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代,皇帝的位子一般都是老子坐完兒子坐,兒子坐完孫子坐,除了一些比較特殊一點的,比如皇帝沒有兒子,或者兒子實在是太混賬,皇帝為了大局考慮,於是就從兄弟中找合適的人接替自己的位置。但是有一個朝代的皇帝,自己有兩個兒子,而且也很有才幹,但是卻沒有立他們做太子,而是把皇位讓給了弟弟,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這個皇帝就是宋太祖趙匡胤,陳橋事變之後,趙匡胤穿上了黃袍,建立了宋朝。因為趙匡胤曾是後周的大將,深受後周世宗的器重,但是最後趙匡胤還是篡了人家柴家的權,趙匡胤就害怕,自己能夠篡權,那麼自己手下這幫大將某天腦子一熱會不會也來竄自己的權。這件事一直困擾着趙匡胤,讓他寢食難安,終於有一天找趙匡胤想了一個辦法,成功得解決了這些隱患,但是令趙匡胤沒有想到的是,原本以為牢固的江山,卻有了一個更大的隱患。
趙匡胤在宮中舉行宴會,召集了一應大臣,酒喝得差不多的時候趙匡胤就含蓄的説出了自己的擔憂,眾將聽懂了他的意思,紛紛對皇帝表了決心,表示願意交出兵權,誓死效忠皇帝。就這樣,趙匡胤不費一兵一卒,成功收回了兵權。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杯酒釋兵權。但是令趙匡胤沒有想到的是,他卸了外姓武將的權,卻忘記了一個人,這個人就是他的弟弟趙光義。此時的趙光義已經成為了除了趙匡胤之外權力最大的了。當年趙匡胤能夠當上皇帝,也是因為弟弟的幫助,所以趙匡胤登基之後,為了安撫弟弟,就一直説我死後皇位就是你的,希望以此安遏制住趙光義的野心。為了表示出對弟弟承諾是認真的,趙匡胤一直都沒有立太子。
趙匡胤真正病重時,趙匡胤想找來弟弟商議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但是趙光義沒有出現,趙匡胤死後,趙光義做了皇帝,為了表示對哥哥的''尊敬'',立了趙匡胤的兒子為太子,但最終太子還是被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