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為何會有百姓認為“狸貓換太子”是一個真實的事情

由 谷太枝 發佈於 經典

評點最近的熱播劇,《清平樂》必須有一席之地。這部由小説《孤城閉》改編過來的電視劇,以歷史上的北宋為時代背景,講述了一個遊刃於朝堂之事與兒女情長之間的宋仁宗的故事。不過,不可否認的是,這部劇的熱播跟宋仁宗本身就擁有的超高人氣也是息息相關的。

説起這宋仁宗,就不得不提一下古代各類志怪小説給他安排的玄幻出身:狸貓換太子。簡單來説,就是一個後宮嬪妃為了穩定自己的地位,用一隻剝皮狸貓來偷換另外一個妃子的兒子的故事。而被狸貓偷換掉的主人公,就是咱們的宋仁宗。也就是説,這宋仁宗自出生開始,就自帶緋聞。

要説,這樣一個充滿創作性意味的故事,本不應該引人相信才對。畢竟,不管怎麼説:人,都不可能生出一隻狸貓 !但是,令人不可置信的是:這個故事在民間卻有着不小的粉絲基礎。而且,為了讓故事情節更加飽滿且充滿趣味性,人們還給它額外增加了不少情節,比如説包青天審案。從這樣的發展中可以知道,這民間不少百姓都是願意去相信這個荒誕不羈的故事的。

那麼,就有人會好奇了:老百姓們為何會願意相信這樣一個虛假的故事呢?難道是因為古人過於迷信?認為世上的確有人就會生出異物?不,絕對不是因為這樣簡單的原因。這個故事之所以會使得百姓們真假難辨,其內在原因有以下兩個方面。

首先來説,這個故事並不是空穴來風。它在基於真實的基礎上,又加入了藝術創作,這樣虛虛實實的結合之下,就使得人們對這個故事的真假,產生了迷惑。

據《宋史》中記載:初,仁宗在襁褓,章獻以為己子,使楊淑妃保視之。仁宗即位,妃嘿處先朝嬪御中,未嘗自異。人畏太后,亦無敢言者,終太后世,仁宗不自知為妃所出也。從這裏可以得知,宋仁宗本就不是太后親子,但是一來説他本人不知道,二來説周遭沒人敢對他説出真相,所以宋仁宗一直以為自己是章太后親生。

但是,真相終究有浮出水面的一天,史書記載:後章獻太后崩,燕王為仁宗言:陛下乃李宸妃所生,妃死以非命。雖説中間沒有發生狸貓換太子的戲碼,但是如此充滿爆炸性的“新聞”,就在民間炸起了水花。

況且,宋仁宗知道真相以後,悲痛不已,隨後就追封了自己的親生母親,而且還親自主持了章懿太后(宋仁宗為母親選的諡號)的開館遷葬。也就是在這次開館中,得出了章懿太后並不是死於非命的結果。如此幾番折騰之下,宋仁宗的出身就引起了百姓們地熱議。然後,在原有的基礎上,故事就開始逐漸被加入了玄幻色彩。

其次,這樣的故事並不是頭一次出現,歷史上本就發生過類似的事情。有了類似的先例以後,“狸貓換太子” 自然會引起人們的興趣。

在古書《古文周書》中,就曾經記載過一則這樣的故事:大意是説,當年周穆王的妾室越姬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就趁王后不備,用“塗以彘血”的鳥兒更換了王后親子。後來,越姬的陰謀被發現,越姬也得到了應有的懲罰。

從這個故事可以知道,後宮的女子們為了給競爭對手下絆子,那是什麼昏招都敢用。有了這樣的歷史故事為背景,狸貓換太子的故事也就不顯得那麼突兀,甚至略帶玄幻的出身,也成了宋仁宗能登基的佐證:天降異象,必是有能人要出。

況且,如果説上面的故事離宋朝還有些距離的話,那麼《明史》中記載的萬貴妃毒害朱見深子嗣、導致明孝宗已經好幾歲還東躲西藏的事情,就離宋朝沒那麼遙遠了。《明史》中記載到:稍哺粉餌飴蜜,藏之他室,貴妃日伺無所得。至五六歲,未敢剪胎髮。時吳後廢居西內,近安樂堂,密知其事,往來哺養,帝不知也。

而這裏明孝宗的出生,就和後來的狸貓換太子有着異曲同工之妙。比如説這囂張跋扈的萬貴妃就如同後來的劉妃,而忍辱負重的純太后,就像是後來的李妃。而她們身邊的宮女太監們,也都能在狸貓換太子的故事裏,找到對應的人物。

不過,就和那“狸貓換太子”一樣,這個故事中的虛構成分也不少。比如説,關於萬貴妃毒害朱見深子嗣、致使明孝宗不敢暴露於人前的記載,就頗有水分。因為,朱見深的兒子有十幾個,這明孝宗也並不是唯一的倖存者。那麼問題來了,如果萬貴妃真如史書記載的那般狠毒的話,明孝宗的十幾個兄弟是如何平安長大的?可見,這古人寫書,也是很容易帶入個人情感。

不得不説,不管是從歷史角度來看,還是從發生在宋仁宗個人身上的故事來説,這“狸貓換太子”的出現,都是有鋪墊情景做後盾的。也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鋪墊,人們才會願意去相信這樣的一個故事。

不管什麼時代,都不缺少吃瓜的羣眾,尤其是在皇權至上的古代封建社會。對於百姓們來説,皇室生活本就是高遠的,但是,突然有一天,皇室爆出了驚天醜聞,而且整得世人皆知。那麼,百姓會不感興趣麼?

當初的宋仁宗在知道自己的真正身世以後,並沒有替章太后遮掩一二,而是選擇了將此事公開,然後正大光明地加封了自己的親生母親。既然皇室都不加遮掩,那麼民間百姓自然也會對這樣的事情感興趣。

於是,在全民八卦的氛圍下,後世關於宋仁宗身世的故事,就紛紛現世了。比如説元代的雜劇《抱妝盒》、明代時期的《金丸記》等,就都是這個故事的衍生劇。不過,在這些改編中,雖然也記載了李妃兒子被奪一事,但是其想象範圍還是可控的,起碼是人和人之間的對接。

然而,這樣的故事隨着人們的不斷傳播,略顯正常的故事情節顯然已經無法滿足人們的八卦之心了。於是,“狸貓換太子”這樣的故事就橫空出世了。不得不説,古人的創作能力也是十分值得肯定的。在原有故事的基礎上,逐漸加入玄幻成分,使得百姓對這個八卦的興趣越來越濃。而且,這個故事本就是真假參半,所以就會有人不禁開始懷疑:這個“狸貓換太子”其實是真的吧?因為後宮嬪妃為了陷害別人,所以使用了這麼狠毒的手段。

也就是説,這個故事的發酵,其實也是為了滿足百姓們的八卦之心。再者來説,好不容易有個機會能對皇家之事指指點點,百姓們何樂而不為呢?況且,這個八卦還是皇帝親手送出來的,可見皇帝也是願意讓此事重見天日的。有了上位者的首肯、又有了能人巧匠的不斷改編,二者結合之下,故事的真假也就越來越撲朔迷離。

所以説,這本就有既定史實為地墊的故事,然後又有後續的幾次創作,再加上人們對於八卦的天然好奇,使得這個故事的流傳度也就越來越廣。然後在不斷的傳播中,人們對它的真假也就越來越不懷疑。畢竟,存在即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