鰲拜要將蘇克薩哈滅門, 索尼、遏必隆甚至是孝莊為何袖手旁觀
文/炒米視角
清初各貝勒共領軍政。努爾哈赤也好,皇太極也罷,都不是實際的皇帝。而更像滿洲共主,皇太極只是親領上三旗,實力大過單個的下五旗而已。
所以共主早喪,“諸侯王”就有崛起坐大的可能。多爾袞就是諸侯王崛起典型。他崛起後,把自己統領的正白旗納入上三旗,把豪格的正藍旗給踢進下五旗,從此,上三旗便成了“正黃、正白、鑲黃”。
所以多爾袞活着的時候,順治只是名義上的皇帝。他甚至連“共主”都不是。鰲拜打擊蘇克薩哈的過程,其實本質上,就是各“諸侯”之爭。
而“四大輔臣”,本質上就是”上三旗”的三個“諸侯”。在“正白旗”最如日中天的時候,順治得裝孫子叫多爾袞“皇父攝政王”。所以多爾袞死後,“正白旗”就面臨着”秋後算賬”,果然蘇克薩哈識時務為俊傑,反正過來。所以順治很受用,這樣你不用撕破面子,又解決了多爾袞遺留問題。正白旗也得以留存於上三旗。
但新的問題也隨之而來,順治臨終前,考慮到多爾袞一旗獨大,對權力結構造成破壞。決定上三旗出四個輔政大臣,這種三角形權力結構就變成了不規則四邊形,穩定一下子就成了大問題。又到了主幼國疑的時候了,所以當”滿清第一巴圖魯”鰲拜開始飛揚跋扈的時候,其他勢力都是容忍的。因為畢竟當時“外患”大於“內憂”,總要有個話事人麼,畢竟康熙年幼尚未親政。
但實際當時形勢也是在不斷變化,正黃旗趨於新舊更替,畢竟索尼年紀大了。並且受漢化教育的新一代康熙也在茁壯成長。政壇上剩下了一個正白旗對兩個鑲黃旗的局面。遏必隆維護鰲拜就是維護同旗,所以他最終成為一個從犯。情況急轉直下,所以孝莊一邊籠絡着鰲拜,一邊抓緊給康熙娶親,以加快”親政”的步伐。一旦皇帝“親政”,其他旗的人就明白自己應該往哪裏站隊。
所以鰲拜是權臣麼?自然不是,他只是一個蒙着頭做着“諸侯”夢的狗,他逐步把自己變成了自己曾經最為厭惡的多爾袞。所以索尼死了,皇帝親政了。他仍視這個16歲的少年為無物。鰲拜是一介武夫,根本不懂政治,他不明白自己怎麼就爬到了權力巔峯,怎麼又墜落懸崖。他不明白蘇克薩哈其實不是他的敵人,而是和自己一樣的悲劇人物而已。
鰲拜殺蘇克薩哈,其實也是在殺自己。這個道理索尼是非常清楚的,索額圖也應該明白。他們什麼都不講,什麼都不做,因為他們知道時代已經變了,自己只有站在皇帝的一邊,將來才不至於死無葬身之地。但索額圖後來嚐到權力滋味後,也犯糊塗了,不過那是後話了。
而孝莊才不是袖手旁觀,那麼多兇險政治經驗走過來的孝莊,很清楚這意味着什麼。然而當外部矛盾弱化後,上三旗越是自相殘殺,勢力越削弱,他孫子的帝位才越穩固。所以結婚,親政,才是當務之急。搞鰲拜,其實只需要等待,等待你鰲拜開始犯眾怒,那麼機會就來了。只是康熙的做法,連孝莊也沒想到。那像一隻護食的小狗。手法幼稚,但卻兇光畢露。從此孝莊也明白了,這個孫子將比自己的兒子強一萬倍。從此不再幹預他的決策,而是給予他需要的幫助。
清朝從康熙除鰲拜之後,才真正進入到皇權時代。到了雍正設立軍機處,才真正形成皇權專制制度。
文/炒米視角
原創首發,歡迎關注或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