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寧可在美國端盤子,也不願回國當教授的天才張益唐,如今生活幸福

由 巫馬言 發佈於 經典

韓愈在《進學解》中有云:“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做學問就是要有勤奮專一、獨立思考的精神,吃得了苦、耐得住孤寂,如此方能成就一番事業。數學天才張益唐就是這樣一個持之以恆的人,他在艱苦的環境下默默鑽研多年,始終沒有放棄,最終才得以大器晚成、一鳴驚人。
張益唐是1955生人,自小在上海長大,他的父母都是出身於書香門第,父親更是電氣工程專業的大學教授,非常注重孩子的教育工作。從小張益唐就展現出了異於常人的數學天賦,他的父母便在這一方面着重培養他,終於讓張益唐在1978年考上了北京大學的數學系。
在北大的四年,張益唐成績優異,還擔任了各種職務。本科順利畢業後,他又在著名數學家潘承彪教授的門下攻讀碩士學位。當時的北大校長丁石孫非常欣賞這個成績優異的學生,在1985年張益唐拿到碩士學位證後,就向代數專家莫宗堅教授推薦了他。
由此張益唐得以和莫宗堅一起來到了美國普渡大學,在這裏潛心攻讀博士學位。一開始一切都很順利,張益唐在數學方面確實是奇才,而且莫宗堅的其中一個研究方向是雅克比猜想,這正是張益唐十分感興趣的一個領域。他在讀博期間廢寢忘食、刻苦鑽研,僅僅兩年就完成了博士論文。
在張益唐心中,學術是一件神聖而且嚴肅的事情,容不得疏忽和錯漏。他在研究雅克比猜想時,發現導師莫宗堅的研究有好幾處錯誤和疏漏,於是便本着學術嚴謹的宗旨,在論文中將這些錯誤列舉了出來並加以修改。然而對於莫宗堅來説這無疑是很掃面子的一件事,他為此和張益唐產生了爭執,他堅信自己的理論沒有錯,而張益唐也堅持自己的觀點。
本來學術討論有來有往也是正常的事情,但莫宗堅憤怒於張益唐不夠“尊師重教”,於是始終不肯讓他畢業。本來1987年就寫完論文的張益唐,就這樣被活生生拖到了1992年才拿到博士證書,而且畢業之後莫宗堅還不肯給他寫推薦信。
在美國,幾乎沒有學校會任用一個沒有推薦信的畢業生,這代表着導師認為他在學術上有問題。就這樣,沒有推薦信的張益唐不得不到處打工來維持生活,最艱辛的時候甚至在快餐店裏當服務員端過盤子,曾經的數學天才淪落至此,令人不得不為之嘆息。
後來北大老師聽説了他的處境,問他願不願意回國,可以來北大任職當教授,但張益唐拒絕了。他之所以不回國,一是心裏憋着一口氣,想要靠自己的努力出人頭地;二是國內當時的學術界還不夠平靜,他想要留在美國繼續鑽研未完成的學術研究。
其實這個決定無關利益,無論是從前的落魄,還是後來的功成名就,張益唐的態度始終沒有變過,他説:“我的心很平靜。我不關心金錢和榮譽,我喜歡靜下來做想做的事情。”
在端盤子打工的那幾年,張益唐就是靠着這種心境堅持了下來,並且從未放棄關於數學的研究和學習。1999年,在一個朋友的幫助下張益唐終於得以回到闊別了7年的校園,美國新罕布什爾大學聘用了他,讓他在數學系任講師的工作。
在新罕布什爾大學,張益唐當了十餘年的數學講師,雖然默默無聞,但他始終在課餘時間專注於自己的學術研究。一直到2013年5月,他終於在自己研究的“素數間隔”問題上有了重大的突破,證明了“孿生素數猜想的一個弱化形勢”,在這個數學領域最著名的猜想邁出了革命性的一大步。
此時的張益唐已經58歲,他甘於平淡,在學術領域潛心研究多年,才終於有了無比重大的突破。人們將他稱為數學界的“掃地僧”,所有遲來的榮譽終於在這之後盡數迴歸了張益唐的身旁。2014年一年,他就獲得了羅夫·肖克獎、柯爾數論獎、麥克阿瑟天才獎,第二年又獲得了求是傑出科學家獎。
2016年,張益唐開始在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擔任數學系終身教授,接着開始回國活動,2018年擔任山東大學潘承洞數學研究所所長。他目前經常回中國進行講學和研究,用自己的行動告訴了學子們“持之以恆,必有收穫”。
中國科學院院士王元評價張益唐:“他真正做到了淡泊名利,幾十年裏默默耕耘,始終關注着大問題的進展,時刻想着攻克大難題。”其他不願回國的學術人才或多或少都會招致一些非議,張益唐卻用自己在學術上鑽研的精神獲得了中美兩國學子的尊敬,實屬不易。如今張益唐已經年過六旬,但他依舊在學術領域鑽研着,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所有人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