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李白紀念館地址特色風格介紹 揭秘李白的身世

由 老巧雲 發佈於 經典

新聞閣歷史事件欄目為您提供中國歷史、歷史故事、世界歷史、歷史人物、歷史圖片、考古發現、野史趣聞等一系列的歷史相關內容。

李白紀念館

李白紀念館位於四川江油市,佔地4萬多平方米,和市內的各種李白遺蹟緊密相連。李白紀念館是為了幾年李白才專門修建,最早是在1962年的時候在四川省政府的建議下開始籌備的,直到1979年的時候才正式動工修建。

李白紀念館

李白紀念館最早開館始於1982年,之後又陸陸續續增添了不少的東西進去,但是在08年的時候,汶川地震毀掉了大半的紀念館,幸好在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才重修完畢,成為了國家著名的旅遊景點。李白紀念館裏面有着很多值得一看的景點,比如其中的太白堂,歸來閣,醉仙樓等等。在館內有很多歷史資料陳列其中,太白堂是李白的序廳,之後的太白書屋用來展示李白的生平大事,而詩苑之中則收藏了歷朝歷代關於李白的經典書畫,另外還有一系列的展廳可供欣賞。

紀念館的風格特色主要以蜀地傳統建築為主,李白漂泊一生,蜀地這個他從小待著的地方有着太多他少年時候美好的回憶。三面環水,亭台樓閣,古香古色,足以讓人流連忘返。李白紀念館之中有着很多珍貴的歷史遺蹟,包括宋朝的碑文,李白的雕像,其中還曾經展覽過李白的真跡《上陽台帖》,據説這是李白唯一的手跡,價值連城。而且詩苑畫廊之中還有着很多著名的詩畫,據説光是這些畫家的作品加起來就超過1億。而且作為李白的研究中心,李白紀念館經常召開李白研究會,研究了很多李白的文章生平,而且這樣濃烈的文化氣氛也讓觀光者非常滿意,是傳統詩文愛好者不可錯過的旅遊景點。

李白的身世

一直以來李白的身世都是一個謎團,史書上關於他出生的説法也是模糊不清,甚至很多地方還自相矛盾,即使到了現在,李白的身世也依舊是一個謎團。那麼李白的身世到底是什麼樣的呢?

身世成謎的李白

一般來説李白的身世,最早最有權威性的記載只有兩個,一個是李白認的族叔李陽冰所作的《草堂集序》,還有一個則是李白生前好友的兒子範傳正所作的《唐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並序》,後來的資料基本都是從這兩者之中考證的。而這兩處對於李白的記載也是非常模糊,甚至錯漏百出。

在《草堂集序》中這麼描述:“李白,隴西成紀人,涼武昭王暠九世孫,中葉非罪,改名為姓,謫居條支,神龍之初歸於蜀。”可見李白的祖上據説是皇室後裔,只是後來逃到了西域,直到神龍年間才回來改回了本姓。而在範傳正的記載也是差不多,但是更詳細一些,李白祖上是隴西成紀人,但是因為遭逢大難,家譜已經不好找了,在隋末的時候,李白的祖上才攢逃到了西域,神龍初年,才潛回國內,恢復李姓。而這兩段記載問題比較多,根據這裏的記載李白是在李客705年回到國內才生的,但是眾所周知李白是701年就出聲了,當時李白已經4歲了,根本和記載不相符。

其次李白的祖上到底犯了什麼事情,要隱姓埋名逃到西域,甚至幾代之後回到中原還要潛回,而且李白的所謂皇室身份也沒有得到過承認。所以説其實李白的身世非常的神秘,或許和當年的李建成、李元吉扯上關係,也可能更遙遠,要追溯到李陵那個時代,甚至有人覺得李白這麼傑出的才華根本就是外星人來的,所以才有“謫仙”之名。

李白之死

李白是唐代著名的詩人,一生寫下了無數的詩歌,給後世留下了寶貴的文學遺產。李白所寫的詩歌,寥寥幾字就表現出了無盡了意境,飄逸而靈動,給人留下了無盡的遐想。那麼,被後世尊稱為詩仙的李白又是怎麼死的呢?

李白影視形象欣賞

關於李白之死,一直沒有一種統一的説法,眾説紛紜。可信度較大的有三種:一是病死,二是醉死,三是溺死。李白病死的可能性很大,根據史料的記載,李白病逝那一年已經六十二歲高齡了,李白知道自己的死期已到,於是在臨終前寫下了《臨終歌》這一篇詩歌交給了至交好友李冰陽。《臨終歌》是李白對自己一生的一個高度概括,字詞間流露出李白對自己生命流逝的不甘以及對自己沒有完成事業的懊悔。同時,《臨終歌》也可以説是李白寫給自己的墓誌銘。

第二種説法便是李白其實是醉酒而死的。李白是一個嗜酒如命的酒鬼,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實。根據《舊唐書》裏的記載,已經六十二歲高齡的李白還是嗜酒如命,最後因過度飲酒而醉死在了宣城。這種説法有一定的史料依據,但卻缺乏佐證,可信度也並不怎麼高。

關於李白之死的第三種説法便是李白其實是溺死的。李白是溺死的這種説法在史料中並沒有任何的記載,只流傳在民間。相傳有一日,李白泛舟於江上,一邊喝酒一邊賞月。因為喝醉了酒,李白看到水中的月亮就按捺不住了,跳進江中撈月亮,最後月亮沒有撈上來,自己卻永遠的沉在了冰冷的江水中。

不管李白到底是怎麼死的,李白之死跟他參與永王作亂謀反有一定的關係。


 

 

郭子儀與李白

有人説郭子儀和李白是往年交,郭子儀在軍中犯事被李白所救。李白參與反叛,郭子儀聽聞後願用自己的官爵來買李白的罪行,後李白逃過一劫,被流放到了夜郎。後人稱讚兩人的友情説李白能識人,郭子儀能報恩。

話劇《李白》劇照

這段生死交情一時成為美談,但是這件事是真的還是假的呢?實際上可信度還是比較大的,當時的唐朝文化風氣很盛,不少官員本就是文人。李白在有段時間是唐玄宗眼前的紅人,經常組織與自己興趣相投的文人進行探討,到處結交社會名流,郭子儀進入到了李白的交際圈內也不是沒有可能的事情。況且李白在官場上混久了,有自己一套識人的方法,或許他覺得郭子儀日後能夠出人頭地,並且自己幫他這個忙不用費很大氣力的話,照李白的性格是會出手相救的。如果李白真的對郭子儀有救命之恩,郭子儀如此高的情商肯定也會在李白遇到困難的時候施以援手。查閲兩人的生平事蹟,其中並沒有涉及,但是野史上卻有相關記載。其實野史往往更具有真實性。但是雖然兩人之間的感情讓人讚歎,但是兩人所遭受到的困難都有些難以啓齒。

李白和郭子儀都是名人,他們在成名後不會過度宣傳兩人的友情,因為會提及自己不光彩的一面。正是兩人都對這段友情的絕口不提,讓他們之間的關係更加撲朔迷離。

李白和蘇軾

歷數中國古代所有的詩人才子,小編我最喜歡的兩個人就是李白和蘇軾,而一直以來對於這兩個人的比較也是不曾斷絕,而這兩個人在現代的人氣也是非常的高,説起人氣遠超杜甫、歐陽修等人,也是因此雙方的粉絲都爭得非常激烈,這裏小編我就簡單説兩句。

李白遊覽名山

自古以來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因為文學這種東西不像是武功,不服打一架就行了,兩人擅長的類型不同,讀者的喜好不同,根本很難分出一個高下來。而有趣的是李白、蘇軾這兩個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才子,他們的風格多多少少有些相似,也是因此,才經常被拿來比較。但是細細來看李白和蘇軾又是截然不同的。

首先從唐詩和宋詞的風格來看,唐詩的氣度更加豪放,而宋詞則顯得更加閒淡,這和當時的社會情況是分不開的,李白生在盛唐時期,他是空前絕後的浪漫主義詩人,他的詩歌就像是天馬行空,常人很難想象,其中流露出的少許仙氣就足以讓常人仰望了,而且他的詩歌之中體現了他的自由、不羈的性格,所以被稱為詩仙。而蘇軾則是出生在宋朝,宋朝時期各種文體的形式都有着發展,詩這種形式已經不可能超越唐詩了,所以另闢蹊徑,開發出了宋詞,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而蘇東坡則是宋詞的巔峯。

兩人雖然都是奇人,但是李白的奇在於他的詩歌的意向高遠,不似凡間,色彩斑斕,繽紛壯麗,有着超越現實的氣度,那種“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瀟灑自由是一般人難以企及的,就像是烈酒一樣。而蘇軾最大的奇在於無論什麼處境都能有着一種樂觀豁達的態度,能夠用一種“也無風雨也無晴”的態度來對待。所以説這兩個人其實沒有什麼高下之説,各有所愛罷了,但是這兩個人又都是不可缺少的,少了誰,中國的傳統文化都是失色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