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日報:如何看待諾獎得主理查德·赫克因無錢治病而去世?
聽到這個消息的我是非常震驚的,因為作為有機化學領域的學子,Heck 在這個領域的影響實在太大。
除了 Heck 獲得諾貝爾獎的 Heck 反應,也就是鈀催化芳基鹵化物與烯烴的交叉偶聯反應。Heck 還是氫甲酰化的奠基人,同時也是 Sonogashira 反應的發現人之一。這些反應不但是近幾十年有機方法學的研究重點,還在全合成領域應用廣泛。而像氫甲酰化反應早就在工業上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可以説 Heck 一個人改變了整個領域,還有整個工業行業許多。
然而可能與個人性格與經歷有關,Heck 是一個非常內向的人。他早年並不是一個學者教授,而是在一家 Hercules 的公司進行研發工作,這也是為何他會去研究在工業上價值重大的氫甲酰化反應。在 60 年代末,他在 JACS 上連號狂發 7 篇關於 Heck 反應的獨立作者報道,引起了轟動,才被德拉華大學聘為教授。可以説他並不是一個典型的“體制內的學者”。Heck 為人非常的謙虛,低調,內向,甚至到了謙卑的地步,這可能都與他的工作經歷有關。其實在他獲得諾獎也收到了很多榮譽和讚譽,但由於他自身也很淡泊名利,又極為內向,他並沒有像其他諾獎得主那樣”利用自己的價值“。相反,他退休之後,跟隨自己菲律賓的妻子前往菲律賓退休了。
可見 Heck 是非常厭惡 social 的。在美國科學界,social 也是很重要的。而且雖然 Heck 作為從公司出來的研發人員,但他並沒有利用自己的發現反過來進行橫向投資賺錢。這也導致了他退休後幾乎沒有別的收入來源,甚至不能像其他諾獎得主那樣光開開講座,佔一個榮譽教授的位置。他很愛自己的妻子,跟隨妻子去了菲律賓,遠離了美國學術圈。然後在兩年前,他妻子的去世給了他巨大的精神打擊,再加上自己的疾病,他已經開始精神不正常了。這也一定導致了他悲催的晚年生涯。
美國學界許多人都在奇怪為什麼 Heck 不回到美國,可以想象,要是 Heck 回到美國他的境遇至少不會如此悽慘。據 Heck 私人的護理護士説 Heck 一直想回到美國,但至於他為什麼始終沒有回到美國而留在菲律賓,就不得而知了。
而在菲律賓,由於沒有及時找到公立醫院,私立醫院又不願賒賬,導致疏於治療而去世,實在是這個為了科學奉獻一生的人最大的悲哀。現在全世界不知道有多少人,多少科研課題組,是靠着 Heck 的成果而生存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