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潘志賢 實習生 李旭陽
“經濟解決的是今天的問題,科技解決的是明天的問題,只有教育才是解決後天的問題。”西安交通大學副校長鄭慶華這樣説,教育強大是國家強大、民族強大的堅強底座。
對河南這樣一個強人口弱教育的大省來説,這一問題更為複雜。經濟學上有一個術語叫“比較優勢”,為尋河南高校的比較優勢,近日,河南省委組織部、河南省委教育工委、河南省教育廳共同舉辦了為期4天的河南省特色骨幹大學和特色骨幹學科建設高校主要領導幹部研討班(下文簡稱“研討班”),邀請河南省17所高校負責人、學科帶頭人以及外省專家,共商大學教育“破局之道”。
未曾謀面的大學教授
“大學4年我一次也沒見過我們學校的院士、大牌教授……”這是不少大學畢業生的心裏話。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理工大學校長張清傑在研討班上説,長期以來我國多數大學教授給本科生上課的比例不超過50%,大牌教授、院士更是寥寥無幾。
江南大學原副校長金徵宇也強調,大學必須要重視本科教育,如果為了排名、數據等“名聲”忽視了本科教育,那高校就和研究所沒什麼區別。
為了讓教授走上講台,2017年教育部出台教改20條,提高教學業績在評聘中的比重。世界其他大學校長看到後覺得不可思議,在他們看來,諾獎得主、大牌教授給本科生上課既是榮譽,也是責任。
我國大學對此也做了種種努力。“我帶頭給本科生上課,同時鼓勵院士、大牌教授上講台,而且是從大一開始上課。”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北工業大學材料學院院長李賀軍説,“另一方面,學校的一流實驗室、科創平台都向學生開放,學生的畢業論文的選題90%以上來自國家項目。”
為打造好學樂教的文化氛圍,西安交大每月舉辦兩次領軍學者系列講座。同時寄望於技術革命。西安交大副校長鄭慶華介紹,該校在2015年建立了教育教學大數據平台,通過大數據技術對每個學生進行精確畫像、個性化培養,目前在校師生127項業務都可以在這個平台一站式完成。
廣而不精的大學現狀
張清傑指出了我國大學教育的另一個癥結,“我們辦學規模和學生人數都是世界第一,但是學生質量不高、學科特色不明確。”
鄭慶華也列出一組數據:2016年我國學者發表了42.6萬餘篇論文,從數量看上已是世界第一,但是高引用和熱點論文量還不及美國一半。
“大學教育的發展不是補短板,而是強優勢。”張清傑表示,大學教育要和實踐、產業、技術革命緊密結合,才能找到最重要的發展道路。
金徵宇指出了河南的一大優勢,作為糧食大省,全國大概三個饅頭就有一個來自河南,食品工業全國第二,僅次於山東,有發展食品相關專業的好基礎。河南工業大學校長卞科對此深以為然。
卞科介紹,河工大的前身鄭州糧食學院是50年代全國唯一的糧食院校,形成了糧油食品傳統優勢學科,累計獲國家科技進步獎14項、國家教學成果獎3項。接下來打算面向市場,大力支持漯河、許昌等食品產業集聚區,打通產、學、研的壁壘,在食品領域做大做強。
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以工業無人機為突破口。據該校副校長李光惠介紹,該校1999年以前鄭航隸屬於航空工業部,具有50餘年服務航空工業經歷。為加快產學研一體化建設,2015年學校與中航工業集團公司簽訂全面戰略合作協議,學生有更多的機會走出校門,參與的科創項目也有機會見到“真傢伙”。
去年,鄭航研製的“鄭航一號”工業無人機正式亮相,與“大疆”無人機不同,“鄭航一號”載重200公斤,可連續飛行8小時以上,為黃河流域生態環境監測、大氣污染監測和智慧農業建設提供了新方案。
1962年,誕生於英國的華威大學是一所新大學,在不足百年時間裏成長為比肩牛津、劍橋的世界名校。張清傑道出“玄機”,華威在創辦時抓住了英國當時的產業經濟轉型機遇,將大學教育與當地經濟緊密聯合。上個世紀60年代時,華威破釜沉舟砍掉自己的王牌專業——造船工業,舉全校之力發展創意產業(藝術和動漫產業)和現代服務業,與英國經濟一同登上“領獎台”。
和華威大學一樣,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斯坦福大學抓住二戰和硅谷崛起的機遇,變革過時的人才培養體系,最終實現彎道超車。
對空言説的大學課堂
金徵宇發現,為留學生上課時他們會不斷提問,常常把課堂變成學術沙龍,而中國學生很少提問,好像是在給自己上課。
鄭慶華一針見血地指出,評價體系的片面化忽視了學生的人格、心裏、情感方面,陳寅恪在北大時候倡導“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在分數面前,在應試教育面前顯得非常蒼白。另一方面,傳統的單聲道教學也導致學生缺乏質疑精神、挑戰精神。
UCLA(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副校長Cindy fan指出,單聲道的課堂教學模式是掣肘一流本科教育質量的最大短板,課堂缺乏互動和討論。斯坦福大學校長漢尼斯曾説,中國大學上課以講座式為主,小組討論的方式很少,學生不敢提問、不敢質疑;牛津大學漢密爾頓校長也認為,中國大學生缺乏創造性思維,缺乏敢於挑戰權威的勇氣。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國工程院院士陳衞在接任江南大學校長後,借鑑外國大學的長處,為了改變單聲道的教學模式,強化師生溝通,他堅決要求把教室的桌椅換成可移動的,舉辦各類讀書會,鼓勵學生暢所欲言。
“行有不得,反求諸己。”鄭慶華説,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的人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和最終目的。為此,西安交大改革僵硬的教學體系,創立本科生院,創建了通專融合的培養模式;所有本科生以30:1的師生比選聘學業導師;給學生更大的自主權,基礎課老師可以自由選擇;實行教考分離制,期末委託第三方命題。
據教育部統計,2019年全國大學生(含專科)總規模達4000萬。“大學之道不在於規模大小、位次前後,而在明德親民。”正如張清傑所強調,大學要立德樹人、育人為本,“我們的大學要為4000萬學生負責,更要為4000萬學生背後的家庭負責。”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