有對貧苦、疾病的感嘆,豪放派李白的詩有鬱郁不得志的愁苦,杜甫的詩也常包含抱負無地施展,仕途失意的寡歡,但蘇軾的詩卻顯示出了不一樣的胸懷,對人生愁苦的諒解。

蘇軾曠達詞的形成與蘇軾的生活背景、人生經歷是分不開的。蘇軾一生,不趨炎附勢、不結黨營私,雖然多次遭受貶謫,但他仍不像現實低頭,不隨波逐流。蘇軾通曉儒家、道家,形成了他豁達的胸襟、樂觀開朗的個性,即使面對最窘迫的“烏台詩案”,讓他對政治失去的信心,但也沒有打擊他自然的生活態度,即使被貶,到達被貶之地,仍為民辦事,建立醫院、學堂等等,被當地人成為“蘇賢能”。

蘇軾的曠達詞不論是感懷悼念還是壯志未酬,亦或者內心孤寂,他都採用超然曠達的處理態度,透露對人生希望的執着和追求。

詩人蘇軾最後結局怎麼樣

蘇軾是一代文學大家,藝術家,政治家,但是蘇軾結局卻並不是那麼完美,甚至可以説是在經歷了跌宕起伏之後的悲劇結局。

蘇軾畫像

縱觀他的一生,他的仕途並不是一帆風順的。真可謂是一波三折。在蘇軾的政治生涯中,經歷了太多,跌宕起伏,一波三折。作為為官之人,蘇軾在當時北宋史上也是一位舉足輕重的人物。從宋神宗到宋哲宗再到宋徽宗。蘇軾經歷了三代,並且屢次被委以重任,屢次被貶。但是在政治發展史上,他是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一心為民,兩袖清風,真心實意為百姓做事。哪怕被貶被流放,初心不改,踏實做人,認真做事。但是最後蘇軾結局呢?

蘇軾的不幸是因那場烏台詩案而起的。因為在詩中抒發自己的感情,被新黨污衊陷害,説在詩中暗含不滿,諷刺朝廷腐敗。最後蘇軾得到從輕發落,被貶到黃州成為團練副使,但是行動受當地官員監視。在此之後,蘇軾對朝廷心灰意冷,心情鬱悶。1084年,蘇軾離開黃州,即將前往汝州。但不幸的是由於路途遙遠,幼子不幸夭折,後來蘇軾暫時前往常州休養。

1100年,在宋徽宗即位後,蘇軾得到大赦,復任朝奉郎。不幸的是在北歸途中,1101年,因病去世,卒於常州。他的兒子蘇過遵照父親的遺囑將靈柩運至郟城縣安葬。在宋高宗即位後,追封蘇軾為太師,諡號為“文忠”。這就是蘇軾結局,真是令人唏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