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小燕趣聞新發現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秦武安君白起
白起指揮許多重要戰役,平生大小70餘戰,沒有敗績。伊闕之戰殲滅韓魏24萬聯軍,徹底掃平秦軍東進之路。大破楚軍,攻入郢都,迫使楚國遷都,楚國從此一蹶不振。長平一戰一舉殲滅趙軍45萬人,開創了中國歷史上最早、規模最大的包圍殲敵戰先例,奠定了自己被後世尊為一代名將的基礎。據梁啓超考證,整個戰國期間共戰死兩百萬人,白起據二分之一。
白起的作戰指揮藝術,代表了戰國時期戰爭發展的水平。白起用兵善於分析敵我形勢,然後採取正確的戰略、戰術,對敵人發起毀滅性的進攻。如伊闕之戰中集中兵力,各個擊破;鄢郢之戰中的掏心戰術,並附以水攻;華陽之戰長途奔襲。長平之戰以佯敗誘敵,使其脱離既設陣地,爾後分割包圍戰術,全殲敵軍。
白起與廉頗、李牧、王翦並稱為戰國四大名將,並且被列為戰國四大名將之首,名列武廟十哲。
漢淮陰侯韓信
韓信,西漢開國功臣,中國歷史上傑出的軍事家,“漢初三傑”之一。為漢朝的天下立下赫赫功勞,韓信一生主要有六大戰役,暗度陳倉(出陳倉定三秦之戰),京索之戰,安邑之戰,井陘之戰(背水一戰),濰水之戰,垓下之戰,無一不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戰爭典範。秦國名將章邯,魏王豹,龍且,西楚霸王項羽等人都敗於韓信之手。
韓信是中國軍事思想“謀戰”派代表人物,被後人奉為“兵仙”、“戰神”。“王侯將相”韓信一人全任。“國士無雙”、“功高無二,略不世出”是楚漢之時人們對其的評價。
蜀漢丞相諸葛亮
諸葛亮在軍事這一塊是戰略家和軍事家。他不僅為蜀漢提出了軍事戰略《隆中對》,而且為此戰略的實現奉獻了自己的後半生。無論在用人、外交、南征、北伐、後勤、治軍,還是在作戰指揮等方面,諸葛亮都表現出卓越的智慧與才能。
諸葛亮推動了中國古代戰略的發展。青年時的諸葛亮便提出劉備在亂世定天下的大計,在該集團寄人籬下的時候,大膽提出爭取三分、最終統一全國的可操作的方案。
諸葛亮了中國古代戰術的發展。諸葛亮推演兵法,創八陣因,取得重大戰術突破,成為冷兵器時期中國最有名的陣法之一。後人對此推祟備至,認為八陣圖的妙處,是孫子、吳起所沒有的。
諸葛亮推動了中國古代軍事技術的發展。諸葛亮注重改進武器裝備,發明木牛流馬,改進連弩,關心武器裝備質量,組建當時的特種弩兵,傳為千古美談。
諸葛亮推動了中國古代徵兵制度改新,中國很早就有抓取少數民族作為軍卒的傳統,但是這種方式是帶有強迫性質的,少數民族士兵的地位和忠誠度都比較低下,而且與政府的關係比較鬆散。而諸葛亮則發展起一套成本較低而且效果較好的少數民族,有些類似於僱傭兵,但又混雜了志願兵的成分在裏面。
諸葛亮發展了中國古代軍隊建設的經驗。諸葛亮強調以法治軍,對部隊進行典章制度的教誨。提倡集思廣益,鼓勵部屬“勤攻吾之闕”。重視後勤保障,從發展農業生產人手,增加軍糧儲備,從增加技術含量人手改進軍糧運輸。在他的治理下,連遭慘敗的蜀軍變成了“法令明,賞罰信,士卒用命,赴險而不顧”的強軍。
諸葛亮發展了中國古代以弱勝強的軍事思想。諸葛亮不憑天命,注重人的謀略作用。提出聯吳抗曹思想,運用外交配合軍事,依靠同東吳結成的兩個弱者的聯盟,共同抵抗強大的曹魏。
諸葛亮形成了獨特的軍事理論。流傳有諸葛亮兵法,即兵法24篇。雖然影響不及孫子、吳子,並且有佚失,但是也留下了很多有價值的觀點。
唐尚書右僕射衞國公李靖
李靖出將入相,聲名無人能及,為大唐名將之首。晉陽起兵後,效力唐朝。從平王世充和竇建德,南平蕭銑和輔公祏,北滅東突厥,西破吐谷渾,為唐王朝的建立及發展立下赫赫戰功。
李靖在李淵統一全國和李世民征討東突厥的戰爭中,參與指揮的戰爭無數,功績卓著。其中影響比較大的是江陵之戰、丹陽之戰和平定東突厥的戰役。
江陵之戰,李靖率軍直逼江陵城下。圍困江陵後,李靖下令將所繳獲的敵人的舟船全部放散到江中,以迷惑蕭銑的援兵。長江下游的蕭銑援兵見江中到處都是遺棄散落的舟艦,以為江陵已破,都疑懼不前。蕭銑見援兵不至,被迫向唐軍投降。援軍後知江陵已破,也投降了唐軍。
丹陽之戰,提出了“引蛇出洞”之法,先派老弱之兵攻擊敵軍,引敵出城,大軍列陣在後,伺機反擊。敵軍果然中計,李靖親率水陸大軍進行反擊,敵軍猝不及防,被唐軍殺得大敗。然後李靖率輕騎兵晝夜兼行,突然出現在丹陽城下。輔公祏沒有想到唐軍如此神速,無心固守,帶兵逃走,途中被唐軍俘獲,江南地區全部平定。
平定東突厥之戰,李靖先是採用離間之計,派間諜挑撥突厥頡利可汗和心腹的關係,使得頡利心腹大將投降李靖,突厥實力大損。然後他不顧嚴寒天氣,乘機夜襲頡利可汗的守城定襄,一舉攻入城內,頡利可汗倉皇逃走,又遭李勣軍隊的打擊,被迫請求講和內附,意欲贏得時間,以捲土重來。唐太宗派使者前去撫慰頡利可汗。李靖看破了頡利可汗的企圖,決心趁機消滅頡利可汗。遂率軍連夜進擊,頡利可汗缺乏戒備,再度逃走,本想北過大漠,又遭到李勣阻擊,不久被擒獲,東突厥從此滅亡。
司空英國公李勣
李勣出身高平北祖上房徐氏 ,他早年投身瓦崗軍,後隨李密降唐。一生歷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他隨唐太宗李世民平定四方,兩擊薛延陀,平定磧北。後又大破東突厥、高句麗,成為唐朝開疆拓土的主要戰將之一。他出將入相,功勳卓著,主要戰績有平定四方,大破東突厥,開疆擴土,消滅高麗句。
從加入瓦崗軍開始,就是智勇雙全的一員良將,多次單獨擊敗王世充,在殺死張須陀、擊破宇文化及等戰中也有出色表現。投唐以後,得到李靖和李世民的指點,作戰水平更加突飛猛進,成為唐初數一數二的絕代名將。李勣一生經歷戰陣無數,早在瓦崗寨時,他從李密征戰,就為瓦崗軍立下了汗馬功勞;歸唐後,又屢從唐太宗征討,平王世充、滅竇建德、伐劉黑闥,為唐朝的建立立下了不朽功勳;後來在攻亡東突厥、平定薛延陀、擊滅高句麗等重大對外軍事戰役中,都做出了重大貢獻李靖內戰只參與了平定南方的統一戰爭,外戰北滅東突厥,西破吐谷渾,從無敗績,戰無不勝。後太宗伐高句麗而不勝,到高宗朝被李勣統兵滅掉。
漢太子少傅張良
秦末漢初傑出謀臣,西漢開國功臣,政治家,與韓信、蕭何並稱為“漢初三傑”。
張良的功績在於給劉邦出謀劃策,張良在整個楚漢爭霸及以前的推翻秦朝政權的戰爭中,表現了其非常卓越的軍事政治才華,秦末農民起義中,張良率部投奔劉邦,不久遊説項梁立韓貴族成為韓王,為韓申徒。以韓申徒之職率軍協助平定關中,劉邦西入武關後,在嶢下用計破敵;鴻門宴上幫助劉邦脱離險境;灞上分封時“為漢王請漢中地”。後韓王成被項羽殺害,復歸劉邦,為其重要謀士。楚漢戰爭期間,“長計謀平天下”,都為劉邦所採納,提出不立六國後代,聯合英布、彭越,重用韓信等策略,又主張追擊項羽,殲滅楚軍。漢朝建立,封內留侯。劉邦曾贊其“運籌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外,子房功也”。
齊大司馬田穰苴
田穰苴是繼姜尚之後一位承上啓下的著名軍事家,曾率齊軍擊退晉、燕入侵之軍,因功被封為大司馬,子孫後世稱司馬氏。後因齊景公聽信讒言,田穰苴被罷黜,未幾抑鬱發病而死。由於年代久遠,其事蹟流傳不多,但其軍事思想卻影響巨大。
齊國的大軍事家田穰苴是在齊國處於水深火熱之時臨危受命走上歷史舞台的。在記載中,田穰苴就指揮了一場對抗晉、燕聯軍的戰役,結果是聯軍望風而逃,田穰苴只是整頓了一下部隊,不折損雙方的一兵一卒,就贏得了勝利,做到的保境安民。
在春秋時期,諸侯之間的所謂戰爭其實是貴族之間的一場事關榮譽的遊戲。統帥一定是貴族,即使不是國君,也是卿大夫之類。統帥的威嚴其實來自於身份,也就是血統的高貴。但在春秋末期,隨着第一代兵家田穰苴、孫武等人的出現,戰爭有了截然不同的含義。田穰苴是田氏的庶子,孫武也不是公卿大夫,他們統率部隊靠的不再是血統給予的身份,而是軍法。田穰苴提出了許多關於軍隊的理論,如治軍嚴明,令出必行,不戰而屈人之兵等。田穰苴一生鑽研兵書,熟讀《六韜》、《司馬法》等兵書,在此基礎上編寫《司馬兵法》一書,為後世子孫留下珍貴之軍事理論,具有軍事教育意義。
吳將軍孫武
孫武,齊國人。齊國內亂後,孫武毅然到了南方的吳國,潛心鑽研兵法,著成兵法十三篇。公元前512年,經吳國謀臣伍子胥多次推薦,孫武帶上他的兵法十三篇晉見吳王。在回答吳王的提問時,孫武議論驚世駭俗,見解獨特深邃,引起了一心圖霸的吳王深刻共鳴,連聲稱讚孫武的見解,並以宮女180名讓孫武操演陣法,當面試驗了孫武的軍事才能,於是任命孫武以客卿身份為將軍。公元前506年,吳楚大戰開始,孫武在柏舉之戰中指揮吳國軍隊以三萬之師,千里遠襲,深入大國,五戰五捷,直搗楚都,創造了中國軍事史上以少勝多的奇蹟,為吳國立下了卓著戰功。
孫武被後人尊稱其為孫子、孫武子、兵聖(兵家至聖)等。其著有鉅作《孫子兵法》十三篇,為後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譽為“兵學聖典”,置於《武經七書》之首。他撰著的《孫子兵法》在中國乃至世界軍事史、軍事學術史和哲學思想史上都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並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哲學等領域被廣泛運用。被譯為日文、法文、德文、英文,該書成為國際間最著名的兵學典範之書。
魏河西郡守吳起
在魏國期間,吳起主持了攻略秦國河西之地的一系列戰役。最終盡取河西,使得秦國只能退守洛水,不敢東顧。為了奪回河西,公元前389年,秦國發舉國之兵五十萬攻打陰晉。吳起以五萬新兵,加戰車五百兩,騎兵三千騎大敗秦軍,此戰便是歷史上著名的陰晉之戰。此戰之後吳起親自挑選並訓練的魏武卒揚名天下,成為春秋戰國時期精鋭的代名詞。
吳起逃離魏國前往楚國。吳起到楚國後,楚悼王馬上任命他為國相。在楚悼王的支持下,吳起開展了一系列的變法改革。吳起制定律法並公佈於百姓之中;取消三代後貴族的爵祿,並停止對疏遠貴族的供給,並將國內貴族充實到偏遠之地;裁汰冗官,禁止各種説客,杜絕假公濟私的行為;將“兩版垣”為四版築城法,建設楚國國都郢。在吳起的一系列變法下,楚國快速強大起來,向南平定了百越,將疆域擴展到洞庭湖、蒼梧郡一帶;向北吞併了陳國和蔡國,並擊敗了魏、趙、韓的聯軍;向西討伐了秦國;使得各諸侯國非常畏懼。
吳起的軍事思想主要集中於《吳子兵法》。在《吳子兵法》中,吳起主張把政治和軍事結合起來,對內修明文德,對外做好戰備,兩者必須並重,不可偏廢。在政治、軍事並重的前提下,吳起更重視政治教化,用道、義、禮、仁治理軍隊和民眾。吳起還從戰爭起因上將戰爭分為義兵、強兵、剛兵、暴兵、逆兵等不同性質,主張對戰爭要採取慎重的態度,反對窮兵黷武。
燕昌國君樂毅
樂毅最有名的應該就是合縱攻打齊國,因為當時齊國非常強大,無論哪一路諸侯都不能單獨對抗,所以他想了一個辦法,聯合了其他四個諸侯國一起進攻齊國,本來各個諸侯心都不是很齊,但是經過樂毅多次分析利弊,終於説服四國國君答應把自己的士兵交由他指揮。而在他的指揮下,聯軍節節勝利,半年的時間他已經攻下齊國72座城池,樂毅之名一時名動天下。樂毅率五國軍隊攻齊成就的千古佳話,對後世影響深遠,是中國古代比較典型的聯盟攻堅戰役,而當時他在《報燕惠王書》中提出的很多想法對後世用人用兵都非常有幫助。與燕昭王的君臣相敬也稱為後人效仿的典範。
他在《報燕惠王書》中提出的國君用人的思想,對封建帝王在用人問題上提出了要求,他與燕昭王在興燕破齊的事業中建立的君臣情誼,為封建社會的賢人志士所向往。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