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這一年,是高中階段最辛苦的一年。很多高三學子奮力拼搏、挑燈夜戰,就是為了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績,看到孩子這麼努力學習,家長想為孩子分擔一些壓力。
怎麼分擔壓力呢?學習肯定是孩子的事情,這個還要靠孩子本身,那隻能從生活、高考志願填報等方面讓孩子少些煩惱了。
相比之下,高考志願堪比第二次高考,於是乎,家長們把目光聚焦在高考志願填報。
但是,什麼時候研究高考志願填報,是很多家長糾結的問題。一般來説,在三四月份開始研究較為合適,這個時候孩子已經進行過模擬考了。
那就可以開始收集各類高校招生的動態資料,進行分類整理,做好充足的準備,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孩子減輕高考後填報志願的煩惱。
這裏説三四月份,有些家長可能沒時間,也可以更提前一些準備,有時間就收集,也是不錯的。
現在高考志願填報多了個很明顯的變化,便是有各種各樣的志願填報機構,並且不少家長都熱衷於通過志願填報機構來幫助孩子選擇更為合適的志願。
其實,這可以反映出家長們對於高考志願填報知之甚少,可是,志願填報機構真的就能填出最滿意的志願嗎?未必,家長和考生本人才更瞭解要往什麼樣的方向進行發展。
話説回來,家長要研究和了解高考志願填報,最基本的肯定是瞭解相關高考志願填報相關概念,如錄取分數線的劃定、志願調劑、線位差、各層次大學優勢、各種專業的特點等。
可以看出,要學得真不少,對於一些家長而言,這些知識較為抽象,不是一下子就能明白的,需要反覆學習才行,但現在科技如此發達,手機和電腦可以幫助家長快速掌握相關內容。
要注意的是,志願填報更多的是數據上的比拼,比如説某個地區的某個大學歷年錄取分數線,在高考成績出來後,初步確定目標院校的錄取分數線、專業線等。
一定程度上,還存在概率問題,掌握的數據信息越多,才能更有把握,收集數據要花費不少時間,家長有工作的情況下還是蠻辛苦的。
經過一段時間學習之後,工作之餘,可以進行實戰演練,根據孩子在模擬考中取得的成績來模擬實戰。比如説孩子在模擬考中,總成績600分,那就以600分為準,問問孩子想要報考哪個地區的學校。
然後更為深入瞭解相關地區的大學,有哪些大學和專業,600分的情況下,有不錯的選擇。基於此,能較為準確的找到適合孩子的大學和專業。
總之,家長最好不要在高考成績出來後再去研究志願填報,在時間上會比較緊張,提前瞭解掌握更多的信息,才更有把握。
這裏建議的是三四月份的時候去研究,家長們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做出調整,有些家長很忙,每天閒下來的時間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