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備考,有兩類學生需要改掉這2個習慣,現在就得改

高考備考臨近尾聲,孩子們都開足馬力每天跟着老師進行着總結性複習和刷題。但是就有那麼一些學生,也不知道是不是壓力的問題,始終進入不了狀態,看似在學習,其實卻沒有轉動腦筋。

有的學生時常會問自己:我明明很努力可為什麼一直只能考這點分。那麼請你寫出這兩天你究竟做了哪些關於學習的事,收穫了什麼。一旦你開始寫下來,你就不會有這種疑問了。很多學生都記不清昨天你究竟學了什麼、學到了什麼。

大部分成績薄弱的學生太多的時間被碎片化的信息消耗,還誤以為自己是在學習,例如你在看這篇文章,你如果僅僅是讀一遍,什麼都不去做,你是在學習麼?這篇文章放在這,叫信息,你能汲取到多少,通過這篇文章能改變你哪些觀點或行為,這才叫學習。

其實真正消耗一個學生學習成果的不是玩樂。而是那些用來營造努力幻覺的假象。

還有的同學自豪於自己的意志力,認為努力做到最好就能會超越。其實意志力這種東西幾乎不存在。

與其努力提高自己的意志力,不如給自己創造更好的學習環境與心境、於是無需調用意志力,還能高效率的領悟到東西。

這個觀點可能和很多學生的認知是不同的。但事實就是如此!在高三的學習中,如果你需要你的意志力來調動你的行動,那麼終將崩潰。

你必須自問自己在剛剛過去的40分鐘到底收穫了什麼?否則,你的學習不但是浪費時間,而且是一種煎熬。

你要始終想着學習的時候你究竟能得到什麼,已經得到了什麼,還會得到什麼,每個時間段都有明確的收穫,這就是主動學習。在這種心態下,每天學十幾個小時是常態。要注意,做到長時間高效學習的核心秘訣是,讓自己每時每刻都感覺到明顯的實在的收穫。

還有很多學生,願意為了逃避思考,而做任何事!

那些課上努力做筆記的學生,通常是看起來最努力的學生,但絕對不會是最優秀的學生。也就是所謂的“劣質勤奮者”。

這類學生往往深得老師喜愛,但成績卻很差,差到令人詫異。這類學生上課只顧抄筆記,卻錯過了思維升級的機會;天真的以為把知識記在本子上,知識就是自己的了。但是筆記本和錯題本幾乎就沒翻開過第二遍;問問題總是問:老師這道題該怎麼做。卻不思考為啥在某個點卡殼。這樣問問題跟看參考答案有什麼區別。

這類學生,我希望你能意識到,你只是在用時間的量,給自己製造勤奮的假象,讓自己大腦休息的心安理得。

撇開自己的惰性,讓複習做題的時候大腦跟着同步起來,讓時間變得有意義起來,而不是去無節制的消耗掉。

學會徹底的放鬆與緊張的複習相結合,所謂勞逸結合,用有限的課間時間做些有氧的運動,調節好自己的大腦,然後深呼吸幾下。我特別不建議那些一坐一上午或一下午不動的“學霸”,人非機器,給自己放鬆一下很有必要,越到最後關頭,越要把自己狀態調節好。

別人的自我調節方式對他有用,可能用在你身上卻不見得那麼好,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一棵樹要長得更高,接受更多的光明,那麼它的根就必須更深入黑暗。但凡不能殺死你的,最終都會使你更強大。一個人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種生活。不能聽命於自己者,就要受命於他人。——尼采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22 字。

轉載請註明: 高考備考,有兩類學生需要改掉這2個習慣,現在就得改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