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和珅是如何從普通侍衞,進階成清朝第一權臣的?他靠的是什麼?

由 藍樹芬 發佈於 經典

翻開史料,和珅巔峯時同時擔任的官職多達11項,且全為要職。其中包括首席大學士、領班軍機大臣、吏部、户部、刑部及理藩院(清朝處理蒙古、回族、藏族等少數民族的最高權力機構)四部尚書,同時還包括翰林院掌院學士、《四庫全書》總編、領侍衞大臣和步兵統領(九門提督)等。説句不太恰當的話,乾隆晚年及嘉慶初年,清朝看似有兩位皇帝,但其實真正能發號施令的只有一人,即和珅和大人。


前文提到的是和珅榮耀一生的簡介,而接下來筆者則會通過三個方向來解讀,這位出身貧賤但卻華麗逆襲的清朝第一權臣。

和珅屬滿族正紅旗,鈕鈷祿氏(滿族最古老的形式),原名為善保。

和珅出生於乾隆十五年即公元1750年,當時的和珅已經家道中衰,他的父親不過是一個普通的副都統而已。和珅三歲時母親因病去世,九歲時父親亦因病去世。就這樣,年僅九歲的和珅就不得不提前感受社會的殘酷,但好在他還有一位忠心耿耿的老僕人。


提前感受了社會殘酷的和珅在那時便立誓,一定要重振家族,不再被他人踩在腳下(和珅曾請求舅舅收留自己,但被無情地?掃地出門)。大約十年後,和珅通過自己的努力而熟練掌握了滿蒙漢藏四門語言,而且還得到了當時的大儒吳省欽與吳省蘭的認可。

乾隆三十三年即公元1768年,和珅在鹹安宮(清朝為八旗子弟開設的官學)學習時被時任直隸總督的馮英廉所看重,隨後更是將自己的嫡孫女嫁給了他。在岳父的支持下,和珅在乾隆三十四年參加了科舉考試,但名落孫山。隨後不服輸的和珅再次憑藉自己的努力,終於是以文生員的身份獲得了三等輕車都尉的官職。

三年後,和珅被選入宮中擔任三等侍衞,而後又被指派為粘杆處(乾隆時用來監控京城內外及各省三品以上官員)侍衞。同年,和珅又因功被升為管庫大臣,總管布庫(各地上供的布匹都由這裏統一管理並分配)。次年,布庫在和珅的管理下存量和質量都是大增,而和珅也因此走進了乾隆的視線。

這裏筆者要提到,直至此時,和珅全家都是居住在一個破舊的老胡同裏。雖然他的岳父是直隸總督,但在這方面卻並沒有給他太多幫助。好在和珅的妻子馮氏也一直任勞任怨地跟在他身邊,所以和珅才有更多的機會和精力來學習,學習如何改變自己的身世。


在管庫大臣這個職位上做了兩年後,和珅因公升為乾清門侍衞,同年又擔任御前侍衞且兼職正藍旗副都統。從這一刻起,和珅的人生軌跡正式發生了變化,也是從這一刻起,清朝第一大外姓權臣,終於正式地走上了屬於自己的歷史舞台。

乾隆三十八年即公元1773年,定邊將軍温福奉命攻打小金川(今屬四川),但令人意外的是,温福在佔據大優勢的情況下突然被叛軍擊潰。消息傳至京城後,乾隆大怒,因此向身邊的眾人問道,是誰之過與?因為事出突然且在場的皆為武官,因此無人知道這句出自《論語》的典籍該如何應對。


但同時,在遠處站崗的和珅也聽到了這句話,並大喊道,典守者不得辭其責。和珅的回答讓乾隆之前的憤怒很快消失,因為他很驚訝,驚訝一個站崗的侍衞竟然也知道《論語》裏的記載。這裏筆者要提到,之前和珅雖然被乾隆看重,但二人並未謀面,乾隆提拔他也是因為他工作做得好。

將和珅叫到面前後,乾隆看着他英俊的外貌,頓時心生好感,而後又詳細地詢問了他的家世背景及其他文學知識。被和珅折服後的乾隆暫時忘卻了温福的戰敗之罪,只是讓阿桂去代他重新出兵。

三個月後,僅僅是御前侍衞的和珅突然被提拔為户部右侍郎,而後一個月內又升為軍機大臣(清朝有史以來最年輕的軍機大臣)。同年,和珅接連升職,直至年末,他已經是一品朝冠加內務府總管,同時還可以在紫禁城騎馬出行。

再往後,和珅步步高昇,甚至第一次做到了步軍統領(九門提督)的位置。因為步軍統領的身份特殊(京師守衞部隊,直接負責紫禁城的安全),所以由此可見,和珅在當時就已經真正地成為了乾隆的心腹屬下。這裏請注意,筆者説的是屬下而非臣子,因為步軍統領的特殊職能,一般來説,擔任這個官職的都是皇帝的絕對親信,其關係遠非尋常臣子可比。


就在和珅一帆風順之時,卻突然發生了一件足以改變他人生的大事,那就是“安明行賄”案。當時和珅除了是步軍統領之外還是吏部右侍郎,某天傍晚,一位叫安明的筆帖式(文書翻譯人員)登門拜訪,試圖行賄和珅來為自己升職加薪。但和珅斷然拒絕,不過看在安明是第一個來找自己的份上,還是決定幫助安明。

但安明剛剛升職就傳來父親去世的消息,當時的規定是家中有人去世官員必須離職奔喪,但安明卻因為剛升職所以不願回去。後來此事被當時的吏部尚書永貴得知,而永貴早就嫉妒和珅升職過快,因此以安明行賄為藉口將和珅告到了乾隆那裏。


雖然此事僅讓和珅戴罪留級,可他同時也從這件事中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做官不能太“清澈”,做人不能太“孤獨”。此事過後,和珅開始大肆收受賄賂並聚集黨羽,至乾隆五十一年初,和珅幾乎掌控了大部分的朝政要務,而且凡是與他作對的都被以各種理由清出朝堂,那時的他黨羽觸手遍及全國各地。

這裏筆者再提個小故事,和珅之所以能在短時間內得到乾隆的信賴,也多虧了孝聖憲皇后(乾隆生母)的支持,孝聖憲皇后與和珅同出一族且非常信任和珅,在她臨死前甚至要求自己的葬禮必須由和珅主持。


這裏是對前兩點做的一個總結。乾隆早年非常注重培養人才(非皇族),而這些人才又以滿族為主,其中最為典型的就是傅恆、訥親、阿桂與鄂爾泰等。但仔細觀察後不難發現,這些人基本都是武官而很少有文官,且這些人都不善於處理經濟問題。因此,和珅的出現幾乎是完美地彌補了乾隆時期的滿族文官之缺陷,更為重要的是,和珅除了可以作為文官之外,還可以用來幫助自己斂財(皇帝內庫而非國庫)。

乾隆六下江南,共計建造行宮30多座,而且對於瀋陽故宮、圓明園、承德避暑山莊等建築也進行了多次修繕。這些舉動算下來開支何止十億(僅修繕圓明園就耗資3億兩白銀)以上,但和珅卻為乾隆把這些開支打理得妥妥當當,而且從沒有在國庫中支出過一分錢。

和珅因為精通滿蒙漢藏四族語言,所以經常被乾隆派去處理很多少數民族的問題糾紛,這點從他擔任理藩院尚書一職就能看出來。同時,和珅以文學知識起家,所以在這方面也是滿足了乾隆很大的心理需求。比如有一次乾隆在傍晚時看《孟子》一書,但儘管掌燈了,卻還是看不清楚。而和珅就從這裏入手,乾隆哪裏看不到他就從哪裏開始背誦,同時還會附帶他自己的見解。


另外,很多人都説和珅把控朝政架空皇權,但事實上,和珅對於朝政的操控非常謹慎,凡國家大事與觸及到皇權核心的他從來不會過問(更重要的,他從不過問兵權),他真正操控的其實只是他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換句話説,只要沒人彈劾他,他從來不會主動去得罪他人。

這裏筆者再提到一個名詞,議罪銀製度。這是和珅首創的,其意義便是,官員與富商犯錯,可根據情況繳納一定的銀兩來抵罪。議罪銀製度出現後,舉國沸騰,所有人都在辱罵和珅,但和珅卻一人承擔了這些罪名而從不做辯駁,原因是議罪銀製度的收益全部都進了乾隆的私人內庫,從而為他的奢侈生活所買了單。

除此之外,和珅真正地將自己看成了乾隆的影子,每次乾隆想做什麼他都會提前揣摩並準備,但從來不會觸及紅線。比如晚年的乾隆經常因為記憶力跟不上,而無法寫詩揮發心情,所以和珅就替乾隆代筆,而他寫出來的詩也非常符合乾隆的心意,所以我們現在看到的乾隆詩詞集錦,凡是晚年所寫的,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和珅代筆。

前文提到,和珅曾備受孝聖憲皇后的愛戴,但和珅之所以能進入這位清朝最幸福皇太后的法眼,則是因為他曾以一品大臣的身份,親自抬着孝聖憲皇后去金山寺拜佛,理由是擔心其他轎伕無法保證孝聖憲皇后的安全,因為金山寺台階太多。


最後 ,和珅之所以能從普通的侍衞進階成清朝第一權臣,靠的不是別的,正是他的機敏睿智,勤奮好學以及事事都為皇帝着想,卻又從不貪權戀權。説得再直接點,就是把自己當成皇帝的影子,把自己和皇帝綁在一起,僅此而已。但是,這些都有一個前提,那就是足夠的聰明機智,因為起碼得讓高高在上的皇帝,從無數普通人中發現你,並覺得你確實是個可用之才。